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第157讲【告子章句上】第15小节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正文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公都子听了孟子关于大人和小人的论述之后,来问孟子说:“老师,同样是人,为什么有些人成为了大人,有些人成为了小人呢?”孟子说:“主要是看他们的立足点,看他们朝什么方向去努力。如果他们朝大的方向去努力,他们就成为了大人;他们往小的方向去努力,那就成了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公都子又问说:“同样是人,为什么有些人往大的方向去努力,立足在大的地方,还有大的志向,大的人生格局;而有些人立足点很小,他的志向也很小,奋斗方向也很小。为什么同样是人会产生这些区别呢?”孟子说:“这个要从人的心性来谈。”

所以下面这一段,是孟子关于人的行为层面之下,心性层面的比较细致的描述。这个描述,基本上接近于佛家唯识宗的八识。

孟子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什么意思呢?首先里面谈到了两个概念:一个是耳目之官,一个是心之官。耳,耳朵;目,眼睛。用我们现在的生物学上面来讲,这个称之为器官。

那么这个器官的官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没有办法用一个具体的什么东西或者名词,再来解释耳目之官。所以我们只能够是用,思维层面的、抽象层面的东西,来理解一下,什么叫做耳目之官。

现在我们的耳朵听见了,一首美妙的音乐,你听见了,然后你欣赏他了。如果现在一个人的听力很弱很弱,或者说他失去听觉了,美妙的音乐再弹起来,他能听见吗?听不见。这是听力的强与弱。

当我们没什么事情做时,音乐响起来,享受一番。我们正有火急火燎、十万火急的事情要做,美妙的音乐响起来,我会去听吗?我不会听,我耳力很好,我听力很好,但我不会听。所以耳朵和眼睛是外在的器官,在他们的背后有一个东西,决定耳朵和眼睛做什么,不做什么。那个东西称之为耳目之官。

所以论语中有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就是不符合礼的你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你不要听。

眼睛看东西,这入你的眼就能看到,你怎么不看?耳朵你想不聋,过你就能听到,你怎么能不听。所以不看不听的,不是你的眼睛跟耳朵,而是我们的耳目之官。是耳目背后的东西。

可是孟子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这个讲了器官与思维的关系,眼睛看东西是被动的。当然里面有一个主动的意识在控制它。控制去看这个看那个。但在被动接收的时候,信息是没有办法隔离的,这个称之为不思。看到了就是看到了,今天别人骂你一句,你说我不听不听,不好意思你听到了。一定会进入你的耳朵,这个就称之为不思,你只能接受。

耳对于声,眼对于色,舌头对于味,身体对于触,没有办法不接受,接触了就一定会接受,这个称之为不思。所以不思之后,一旦接触了,就会被物所蔽,会盖住我们的意识,盖住之后的形成意识。所以,当我们听到一个好话,心里很开心之后,就总想听别人说点好话,自己听听。

一开始被好话讲一下,虚荣心起来,这个叫做蔽于物,有了虚荣心之后,总想听别人说点自己的好话,这叫做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慢慢的心里面就有个东西在在引着他,去看自己想看的,听自己想听的,吃自己想吃的,这个就称之为欲望或者无名。但人又控制不了自己,为什么?因为耳目之官不思。

他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辨别力。眼睛只要睁着,耳朵只要张着,所过之处都会看到听到。那么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吗?当然不是,我们还有一个高阶技能,那就是我们的心,不是心脏,是这里的心,思考。

前面的眼耳鼻舌身,这称之为五官,也称之为五识。五识不思,五识是自然的呈现。但六识不同,六识是意识,意识是心,心主神明。神明乃思索判别之官。所以心之官,会思索会判别,会知道何为善何为恶。于是,选择大体还是选择小体,就是由这个心之官决定的。

我们看一本书,写的有道理还是没道理,大概心里面是有感觉的,这个就是心之官在起作用。你再细细的去思考,就会懂得更多,再践行就能懂得再多一点。这都是心之官,思之所得的结果。

孟子前面讲到过'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就是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人都有心人都会思考,但是有些人用他,有些人不用他。用的人就有智慧就能得大体。所以孟子说:“这是老天给予我们的能力。”

孟子说:“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中庸开篇说了天命之谓性也。

老天有个东西给到我们,我们要能够用。所以,先用的人就能够得到仁义之大体,利乎仁义之大体。利乎仁义,行乎仁义。那宵小之辈何能入其法眼?哪一个人胸怀鸿鹄之志,哪会为点蝇头小利而低腰;一个人的胸怀民族大义,怎么会为一点金钱而折背。所以这个就叫做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叫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此为大人,大人者不可夺其大体也,而要做到不可夺,关键就在于心之官,心之官要思而且要思之慎也。

经典原文: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