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第166讲【告子章句下】(4)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内容概要:

各位学友,大家上午好,我们今天来讲《孟子告子章句下》第4小节。本节记载了孟子与宋牼探讨如何去游说秦楚两国停战罢兵的故事,引导我们做事应当摆正道义与利益的关系:凡是以仁义为出发点,在此前提下再谈利益,才是符合道义的做事方法。

【1】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

宋牼是孟子同时代的大学者,恰好两人也是朋友。有一天,宋牼听说楚国和秦国即将交战,他非常担心战争会给两国百姓带来灾难,于是宋牼背上行囊只身前往楚国,去游说楚王不要发动战争。在前往楚国的路途中,宋牼恰巧经过石丘时遇到孟子。孟子看见老朋友行色匆匆,就关切的问他说:“先生啊,您有何要事奔赴远方啊?”

【2】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宋牼说:“我听说秦、楚两国即将交战,不忍天下苍生受此刀兵之劫,打算前往楚国去游说楚王停战罢兵。如果说楚王不听我的劝说,那我将北上去游说秦王罢兵,期望我能将其中一人游说成功而避免战争。”

从宋牼大无畏的义举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仁慈、读书人胸怀天下的责任感,说明宋牼不愧是当时士子们的典范。

【3】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听到宋牼这番说辞,孟子既佩服又担心老朋友,于是关切地问:“先生的志向我很佩服,时间紧迫我就不问具体的细节,想听一听先生您打算从哪些方面去游说两国诸侯呢?”

【4】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宋牼说:“我准备和他们详细的谈一谈,发动战争会给两个国家的利益带来哪些恶果。”

【5】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

孟子听完后,很真诚给老朋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先生您的志向远大为我佩服,但您去游说秦楚两位君王的出发点存在问题,尚需进一步考虑完善。如果您仅仅从利益得失的角度,与秦楚君王交谈战争的不利之处,就算游说成功那么秦楚君王是因为利益而决定罢兵,双方将士也是因为利益才放下手中的武器。”

从这番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孟子面对老朋友的坦荡,以及处理问题的智慧:即使从利益的角度出发,此时能够游说秦楚两国罢兵,然而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瞬息万变,难免会在彼时双方又因为利益而拿起武器。这就像我们平时经常会讲的一句话:天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那么如果我们以利相交,必然利尽而亡。

【6】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孟子继续说:“如果为人臣子仅仅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去为君主出谋划策,做儿子的以利益而侍奉父亲,做弟弟的仅仅从利益的出发点对待兄长,那么久而久之,君臣、父子和兄弟之间必将离仁义越来越远。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这些关系必然遭到破坏而消亡。”

【7】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

接着孟子对老朋友挑明:“先生您不要用利益去游说秦楚君王,请您用仁义道德去劝解双方。如果您游说成功,那么秦楚之王是因为仁义而罢兵,双方将士也是因为仁义而放下武器。”

【8】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如果国君讲仁义,自然而然他的臣民、父子和兄弟也会讲仁义。当所有人都讲仁义,这个国家欣欣向荣,同心同德,就一定可以繁荣昌盛。因此,我们怎么可能通过利益得失而去游说秦楚君王呢?

在本节孟子与宋牼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孟子的高明之处,一切利益都是短暂的,唯有道义是长久的。只有通过仁义道德来劝解秦楚君王,他们就可以为了维护仁义而长久的保持和平相处。这是孟子一开始和梁惠王说的话“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非常相似。

另一方面,这段话非常值得我们反思,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然而相比较于古人我们的传统伦理道德却遭受挑战。具体来说,如今兄弟姐妹之间亲情越来越淡泊,孝敬父母的行为也越来越难以维持。为什么呢?因为当今世人容易为利益牵引,坚守仁义的少,远离了仁义之道。大家都忙着挣钱,往往将父辈、兄弟和子女亲情放在第二位;相互之间如果没有什么利益往来,那就很久都难得见一面,导致家族亲情荡然无存。《孙子兵法》里面讲,说上下同欲,士可为之死,为之生。如何同欲?同心同德,不同心不同德哪来同欲?由此可见,单纯为利益而交往是不可能长久的。

整体而言,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启发我们,仁义道德才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我们随时应该觉察并主动将利益得失放在次要位置。当我们打算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检查两个方面:我们的初心和我们的目标是否符合道义,如果出发点和目标两个都是符合道义的,那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经典原文: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1]

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2]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3]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4]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5]

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6]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7]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8]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