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山樵夫 | 苏州阊门揽胜(旅游叙事)

 金鸽子文艺 2022-03-09


苏州阊门揽胜

文  /  摄影  /  深山樵夫 
(安徽黄山)
2022.3.8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经过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里的描述,使世人知晓苏州有座阊门,那里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阊阖即为传说中的天宫的西门。苏州阊门是苏州城的西北城门,是知名度仅次于观前街的繁华地带,一直有“金阊门,银胥门”之说。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设计建造一座新都城,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起阖闾大城,周长47里,城内呈双棋盘格局,水陆并行,街河相临。城外建有护城河,东南西北各建水陆城门两座。

 阊门外沙盆潭由五条水系汇聚:一条是上塘河,一条是山塘河,一条是入城的中市河,南北两条是北濠口与护城河,故称“五龙汇阊”。 

      苏州以前“三关六码头”之说,其中“六码头”是指阊门一带的水陆码头,即南码头、北码头、太子码头、万人码头(原为犯人码头,清康熙六年后江南省分治,江苏巡抚衙门设在苏州,所有犯人都从水路押解到苏州过堂,民国时期省会搬到镇江,犯人码头也就失去意义,苏州吴语里犯和万同音,因此改叫万人码头)、丹阳码头和盛泽码头。

      清康熙年间,翰林院检讨孙嘉淦在《南游记》:“姑苏控三江、跨五湖而通海、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灿若云锦,语其繁华,都门不逮”。


       元末两淮因战乱和淮河泛滥十室九空田地荒芜,明成立后朝廷实行强制性大规模移民政策,迁苏、嘉、松、湖、杭五府百姓填淮(今苏北盐城和宿迁一带)垦荒。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迁苏、松、杭、嘉 、湖诸府之民4000余户至临濠垦田。又移 江南民众14万户于凤阳府。史称洪武赶散。

  

       被迁的江南五府百姓在苏州阊门集中统一乘船由京杭大运河出发北上,在随大人一起北上两淮的孩童们随着时间的流逝,脑海里的许许多多童年的往事都渐渐遗忘,长大后唯一还能依稀记着的就是苏州那座高高大大的老阊门。好多人后来回到苏州,到老阊门追寻童年的记忆,渐渐的老阊门一带就成了苏北人民寻根问祖的圣地,其在中国移民史上地位完全可以和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老鸦窝想媲美。


 唐代宝历元年(825),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刺史转任苏州刺史,一叶扁舟两个书童,沿京杭大运河北上姑苏。在苏州任职一年零八个月里,劝课农桑,兴办义学,兴修水利,开挖山塘河,杜绝阊门外低洼地方的年年春汛和黄梅季节水患,并在河堤上修建成阊门直达虎丘的七里山塘街。但天不遂人愿因眼疾和坠马受伤,白居易辞职离任返洛阳,又沿着大运河一路北上,离开苏州当天,运河两岸站满前来送别的百姓,史书记载当时“万户皆做婴儿啼”。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回洛阳十二年的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声情并茂写下了三首《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穿过阊门内沿着西中市往东步行数百米,左转过下塘河即是泰伯庙。庙里祭祀着吴地和天下吴姓的人文始祖泰伯、仲雍兄弟俩以及他们的后裔、第十九代吴王寿梦四子、曾做过孔子老师的季札。

     在我国商朝晚期,今陕西岐山周源一带,有个姬姓部落首领叫亶父,父有三子:泰伯、仲雍、季历。季历有子名昌(即周文王姬昌),天资聪颖,方正贤良,深受祖父疼爱。亶父认为日后能把部落发扬光大的定属昌无疑。于是想把首领位置传于三子季历,以便他日传位昌,使昌能继承他的事业。

  长子泰伯宅心仁厚,兄友弟恭,为了成全父亲心中的意愿,带领二弟仲雍和部分氏族成员三次离开岐山,以便父亲能把大位传给三弟季历,第三次索性远迁到的长江以南的太湖北岸(今无锡梅里一带,泰伯墓在梅里)。

 当时太湖流域还是处于原始社会父系时期,老百姓过着断发文身刀耕火种的简单生活,泰伯从北方强盛的奴隶社会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和水利技术,教会了当地百姓。当地百姓纷纷依附泰伯,于是泰伯在太湖流域建立了勾吴部落。

  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姬发派人前往江南寻访到曾随泰伯、仲雍南迁的族人。泰伯无后,勾吴部落已经传到仲雍玄孙周章,于是周武王分封勾吴部落为吴诸侯国,周章为第一代吴王。

  泰伯三让始有周天下,孔夫子称其“至德无名”,司马迁写《史记》将泰伯列入《世家》第一篇,于是后世将吴姓称作“第一世家”。

 泰伯庙至德殿里供奉着泰伯、仲雍以及他们的后裔、第十九代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

 季札也为贤良之人,效仿先祖泰伯,三让吴王位给哥哥诸樊、余祭、夷昧,自己隐居到舜过山(今无锡江阴)闭门著书立传,后世称之为“至德第三人”。


  至德殿外东厩廊里一字排开摆放着从泰伯到末代吴王夫差的石碑刻画像。


  第十九代吴王寿梦临终前欲将吴王位传给四子季札,季札坚决不受,于是寿梦将大位传于长子诸樊,并遗命兄终弟及:诸樊终传余祭,余祭终传夷昧,夷昧终传季札,到了夷昧临终时,季札坚决不受吴王位,隐居到舜过山闭门谢客著书立传。夷昧之子僚继吴王位,将延陵(今常州)分封给四叔季札,季札封地延陵(今常州),所以史称延陵季子。现在有一部分吴姓人族谱写着延陵吴氏,就源于延陵,源于季子。

  僚做了吴王,这引起长子长孙的公子姬光的不快,如鲠在喉,暗中聚集力量试图翻盘。公子光结识了从楚国逃难到吴国,在集市上吹箫行乞的伍子胥,后来通过伍子胥又结识了隐居在穹窿山茅蓬坞里孙子,还有在集市上和人打斗的武士专诸。

 吴王僚嗜好吃鱼,专诸特向太湖渔民学做烤鱼,在公子光为僚举行的宴会上专诸把匕首藏于烤鱼肚内,以献鱼接近吴王僚将其刺杀,助公子光登上吴王位,即为阖闾。阖闾在伍子胥和孙子的帮助下终成一代霸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注:春秋五霸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季札是中国古代文学评论家、美学家、是诚信和礼仪的代表人物,曾做过孔子老师,有南季北孔之称。
   史书记载有一次季札做为祖国的使臣出使北方鲁国,路过徐国(今徐州一带)时,徐国国君设宴款待季札,和季札成为莫逆之交。数月后季札完成使命返吴,再次路过徐国,此时徐国国君已亡故多日,季札去他坟上祭拜,并把佩剑解下挂于坟头。季札的随从不解其意,季札说:上次在徐国的时候,国君他看中此剑,当时自己就像解剑相赠,但此剑是出使鲁国的重要凭证,不能随便送人。如今使命已经完成,这柄剑就理应赠于他了。

  泰伯庙后深巷尽头有座五峰园,目前残园占地约半亩。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长州尚书杨成所筑,俗称“杨家园”。

 园子门庭冷落车马稀,很少有游客到访。小的不能再小的门厅兼做照壁,迎面墙上是一个圆心冰凌格方窗,园内窗下种植了一株腊梅,此花窗寓意深远:少年时求知需寒窗苦读,入仕后做人须内圆外方。



  园子南墙有座太湖石假山,假山有峭壁、峡谷、山洞、石桥,山上有模仿庐山五老峰所建的五块太湖石峰。山下有个不大的水池,池中还有水步,池西有个土墩,相传为唐代柳毅墓,土墩上亭边有一株老榆树。五峰园历史上屡易其主,散做民居,年久失修,水池填塞,石峰倾倒。到上个世纪末才搬迁居民,修复开放。

    五座太湖石峰,高二丈,颇为清奇瘦皱,形似弓背老人,因此叫五老峰,分别为“丈人峰”、“观音峰”、“三老峰”、“庆云峰”及“擎云峰”。这园子后来被文征明之侄画家文伯仁所得,文伯仁号五峰老人。

 出了泰伯庙回到西中市,离专诸巷不远处文衙弄隐藏着一座精致的小园子名曰艺圃。艺圃最早为袁祖庚醉颖堂,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万历四十八年(1620)为文征明的孙子文震孟购得,因广种芍药,因而改名为药圃。
 到了清顺治十六年(1659)被山东莱阳人姜埰所得,更名颐圃,后复改名为艺圃。到了道光十九年(1839)成为苏州绸缎同业会的七襄公所。

  延光阁是苏州园林里最大的一座水阁, 阁下水池两侧各植一丛荷花。

 袁祖庚初建时的艺圃,水池广达二亩余,在后任的主人手上因填水池北部水面建延光阁,使水池缩减不足二亩,也使水岸形成一条长长的平直线,违反了苏州园林建造中池岸宜蜿蜒曲折的原理,成为园中景物处理之败笔。

  推开延光阁一扇扇花窗,窗外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宋 朱熹《观书有感》)。延光阁下水池的两个角上各种植着一丛荷花,荷花正开,绿荷红菡萏,煞是好看。

  水池南岸是用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山上有座朝爽亭。朝爽二字暗藏着明大,寓意大明被刀砍斧劈,清顺治年间园主人姜埰自诩是明朝遗民,发誓永不事清。


  乳鱼亭南侧一座石平桥平铺在水面上,过了小平桥是浴鸥池,穿过圆洞门进入园中园,园内是小庭院,院里是主人的书房。

  艺圃的正厅是东莱草堂,堂内清式家具精致繁复,古香古色。中堂下的长条供桌上一左一右摆放着花瓶和大理石小屏风(按我们徽州人家的摆放方式应该是花瓶、镜子和钟,寓意终身平静。)两侧墙上挂着四块老红木屏风,屏风上各镶嵌着一圆一方两块天然大理石面,寓意天圆地方。

 出阊门,过吊桥,在沐泰山堂老药铺右转经渡僧桥,再走数十步便是七里山塘,山塘街山塘河街河并行,直达虎丘山。街上每一华里,便有一只石头雕刻的狸猫,因此也叫七狸山塘。山塘街是唐宝历元年至二年白居易为解决阊门外至虎丘一带低洼处年年闹水患而开挖山塘河,然后将河堤修建为街道,因此苏州人为纪念白居易又将山塘街称白公堤历史上山塘街的繁华程度直追城中的观前街,但解放后观前街在历次拓宽升级改造中已经成了一条纯现代的商业街,唯有山塘街“明清遗韵今尤在,评弹声声入耳来。”

  一路缓缓而行,过了半塘路右侧有座普福禅寺,山门前有一座两脚冲天式石坊,路过的游客一般不会想到这座很小很不起眼的寺庙其实就是《红楼梦》里那座大名鼎鼎的葫芦庙。普福禅寺两扇庙门各描着半个葫芦,向善男信女暗示这就是葫芦庙。普福禅寺因地形狭窄,前殿和后殿之间是一个小天井,由一条狭窄的通道相连,如同一个细腰的葫芦,因此被称作葫芦庙。

   过葫芦庙快到虎丘山,有座不起眼的建筑,如果不是门楣上“五人之墓”四个字,行人还真不知道这就是苏州“五人墓”。院内五人墓冢,一字横列,围以条石,作长方形,东西长16. 87米,南北宽6米,高1.35米,朝南一面的镶着5块石碑,刻着明代苏州市民反对魏忠贤斗争中殉难的五义士的英名,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

 史料记载:明天启年间(1621~1627)阉党执政,朝政黑暗。苏州织造太监李实、巡抚毛一鹭阿附魏忠贤,残酷压迫、盘剥人民,激起市民强烈不满。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吏部员外郎周顺昌。顺昌居官清正,受到市民拥戴,故苏州城乡数万人为周顺昌免遭逮捕而不期群集。当缇骑开读诏书时,愤怒的群众大声喧哗,哭声四起。市民颜佩韦率先向两台使讼周顺昌冤,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等四人亦偕诸生求其疏救,跪乞至午不起。缇骑持械大打出手,引起众怒,遂蜂拥而前,攀栏折楣,直前奋击。缇骑二人当场毙命,余负伤鼠窜,毛一鹭赖苏州知府寇慎等保护得免。

       事后,苏州府出动军队保护缇骑,并连夜将周顺昌解走。毛一鹭则飞章告苏州民反,并三上疏,欲以擒获首乱功自解。城内外士民人人自危,颜佩韦等五人为保护当地群众,挺身而出,自系入狱。临刑时大义凛然,英勇就义。当地人士感五人之义,将他们合葬于虎丘之侧,题称“五人之墓”。复社领导成员张溥为作“五人墓碑记”。

附:《五人墓碑记》
明代 · 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作者简介:深山樵夫淩至淳,字梦醒,歙县南乡洪琴人,徽州淩氏第四十八世,至字辈。早年和徽州师专失之交臂,此后长年在外讨生活,工作之余,爱好驴行,用脚丈量大地,用心看风景,走到看到感受到,回来之后写成游记自娱自乐。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