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第33讲【公孙丑章句上】(8)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内容简要:

这一段里面孟子谈到了三种善人。分别是子路、禹和舜。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首先孟子在谈到子路的时候,说子路如果听到有人跟他讲:“子路,我发现你平常说话语气过于刚硬,会让人感觉到不舒服。”如果子路听到这样的话,他不会跟你辩解。听到别人给自己提意见,他马上作揖感谢而且很开心。今天又知道了一个自己的缺点可以去改正。

为什么孟子把子路放在第一个呢?因为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生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改善自己的问题,并且不断前行的过程。那么这里面大家就会发现,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就是改变自己。

而改变自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一个是别人发现你的问题。

自己发现问题,需要通过反省,所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而能做到反省自己的人实际上很少,大多数是别人把你的问题提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对于别人提出来的问题,耳朵是听不进去的,叫忠言逆耳。

所以我们要像子路这样能够听得进别人的建议,这是善的开始。

建议大家从今天开始,假如有人跟你提意见,你马上脸上笑容堆满,并且请别人吃饭。这样子的话,你一定是一个大大的受益者。如果别人说的缺点不是你真的存在的,也没关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是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是一种美德,所以说这是善的开始。

人很多时候会有一种习惯性的防御心态,谁要说出你的问题,你可能会习惯性的去防御一下,这样的话久而久之就像刺猬一样,全身包裹着刺的话,就没有人愿意跟你讲你的问题了。

所以人要很谦卑,就像水洼地一样凹下去,水才能进来;你很高高在上,水只会往下流,不会进来。

所以这是第一个“闻过则喜”,不要听到别人说你好话,就开心的不得了。听到好话要谨慎,不能飘,还要说“不敢当”。听到别人说你的问题,你真的是要跟别人作个揖感谢,然后认真反省,这是善的开始。


禹闻善言则拜

第二个说的是禹。

禹是听到别人说一句正确的有道理的话,不管是谁,都会对别人非常的感谢。善言不是指好听的话,善言指的是别人跟禹讲了一个好的道理。

人的认知,其非完全准确或者全面的,我们要不断地去拓展自己的认知和眼界,所以不要认为自己已经知道的很多了,人的学习是学无止境的。

禹“闻善言则拜”,这就是一个学而不厌的状态,这就是一个虚怀若谷的状态。

孔子曾经说过“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意思是不因为一个人说的某一句话正确,就认可这个人的全部;但也不能因为:说这个道理的人不是什么好人或者地位不高的人,那么他说的话我统统不认可,这也不对。一个人他再没有长处,也许偶尔他也能说出有道理的话来,这是不冲突的。所以如果一个人他没有这种虚怀若谷的心态去听每个人讲话,他就不能听到正确的话。

就像现在有句话讲 “这个世界上面并不缺乏美,但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同样人世间不缺乏善言、不缺乏真理,但是缺乏听得进去的耳朵。

禹“闻善言则拜”,他就是具备这样的耳朵,也就是耳聪目明中的耳聪。

听到自己的过错,不发怒,反而有欢喜心,这是子路的耳聪。

能够从任何人的口中听到对自己有用的话,这是禹的耳聪。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而舜做的更完善。舜听到别人说出一个自己也清楚的道理,他不会在交谈中说我也知道,他会说非常好,就按你说的做。这叫“善与人同”,意思是把我的去掉,就按你的来。

这叫做藏巧而不是藏拙。自己心灵手巧,自己很聪明,但是把自己的那股聪明给它隐藏起来,把别人的好去托举起来,这叫做与人为善,托举别人,那是更加大的德行。

人往往喜欢展现自己、突出自己的功劳。凡是把自己炫耀得过多的人,都不太能够看到别人的好。所以当把“我”去掉的时候,我们引用一些圣贤的教诲言语,也是可以代表自己的心声的。

比方说孔老夫子说的,“人要多学习,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孟老夫子说的“要尽心知性”;王阳明先生说的要“致良知,要立志”。

但是在引用的时候,你说这某某说的和我认为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在于你说是某某说的,你是把功劳和智慧去推给别人,你说我认为我觉得等等,你是把功劳和智慧在自己身上展现出来,这里面区别很大。

大家如果仔细注意看《孟子》,你会发现《孟子》里面经常会讲到孔子曰:...《诗》曰...,《书》曰...;包括《大学》、《中庸》里面也会讲《诗》曰...,《书》曰...,仲尼曰...。这就是在托举前人。

不言自己的善,而言他人之善,这是很高尚的品德。所以说舜是“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于取于人以为善”。

我们平常也要注意,多学学这一点。比方说在平常交流的过程当中,你想说一个观点,你想强调一个观点,需要多想想刚才有没有谁说过这个话;如果有人说过这个话,你就说:刚才某某他讲到一个观点,非常好;这样的话效果会很好。你不是在说是我说的,你说是他说的,这就叫“乐取于人以为善”。

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说舜从自己在山间种田开始,都是用别人的话来说的,是他自己不会说吗?非也,而是他有这种与人为善的心。

老子说“自伐者无功”,我们要记住这句话,老是说自己有本事的人,是没有本事的;会正确的托举他人的人,才是真正的有本事的人,这叫与人为善。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你既提出了什么是善的,同时你还让大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有智慧的。当形成以一个人为中心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会形成个人崇拜。舜没有让自己形成个人崇拜,他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有发挥的地方,这个很厉害,去掉自我。

所以这三种善都是有大仁大智的。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三种善当中得到启发:一个是听到自己的过错,要生欢喜心;第二个,听到所有正确的话,都要表示恭敬;第三个,当别人说有道理的话,学会托举,尽量不要说我认为...,要与人为善。

附原文: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