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 第232讲 宪问第十四 第5节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内容简要:

有德者不必有言,有德行的人必定能够讲出道理来。有言者不必有德。一个人讲话头头是道,这背后不一定有德行。

这两句话是孔子在强调绝对和相对的问题。有德者和仁者,孔子说:一个有德行的人必定能够讲出道理,而有仁爱之心的人,

仁者必定有勇,这两者是绝对的。而另外两个是相对的,不是说一定没有,是不一定有,也不一定没有。

有言者,能讲的人不一定都能做,也不一定都不能做。有勇的人,也不一定有仁爱之心,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

孔子在阐述相对和绝对这两组关系里面,核心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是本,什么是末,用德和言来讲,德是本言是末。

有言者,未必有德,我们这个年代真的像古人所说,讲道的人多,行道的人少,知道的人多,做到的人少。

我们学习,更要务本,从德行做起,做一个有德又有言的人,以有德为核心,因为有德也就自然有言。

仁和勇。仁是仁爱,是慈悲,当一个人真的具备了仁爱和慈悲之心,他会去帮助和保护别人,你有力量,你的仁爱才展现的出来。

仁者必有勇,一个人能成为仁者,他的勇一定是有的。原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孔子说这还不能算作仁德,

能把这四者都克服的人,一定是有勇气的,当我们成为仁者时,这一路上已经经历无数次内心的锤炼、洗礼,跨越过去勇就练就了,在成为仁者的路上,勇是一门必修课。

相反,勇者却未必有仁,因为勇者有时候是暴虐的,他虽然练就勇气和坚韧,但也可能为了自己的欲望而去拼杀,

会不顾别人的利益、喜乐、安宁,这样的他是没有仁爱之心的。一个有勇的人如果没有仁爱,他很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危险的人。

仁一定是用在具体行动的,融智仁勇为一体,成为一个仁者。做仁者,勇自然就具备了,而做勇者,离仁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看人不要片面的看,我们也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不要认为自己能讲就认为自己什么都会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