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很骄傲?

 liuhuirong 2022-03-09

丁启阵

有学者说,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契,想致君尧舜,在文学上把屈原、贾谊、曹植、刘桢等前辈都不看在眼里,是一种自高自大。我认为,这说法有商榷余地。

首先,杜甫自比稷契、想致君尧舜等“自高自大”的所谓证据,需要加以分析,不能望文生义。自比稷契、想致君尧舜云云,均出自杜甫本人笔下。《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壮游》“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无论是作于壮年在长安求官时期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还是作于晚年寓居夔州时期的《壮游》,这些被当作杜甫自高自大证据的诗句,都是杜甫的自我回忆,明显带有自嘲意味,嘲讽自己当年过于轻狂,过于自信,目的是为了反衬自己作诗之时的坎坷落魄。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时候,杜甫为了谋求仕进,做了十多年的“京漂”,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由于奸相李林甫当道,皇帝格外开恩的招贤考试,又跟所有举子一起遭到黜落;看不到希望的杜甫,甚至产生了归隐江湖的念头,“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时候,杜甫虽然得了个八品的小官职(对此他其实是非常失望的),但是他从长安去奉先县探望妻子儿女的路上,路过骊山,看到了皇家朱门的骄奢淫逸,看到了黎民百姓的受冻挨饿,想到了边塞军人的背井离乡,“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杜甫的内心充满了忧愁与悲伤。作《壮游》的时候,杜甫是“小臣议论绝,老病客殊方”,他自己的政治理想已经彻底幻灭,只能寄希望于在朝廷为官的年轻朋友,“群凶逆未定,侧伫英俊翔”。紧接着这些貌似自高自大的诗句后边的,都是自哀自怜的诗句,两相映照,目的是为了加强艺术感染力,赢得他人的同情,举荐自己,或者更有力地批判现实。这种鲜明映照的写法,也是杜甫诗歌语言一贯的风格,是他所追求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效果。剥去自嘲、语言风格等因素,这些话其实并没有自高自大或高自称许的意思。

其次,评价一个人的性格,需要知人论世。杜甫少年时代,因为出身“奉儒守官”之家,很早就出入于东都洛阳的上流社会沙龙(《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两句诗可证);因为他文采出众,很早便受到崔尚、魏启心、李邕、王翰等前辈名流的赞赏;因为杜甫是怀抱远大理想之人,不甘平庸……种种原因,使得杜甫不愿意结交同龄侪辈作朋友,更愿意结交比自己年长的朋友,即他自己所说的“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因为这个,杜甫也遭到了同龄人的排斥,“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因为有理想,不愿意像许多同龄人那样潇洒度日,因而受到他们的排挤,这恐怕是不同于自高自大、高自称许的吧。实际上,杜甫也不是真的瞧不起同龄人。岑参比他小两三岁,两人不也成了好朋友吗?比他小更多而且作过强盗的苏涣,其才华也得到了杜甫的称赞,寄予厚望。从他对年长于自己的朋友的态度,不难看出,杜甫实在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后起之秀。孟浩然、郑虔、王维、李白等人,杜甫都曾热烈地加以推崇。对孟浩然,“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之六);对郑虔,“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轗轲,名垂万古知何用”(《醉时歌》);对王维,“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漫寒藤。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解闷十二首》之八);对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饮中八仙歌》),“敏捷诗千首”(《不见》),“白也诗无敌”(《春日忆李白》),等等。一个真的自高自大的人,是说不出这些话来的。

也许有人会根据杜甫“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等诗句,说他对古人不够尊敬。不能不说,这是个误会。古往今来,再也没有比杜甫更善于学习、汲取古人长处的诗人了。“子美集开诗世界”(宋代诗人王禹偁语),公认的杜甫诗歌最大成就在于集大成。一个瞧不起古人的人,是绝无可能取得这种成就的。众所周知,杜甫是非常善于学习前人长处的,“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偶题》),“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对别人这样说,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在成都严武幕府供职时,有一些年轻后生,对前辈诗人有不恭敬的言论,杜甫便好不客气地予以斥责:“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当然,杜甫对古人也并非一味地崇拜,他是有所选择的,“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屈原宋玉,是杜甫学习的榜样,而对齐梁浮艳诗风,杜甫也作了批评。(以上均出自《戏为六绝句》)此外,“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等等,都可以看出杜甫对陶渊明、谢灵运、庾信、鲍照、阴铿等前代诗人的肯定与赞赏。

至于常被论者用以证明杜甫自信自豪的“吾祖诗冠古”(指祖父杜审言,《赠蜀僧闾丘师兄》),“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宗武生日》),等等,不是为了衬托友人荣耀,便是为了激励后代,都有语境需要的因素,不能简单地照着字面意思去解读。

即使是杜甫祖父杜审言那些向来被当作狂妄自大的言论(文章超过屈原宋玉,书法超过王羲之,因而这些古人都得给他打下手;他活着,同时代的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等人便没有出头之日,诸如此类),我以为,其中有相当谐谑、幽默的成分,只有不懂幽默的人,才会跟他认真计较,恨之入骨。

哪个少年不曾豪情万丈、目空一切呢?杜甫不过是比较坦诚,敢于在诗歌中说出年轻时心里的想法而已,只是把同样的话说得更加鲜明夺目而已。骨子里,杜甫不但不自大,反而非常谦虚。惟其如此谦虚,方能成就千古诗圣的美名。即使是大唐王朝,也难以容忍杜甫这样的人才,这是杜甫的悲哀,更是大唐王朝的悲哀。

                                                       2012-9-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