分享

锦绣太原,首义之门

 聆听风吟 2022-03-09

建筑是有生命的

历史是轮回的。

我常去五一广场看石雕,紫藤架下喂鸽子,也知道这座街心公园的前身是首义门,也曾在古籍上观摩老照片,却从来没见过她的真容。直到昨天,我才又去了一趟在原址上重建的首义门。

当这座于旧址上重建的城门一开,顿觉时光流转,经过古朴的青石路,像穿越一条有着浓郁历史文化气息的空间隧道。上面是重檐翘角的城楼,雄伟挺拔;下面门洞内设有两个门,一曰历史,二曰现代。

历史以一扇门之雄伟重启千年古城之韵,据《战国策·赵策一》描述,晋阳城系由赵简子家臣董安于所肇筑。”公宫之垣,皆以狄蒿苫楚墙之……公宫之室,皆以炼铜为柱质”。太原建城可溯于公元前 497年,即至已近2500多年。

古晋阳文脉的延续,在西依悬瓮山、东临汾河的晋水之阳。秦庄襄王三年(前 247)“初置太原郡”,治晋阳。从此晋阳兼称太原,如此称谓直至隋唐五代不改。先后为东魏、北齐别都。唐代定为北都,又为北京。《小学绀珠》:“唐四京:京兆(今西安)为中京,河南(今洛阳)为东京,太原为北京,凤翔为西京。”五代后唐先为西京,复为北京。《晋阳记》说,“城周四十里,东西十二里,南北八里二百三十二步”。那时候,太原由横跨汾河以西城为复体的西、东、中三座城池组成,仅城门就有24座。

纵观历史,从北朝晚期到五代结束的五百年间,晋阳是国家攸关的军政要地,大有得晋阳则得天下之势,自李唐起兵晋阳而得龙城,太原一直引人瞩目,以至于我们眼中的所有建筑,经历过历史的风烟,都带着生命的沧桑。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下令焚毁晋阳城,在晋阳故城东北方向十余公里的唐明镇,修筑城墙,兴建了太原府城。遂代晋阳而成北方巨防,即成为今日太原市城区的雏形。城周长十华里余,设四门,东曰朝曦,西曰保德,南曰太平,北曰怀仁;城中还有一座周长五华里余的子城。

浴火重生的太原城成为北宋王朝抵御契丹、西夏的前哨阵地,被誉为“中原北门”。明朝为了防御游牧民族的南侵,在北方设立了九个边防军事重镇,太原就是其中之一。晋王朱㭎继续扩建太原城,兴建晋王府,时人称“花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到了清代,太原府的辖区远远超过现今太原府的行政区域,奠定了在山西省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位。

·洪武九年(1376年),永平侯谢成,因旧城展筑东、南、北三面。周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外包以砖,池深三丈。门八,东曰宜春、曰迎晖;南曰迎泽、曰承恩;西曰阜城、曰振武;北曰镇远、曰拱极。”

承恩门就是首义门的前身,在首义门内俯仰锦绣太原,从历史走进现代,就像翻阅一帧帧照片,每翻一页,便是一段记忆,一段有关这座城市的生活记忆。

每一座建筑都是有生命的,曲折浮沉与隐匿重现,皆系于一心一念,从老城门一片废墟旧址上的广场公园,再复原了这座老城门供人仰瞻,无不向人们呈现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可喜景观,奋力谱写着文明、开放、富裕、美丽太原新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