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之才,汗水中来

 liuhuirong 2022-03-09

丁启阵

历来就有一种传播十分广泛的论点:李白是天才。

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倘若意在肯定或赞扬李白杰出的诗歌才华,当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和接受这个观点的人,往往含有下边的意思:李白的诗歌艺术成就得益于他的天赋,不是经过艰苦努力能够得到的,他人无法学习。果然如此,这个观点就值得商榷了。

因为,李白的诗歌才华实际上也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而非天上掉下来的。“横空出世”云云,是修辞夸张之语,不是求真写实之言。李白少年时代梦见自己笔头生花、从此才华横溢的说法,那是文学佳话,茶余饭后说一说,然后一笑了之,是可以的,把它当作真事儿就不免幼稚了。

李白好友杜甫曾经多次赞美李白的诗歌,有一次是“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有一次是“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这实际上就等于指出,李白是用心学习过南北朝诗人阴铿、庾信、鲍照等的诗歌艺术的。他学有所成,故而能吸收他们的长处。从李白杜甫的交往与相互了解情况推测,杜甫所言应该是有根据的;再者,杜甫所写的这些诗句,有的是当面给李白看过的,有的是邮寄给李白看的,真人面前说不了假话,应该是合乎实际的。

后代文论家中也有不少人指出,李白诗歌有学习前人的痕迹。例如宋代著名文论家胡仔说过“李太白亦多建安句法而罕全篇,多杂以鲍明远体”的话(《渔隐丛话》);大学者朱熹也有“鲍明远才健,其诗乃《选》之变体,李太白专学之”的说法,还指出李白古风诗多仿效陈子昂,有的甚至整句挪用(《朱子语类》);元代著名书法家、学者陈绎曾还指出,李白诗歌学习了郭璞诗歌构思的险怪和谢灵运的“以险为主,以自然为宗”(《诗谱》);明代著名文论家李梦阳也指出了李白“推重鲍、谢,用其全句甚多”的现象(《章园饯会诗引》)。

从李白本人的诗歌中也可以看到,他在诗歌上是用心经营、苦心孤诣的,决不是一般人臆想的总是凭着一支生花妙笔,一挥而就。只要读一下李白《古风》组诗(一共五十九首)的第一首,就不难了解到:创作诗歌,李白不是轻松愉快地玩儿票,而是当作毕生事业对待的: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从诗中可以看到,李白是认真研究过中国诗歌史的,他在研究诗歌史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带有明显复古色彩的文学观念。最后四句,“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则清楚地表明,李白是把诗歌创作当作自己的传世事业看待的。试问,这样的事业,有谁能够漫不经心地对待的吗?

杜甫所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八仙歌》)、“敏捷诗千首”(《不见》),固然可以反映出李白诗才的敏捷,但是,不能说明李白不曾认真向前辈同行学习过诗歌创作艺术。

李白学习前人诗歌艺术,有时候甚至不避“改写”嫌疑。我曾经有文章指出过,著名的五言绝句《静夜思》是汉代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以及曹植《杂诗·漫漫秋夜长》的缩写、通俗版,《早发白帝城》是郦道元《水经注》有关巫峡文字的七言、诗歌体。

说来说去还是归结到美国人爱迪生的一句名言上去:天才就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其实,民间早就有李白儿时见老妇人铁杵磨针而有所领悟的故事在流传。这不也表示,李白日后的诗歌成就是经过他不懈的努力才得到的吗?我认为,用“李白是天才诗人”为逻辑前提,推导出“其他一切人(包括杜甫)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李白的诗歌是无法学习的”等结论的做法,都是靠不住的。

                                        2008-8-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