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息妄还真】十种方法/视角(5)

 一起成长一起学 2022-03-09

五泯心泯境。谓做功夫时。先空寂外境。次灭内心。既内外心境俱寂。毕竟妄从何有。故灌溪云。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净裸裸赤洒洒。即祖师人境两俱夺法门也。故有语云。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又云。人牛俱不见正是月明时。此泯心泯境息妄功夫也。

第五种方法为【泯心泯境】。这种方法对于【心】与【境】的处理又有了不同,需要【心】【境】皆泯。

谓做功夫时。先空寂外境。次灭内心。既内外心境俱寂。毕竟妄从何有。

用这种方法进行训练时,其要点在于,先观外境之空性,使其归于空寂,然后再观内心,使念头归于寂灭。达到这种状态时,内心与外境皆归于空寂,而觉察之观照依旧清明。此无妄之空寂与清明之觉照,一体双运,无二无分,即是真心朗然之状态,以此为基而保任,可矣。

故灌溪云。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净裸裸赤洒洒。即祖师人境两俱夺法门也。

唐代灌溪志闲禅师曾开示说,【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净裸裸,赤洒洒。】十方虚空皆没有墙壁阻挡,前后左右亦没有门径可出入。离生灭,无来去,当下赤裸而呈现,本然自在而解脱。真妄俱寂,心境皆空,清净光明,通达无碍。此即是祖师所言【人境两俱夺】法门。

故有语云。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又云。人牛俱不见正是月明时。此泯心泯境息妄功夫也。

【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原句出自宋代诗人闽清野人《绝句》,【偶与云水会,不与云水同。云散水流去,杳然天地空。】

云散喻妄念息灭,水流去喻外境消弭。内外俱寂,天地皆空。然知空者明明朗朗,灿然无著,妄息而真现矣。

【人牛俱不见,正是月明时。】语出宋代词人张风子《满庭芳.咄哉牛儿》,【当归处,人牛不见,正是月明时。】

这里的境界更进一层。此处以牛比喻妄心,以人比喻调心之正念觉察。人牛俱不见,正是月明时。非是有觉,非是无觉,觉与所觉皆归于寂,一切无执无住,智光常照,心月常明。

这即是【泯心泯境】息妄归真之方法与功夫,比之【泯心存境】【泯境存心】,功夫又进一层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