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第199讲 【尽心章句上】(21)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内容简要:

欲、乐和性三个字是儒学当中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儒家有很高深的心理学,但是一般不怎么阐述,就算阐述也是点到为止,这一节就在点儒学的心理学三个字:欲、乐和性。

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土地要广,百姓要多,百里之地不够,千里之地不够,要万里江山。李煜在《浪淘沙》这首词里说:“别时容易见时难。”有了守不住也没用,不是你的。

广土众民是一个人心中的欲望,当我们把欲望放在心里的时候,就不会以“父母具存,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为乐了,欲望会催生自己贪图享乐。

虽然还在做着教育天下的事情,可是已经不会再择英才而教育之,做事情虽然还讲法律,讲原则,但是好像可以对不起某些人,可以违背一些原则,因为要实现心中的欲望,欲望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当我们想得到一个东西的时候,伤害别人是在所不惜的。

小孩子会为了一个玩具、一块蛋糕而吵架,为了别人碰他一个东西,就会把人推开或者破口大骂,他不会想到这会给别人带来伤害,这就是怍于人,而起因是源自于一个玩具、一块蛋糕的欲望。

大人更是如此,贪名、贪财、贪色、贪酒、贪钱、贪权,贪这些的时候,就不管是不是对得起人了。所以当以广土众民为欲的时候,会不择手段抢夺土地,掠夺人民,就不会再管对不对得起天,对不对得起地,不想着得英才而教育之了,就所乐不存焉。

欲望和正直的价值观是冲突的,所以要去掉欲望。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

让百姓安居乐业,定四海之民,是我们希望的。但孟子说,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立和定是结果,君子不能乐于结果,要乐于起心动念,乐于因。

如果以“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乐,天下一定可以中而立,四海之民一定可以安定,因为是乐于因;乐于结果的话,人会为了结果而忘记过程,忘记初心。

不要计较结果,要坚守初心,严格管控过程。如果初心坚守了,过程严格管控了,得到的结果是最好的结果,就没有什么好在乎的;如果过程没管控,初心没坚守,就不可能得到好的结果,一心想要好的结果就等于痴人说梦。

性是种子,是生发的源泉。在你关注结果的时候,初心和过程很容易失手,欲会让人走向深渊。所以要存其性,养其性。乐是比较中立的,要乐于正确的,君子之三乐,去掉多余的欲望。

诚心养性,不能够存欲养心。立好我们正确的乐,正确的价值观,走在君子之道上,从本性出发,仁义礼智根于心。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仁义礼智根于心,根在里面和外面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外面不管做君王还是做庶民都没有关系,做君王大行,本性不会增加一分一毫;做庶民穷居,本性也不会损失一分一毫,这是何等之珍贵!

所以君子但求仁义礼智根于心,所做出来的言行举止全部是君子之行,所得到的也是最好的。如果孔老夫子得了一个君王行了道,就没有我们的至圣先师了,老天给了他最好的磨难,是最好的结果,也给了我们这个世界最好的教育。

所以仁义礼智扎根在内心,自然而然的有言行,睟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一言一行无不是仁,无不是义,无不是礼,无不是智,这就是君子所性。

我们要坚守这个性,去掉欲,把握正确的乐,这是修行的方法。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