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第130讲【万章章句上】(6)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内容简要: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在这一节里面,万章问道:“尧把王位禅让给舜,舜把王位禅让给禹,这个我知道了;但别人又说到了禹的时候,人的德行就慢慢的衰坏了,不传给贤德之人而是传给自己的儿子,请问是这样吗?”

我们知道历史上记载的是禹之后就是他的儿子启开启了夏朝,所以难免有些人会有上面这样的疑惑。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孟子说:“非也。天把王位给到贤者,就是给到贤者,天把王位给到儿子,就是给了儿子。

孟子话里面讲的是天数

人是有命数的,也是有气运的;“天数”二字,我们只有慢慢去参悟。人是有气运的,只是常人不明白因果,把它当成了迷信;贤德如孟子是不迷信的。

前面的章节中有讲到过“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而当今之世,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可以看得出孟子对天数的了解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今天章节中说的“天与贤,天与子”这句话不是托词,讲的就是气运。

然后孟子继续说道:“从前,舜将禹推荐给上天,经过十七年,舜去世,服丧三年后,禹避开舜的儿子到了阳城,天下的老百姓都跟随着他,就像尧去世后不跟从尧的儿子而跟从舜一样。禹向上天推荐益,经过七年,禹去世,服丧三年后,益避开禹的儿子到了箕山的北面,但是这一次历史没有再重演,大家没有到箕山之阴去看益,而是全部都去看启,说这是我们大王的儿子,他也是一个贤者。

那么是不是说益不贤呢?

实际上益也很贤,但是他只辅佐了禹7年,所以这个时候在大家的心目当中还是更认可禹的儿子。用孟子的理论来说,民意即代表天意,所以启就开起了夏朝。

那么启开启夏朝之后,益去哪儿呢?

益真的就隐居山林了。由此可见他们并不是装装样子。天下有贤者在位,焉需再有二人啊?本来也是个苦差事。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孟子通过这几个人的对比,告诉万章并非是人的德行衰退了,而是天数啊。当时尧的儿子丹朱不如舜,舜的儿子不如禹,而且舜辅佐尧,禹辅佐舜的时间都很长,百姓受他们的恩泽较多。而对于益,虽然益也很有贤德,但是只辅助了禹7年的时间,所以百姓受他的德行恩泽就少了很多。所以孟子说,是由贤者继位还是儿子继位,这也都是命数,也都是天数。

说走就走是生活中最华丽最奢侈、最灿烂的自由,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所以我在这里,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定要努力看到所有的美好,人生就像一段艰难的旅程,你我是行人,去山水是一次幸运的旅行。

从启这里开始父传子的形式,这样就能够一直传下去吗?

也不是。

天数是会消耗、会变化的;如果你的德行一直增长的话,命数是存在的,可是如果德行衰退,命数也就会慢慢的衰败。所以当王位传到夏桀的时候,夏朝的命数也就终结了。于是就有了汤武之革命。

各位可知道革命不是今天才有,革命是历来有之。一旦天命、天数没有了,就会有另外一股力量起来代替它。革命就是革故鼎新。

所以孟子有一个论断,他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为上,社稷次之,君为轻。”岂虚言哉。所以纵使是子传孙传到了夏桀,他也会被革命。商汤继而续天命,也是父传子、子传孙,但是传到了商纣王,又让周武王给革新了。

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于是孟子讲:“周公也好,伊尹也好,孔子也好,他们是贤者,但他们不能得天下,是因为没有人向上天推荐他们;而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禹之后启继位,父传子、子传孙,商汤继位、父传子、子传孙,周武王继位;这些历史替代与接续中的“义”是一样的;都是强调天和民二者心意的结合,其中都有一个命数在内。

这一节,我们主要学习体会一下何为命数,不要把它当成迷信。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仅唐、宋、元、明、清就有很多,可以体悟的点,大家细细体悟。

经典原文: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