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7章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内容概要:

这一章,讲圣人,效法天地。和天地做着同样的行为。

【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这一句话,我们现在常常用在一对新人结婚时作为祝福的话语来讲,祝你们天长地久。实则老子在引用这个词语之时,他要描述的意思是:“天和地是能存在于这个世界最长最久的。”我们很多人都对长久抱有美好的希望。比方说健康长久一点;财富长久一点;地位长久一点。所以“长”和“久”,其实就是我们安全的来源。但是大多数人只是想要长久一点,很少去思考如何才能够长久。

老子他给我们留下《道德经》这部智慧的宝典,也在一开始就讲到了,我们是可以通过《道德经》达到长久的目标。但我们要在思想上得到准确的理解,否则的话就不可能产生深刻的相信。没有深刻的相信,就不会有切实的践行。

老子并不希望我们很迷信,所以他要把这个道理讲清楚。人希望长久,那么就要去学一学,什么东西最长久?他长久的秘诀是什么?所以,老子说最长久的是天和地,这称之为天长地久。

确实,我们看看古往今来什么东西能够长久呢?除了天地确实没有什么是可以长久的。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探索天地长久的秘诀,然后学习天地。

所以,接下来老子讲天地长久的秘诀是——“不自生”。

何谓不自生?天有点远,我们可能不太能理解。那就看看我们脚下的这块大地。你埋下一颗种子,大地给你长出参天大树;你埋进去一堆垃圾,它帮你转化为肥料,把杂质分解的无影无踪;你给它浇一片水,它滋润土壤里面的树根。

所以大地一直在默默的承载万物,无私的养育万物。他没有为自己,从来没有想着“我大地”自己什么时候多一块土壤出来。他始终想的是如何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包括一切生灵)都可以更好的生长、传承。

我们不用这么拟人化的语言来说,讲的再深入一点:大地没有情感和偏见,只是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种子来了我就生育它。这就是以“万物为刍狗”。

所以“不自生”,是它为别人考虑,不为自己考虑。大地孕育了树木,树木长出来之后叶落归根又化作土壤;所以落叶也好,红花也好,最终又返回了土壤里面去,成为了土壤的一部分。这就是他不为自己而生,但是万物因他而生之后又反哺给了他,这样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循环。

大地没有自己为自己着想,只是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但它也因此让万物都和它产生了无限的循环。

第二点就是大地做这些事情并没有想要有什么功劳,也没有想着为我们做什么,所以他是无情的,他是不仁的,这是“至仁之至不仁”。我们要理解这一点,所以这两者称之为“不生”。

理解了“地”的不生。我们也就能理解“天”的不生了。天也是不停的运转,日月星辰、斗转星移。因为有这些,所以造就了四时的变化、日夜的交替。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我们是可以用自己的肉眼直视阳光,没那么刺眼。我经常这样做,因为我喜欢看太阳。

有人说有两个东西不能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但是,我喜欢直面人心,我也喜欢直面太阳。早晨的太阳不会把我眼睛刺的睁不开,我看到太阳它是一个火球,它就是那样燃烧着自己,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我们说阳光照耀了我们,其实它并没有想要照耀我们,也没有想要得到什么回报。其实人的价值不也在于散发自己的光和热吗?

俗话说,彭祖短寿800岁,颜回长命41。为什么如此讲?因为颜回虽然只活了41岁,但他的一生都在为孔老夫子删述《诗》、《书》、《礼》、《乐》而不停的奔波;他在践行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他以自己一生的言和行,给后人做出了极好的榜样。所以,颜回虽然只活了41岁,但他的精神却是令后人一直传扬的。

彭祖虽然活了800岁,但是他在自己的人生长河当中就如同树木一样。他只是在做着静心导养之功,让自己寿命更加长一点;虽然长寿,但对于世界的贡献却不是那么大。如果我们也追求很长的寿命,但却对社会没有贡献的话,那么这其实是错误的人生方向。

再比如我们现在讲课,看上去是为别人而讲,其实错了;讲学是为自己而讲,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佛陀曾经说过“众生因我而得度,我因众生而成佛”。如果佛没有不断的讲学,没有不断的传道,那么他也成不了佛。

这就是《金刚经》里面所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并没有想着我要去度别人。如果他想着我要度别人,就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不断的讲学,不断的传道布道,其实就是在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它并没有一个“我”产生,所以叫做“不自生”。如果有“自”生出来,那就会产生“我功劳很大”、“我很厉害”这种'我慢心’,老子称之为自视、自见、自伐和自矜。

所以不论是佛陀还是老子,都告诉我们要做'利乐众生’之事,但是不要有“我”生出来;否则的话,我们就是一边在付出,一边在消耗。因为天地可以做到不自生,所以能够长生。

在中国的哲学里面,我们的信仰是根植于天地自然的,我们是自然信仰,我们信仰天道,所有的圣人都是效法天地的。我们是圣人的学生,圣人是天地的学生。所以我们和圣人一样,信仰的都是天道。圣人效法天地的'不自生’。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所以圣人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个是“后其身”,第二个是“外其身”。

所谓“后其身”是指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但是不凸显自己的功劳,把大家推在前面,鼓励大家功劳都是你们的,你们做得很好,你们很厉害,你们有无限的可能,这叫后起身,这就很像天地。我们有多少人会说感恩天地?我估计即便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人,也很少真心的去感恩天地,因为他没有时间去看看天看看地。

真正的圣人不会把自己置于大众的眼前,而是把自己隐在大众的后面,把大家推到正确的人生轨道里面去,让大家感觉到自己的前行,自己的成长,自己的成就。也就是后文中提到的“百姓皆谓我自然”。但如果哪天真的脱离了圣人之后,他又无法自己前行。

就像人虽然平时不会感恩天和地,可是一旦环境恶化,我们就慌了。我们就会自主的要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就好像我们的内心离不开圣人的指引是一样的。圣人即便是把自己隐在很后面,可是还是会有'有志之士’告诉大家,这是有圣人在引领我们。他可以把自己隐去,我们却不能忘了他。所以圣人后其身却能够身先。

“外其身”是指圣人是置自身于度外的。就如孔子陈蔡绝粮一样。老子100多岁西出函谷关布道,也是置自身于度外的。只有置自身于度外,才能够做出不朽的功绩,得到了万世的名声。这就是“死而不亡者寿”,也叫做“外其身而身存”。

【3】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总的概括起来,圣人跟天地学到的是无私,也因此得到了与天地一样的长和久。所以长和久是他得到最大的私,这就是圣人“非以其无私也,故能成其私”。

大多数人都想不劳而获,极少能愿意主动付出;但是付出是得到的唯一正道,这是天地告诉我们的法则。我们不要短视,不能被眼前的欲望、利益迷惑住。

孔老夫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富贵能长久吗?怎么能保持长久呢?第二章中讲到“难易相成,有无相生”,这告诉我们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得到你所想要的。而这个规律,就是无私。无私者,他为众人付出,众人也会为他付出,所以他能够长久。

“天下乐推而不厌”(出自《道德经》第66章),靠自己去抓取是行不通的,只有自己无私的付出了,与他人形成正向的循环,那么就和天地一样,在这个循环之间生生不息,那才是长久之道。我们学习《道德经》就是学习天地圣人之道,践行天地圣人之德,然后才可以保持我们的长和久。

大家要去认真思考,认真领悟,认真践行。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