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实很美”考场佳作选登

 钟楼语文 2022-03-09

作文试题

      请以“其实很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金陵中学2018年3月高一期初考试)

审题要点

美,并不都是一望而知或一见心动的,常常需要发现的眼睛、感受的心灵,因为它们往往看似普通,甚至丑陋。审题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波折:“其实”,意味着主体对客体的审美感知有波折,可以是“美——很美”“不美——美”“美——不美——美”“不美——不美——美”等。

②有感悟:“美”,有内外之分;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等;美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用心灵感受的。

③有美感:“记叙文”,这就意味着要从自然、社会生活中寻找美的元素,可以是亲情、爱情、友情,还可以是曲折的艺术审美体验故事等。

 写作指导 

这次是传统的命题作文,命题人考虑到高一学生刚接触高中作文写作,因此不在审题立意上故意为难。同时,文题虽简却颇具张力,简约而不简单,保证了学生有话可写,考察了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对美的体验。文体采用了记叙文,规避了学生尚未熟练掌握的议论文,也合情合理。

文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美",一个是"其实"。先谈谈"美":"美",关于美,学生的认识比较模糊,以现在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他们往往停留在粗浅的感性判断阶段,可以具体指出哪些事物是美的,哪些事物是丑的。但要其解释一下"美"的内涵和实质,则大多语焉不详或顾左右而言它。美是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存在,美与善有什么区别,所谓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有无高下之分,对色相的审美观照是不是庸俗的,美与丑的界限究竟何处,又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些美学的基本问题学生尚未认真思索过。所以大多数作文对美的理解都是皮相之论,当然也不宜苛责,毕竟是高一的学生。但笔者认为,在讲评作文时,教师最好能给学生们简要介绍一下美学的常识,加深其对文题的理解,也是知识面很好的拓展,人文素养的有益提升。

美不单纯是事物的客观属性,与大小、长短、冷热等物理属性不同,也不是化学元素的组合。美存在于人类的感受和认知中,是客观事物在主观世界中的映射,其形成与变化异常复杂。可以确定的是人类具有一定的共同审美心理结构,这是我们讨论美的前提。但不同的国家、民族、阶级往往有独特的审美心理,至于个人也有非理性的审美偏好,甚至在不同的时空对美的认知也变化无穷。可以说见仁见智,无一雷同,美既是全体的又是个人的,这才有了其实很美的合理性,若美客观存在,人人见解相同,无论时空永恒不变,就不会有主体对客体的审美感知的波折。美与善是合二为一还是彼此独立,历史上有过争论,苏格拉底就认为美的就是善的,美具有功利性。孔子的《韶》、《武》之辨,善美彼此可分;而云:"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美与道德又难以截然分离。至于季子闻乐知政,更是凸显中国人审美的独特功利性。羊人为美,还是羊大为美,李泽厚的问题似乎也无定论。古典主义的理性之美是包含着正义和节制的,浪漫主义的狂热之美是不论是非,恶之花也是美的。近代的美学流派纷繁,认为美具有超功利性是主流,为美的独立性张目,美狄亚杀子复仇虽非善行,但凄美绝伦,笔者基本赞成此种见解。然而考虑到中国国情,道德挂帅几千年,其遗风仍在人心,学生最爱写的心灵美,其实就是善的异变。但简单把对自己有利看成是美,如妈妈对我倾尽所有、关怀备至,我就说妈妈其实很美,似乎不能服众。美有无高下之分?美无法量化,自不必强分轩轾,但由于道德律令的潜藏指引,我们往往又看高内涵的美,内在的美被普遍认为是不受时间侵蚀,具有一定永恒性,较诸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红颜易老,内秀长存,因此认为内心的美更高级也在情理之中。老子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美丑相成,时空不同,心境不同,看法自然有云泥之别,终究是情随事迁,还是境随心转,或许只有歌德的一句名言可资借鉴:"当下时刻是威力巨大的女神。"美是瞬间的领悟,一念三千,不必执着。方有花谢花开、云卷云舒之逸趣。

再说"其实":"其实",意味着美并不都是一望而知的,常常需要发现的眼睛、感受的心灵,因为它们往往看似普通,甚至丑陋。其认知过程可以是由小美上升到大美";抑或"从初觉不美到蓦然回首,美在灯火阑珊处";再如"山是山,水是水后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最终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其实对美的感悟可谓卿用卿法、我行我素,大可不必较真,老子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花非花、雾非雾,良辰美景奈何天,梦幻泡影老浮云,实则青山未改,绿水长流,心眼不同,万法唯识。

就具体写作而言,题目要求写"记叙文",这就意味着要从自然、社会生活中寻找美的元素,可以是亲情、爱情、友情,还可以是曲折的艺术审美体验故事等。有些学生记叙了游览西湖、黄山等胜境的经历,描写祖国山川的秀美,虽文采颇佳,但名胜古迹之美人所共识,何谈"其实"的转折。还有学生知道要有反转,可惜布局失当,铺垫过度,详写不美的成见,后来的反拨寥寥几笔,草草收场,给人突兀矫情之感。另外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有叙事无描写,对美的事物不浓墨重彩描绘,使人如在目前,仅仅是用美、真美、很美、非常美、实在太美、其实很美等干瘪的词反复申明,读之寡淡无味,流于叫嚣敷衍。可见语言的贫乏,想象的缺失,令人唏嘘。至于把真善美混为一谈,逻辑不通者也不乏其人,前文已述,兹不一一。

披沙拣金,还是有一些学生脱颖而出,新人耳目。有写萝卜开花赛水仙,有写蒲公英漫天飞舞胜雪景,有写外公双拐盖美腿,有写二胡悠扬散烦恼,富有生活气息,感悟能力超凡。文似看山不喜平,章法宜波澜起伏,忌平铺直叙,这些优秀作文都布局合理、跌宕起伏,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详略得当。总体而言,这些篇高分作文立意独到、深刻,结构精巧、严谨,叙事曲折,构思巧妙,细节生动传神,有真实感和亲切感,文采浓郁、清新。表现出金中优秀学子杰出的语文素养。

(陈可人老师)

其实很美

吕锦川

你没有柔和的曲线,没有耀眼的外表,甚至连个清晰的轮廓都不曾展现,抬头仰望你,从这头到那头,就只有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所以古往今来,很少有人原为你赋上一篇宏大的赞美诗,大多数人都不懂你的美,更不懂你的心,他们"慷慨"地将华丽的词藻都献给了光明,对你从来都是惜字如金。尽管这样,你还是一如既往的低调谦卑,在光明离开之时悄悄来临,吞没每一个光明无法到达的角落。每天都毫无怨言的执行着这几乎无人知晓的使命,安抚着世间万物躁动的心灵。在黎明到来的前一秒,你从人们的睡梦中悄然无息的撤离。无论,是否被人仰望,你都从未抛弃过这个遗忘你的世界,渐渐的,人们习惯了你的美好,但忽略了你的价值。

几乎所有人都渴望光明,自然在追求光明的同时厌恶你、憎恨你。有人说是你吞噬了光明,是你带来了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是你让无数人放弃了对光明的追求,为此坠入你黑暗的深渊,沦陷进夜夜笙歌的假象,就此止步,不再前行。

可是我要对你说:是你让意志坚定的人获得了光明无法带给他们的财富;是你让那些被耀光照的头脑发热的人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是你让那些不畏困难的人在你冰冷的怀抱中摸爬滚打后领悟到光明的来之不易;是你让敢于拼搏的强者品尝到冲破黑暗、迎接光明的喜悦;是你让不屈服于黑暗的勇士得到了真正意义的光明。

有无数人因为你离光明越来越远,还有无数人因为你才获得了光明。前者通常说你像魔鬼般冰冷无情,但后者却说你是激励,让人坚定。黑夜,你是如此的变幻莫测吗?不,你永远都是公正的,只是后者比前者多了份坚持,多了股拼劲。那些跌倒后就再也爬不起来的人,是永远不会明白你存在的意义的。

黑夜,我听见你在说,你告诉那些在你黑暗的怀抱中迷失方向的人们,再坚持一会儿吧,太阳,正在升起。

其实很美

鲁卉

这几只足有脸大的瓷碗左看右看也不标致,更何况因岁数实在太大而略有泛黄的碗底和磕碰掉一小块瓷的碗沿,这是爷爷家仅存的几件古老的文物之一。

它一点也不美,我一直这样认为。新年回到爷爷家,坐在院中静享冬日暖阳,小黄猫蜷缩在脚边沉入梦乡。正当我也昏昏欲睡时,一声嘹亮的叫喊,划破宁静,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院门口是一位利落的中年妇女,她道:“碗我给您放桌上了!”我好奇的转脸去望,桌上摆着一摞碗,被贴心的摆在了偏中央的位置。此时阳光正盛,照入大堂,也照在碗上,它反射出荧白润和的光。我突然发觉这几只丑碗其实还不错。给奶奶把它们送到厨房去,目光再次落到它们身上,这次才发现碗上有刻爷爷的名字,笔画少也刻得歪歪扭扭,有的在里面,有的在外面,有的在底部,有的在侧面。

“奶奶,刚才有个女人送来的,是我家的吧,这碗上为什么刻名字啊?”奶奶俯身清理锅台答到:“以前农村家家户户都穷,但也有办酒席的时候,人一多自家碗就不够,大家就相互借。为了防止弄混,就会刻上名字。”我边听着边将带着水渍的碗一一摆开,碗外沿偏下有一条蓝线,有粗有细,有高有低,一一摆开,错落有致,略带青色的碗在白瓷砖映衬下竟格外赏心悦目。我想我觉得它其实很美,可能因为我从未好好端详过这几只碗,也可能因为奶奶的解释。

在乡下的日子伴随着鸡鸣狗吠,悠然度过。

一日又是那位中年妇女,端两只大碗盛着满满当当的蛋糕给送过来,是一位高寿的老奶奶过生日,爷爷留她喝茶,他推脱要给别人家也送去便走了。家中几个小孩凑在一起狼吞虎咽,也不忘分享。我发现这几只碗也都有标记,是一个特别的符号,许是名字太难写了。

我向来喜欢精致的东西,现在却认为这简单的碗其实很美,古朴笨拙的外表溢满的是人们间和睦深厚的情谊。

就像这个破烂偏远的小山村,走近才会发现碧绿的田埂,青黑的小石子路,梨黄的野花,冠如伞盖古树,清澈见底的小河,更是有淳朴友爱的村民。

这时,“其实很美” 的感叹油然而生。

其实很美

朱小璐

不比有地暖的北方,南方的冬天是极为难熬的。无孔不入的寒气贴着各种缝隙钻,寻觅着可以依靠的"温暖"。

偏大街上穿短裙,露着腿把冬天过成夏天的姑娘比比皆是,虽说寒冷,但却不失为一道城市亮色。

我瞥了一眼身上的毛线裤,又瞥了一眼窗外的"亮色"们,再转过头看看自己,终究是没有狠下心来脱了毛裤。

寒风像沙纸一样,在我裸露在外的部位打磨,一下一下刮的生疼。我笼着衣裳,心中暗自庆幸穿了毛裤毛衣等一套御寒装。当下对"亮色"们的羡慕淡了许多。

毛线裤,暖则暖矣,只是太过臃肿把竹竿裹成了纺锤。

买来的毛裤是不会肥大厚沉的,可这条毛裤是外婆织的。

从小到大,我的毛衣毛裤几乎都是外婆织的,老人家记性差,只会打一种花纹,而且毛线极沉极厚,有着年代"厚重感"。

究竟从何时起,我不再乐意穿毛裤呢?大约是在哪一种电视剧,或者是听人说:毛裤与"土"亲密无间。从那之后,我宁可忍着寒意要把毛裤脱下,拖下土的代名词。

我常常对外婆说:"不要再打了,我不想穿。"外婆只点点头,似乎知道我在想什么,手中的动作仍未停下,织织打打不停。

直到有一次,我旧话重提,外婆把注意力从毛裤上收回,望着我,眼中似乎有什么在跳动。"我新学了几种花纹,"她说:"不会再那么土气和单调了。"

算了,我对自己安慰着,就当为了让老人开心吧,我就穿定穿毛裤了。

外婆并不是空想,连着几个中午都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跟老大姐学织新纹样。我产生了一种不安愧疚的心情,是我的话,让她这么不知疲倦的吧,平时几乎懒在家里的她,居然有天勤奋好学如斯。

织成的那一天,外婆献宝似的把毛裤拿给我看,眼中的期待早泄露出来,我颠颠毛裤,装作仔细端详的样子,说出早已准备好的说辞:这次挺好看的,其实上次的也很好看,不怎么土气,不用再费神学新东西了。老小孩开心的不得了。

时至今日,我的旧毛裤,不是拆了线就是丢了,仅存的几条就是外婆织的,或者有些土气,但在现在的我的眼里,美的是学新纹样的外婆,每天打毛衣的外婆,老小孩一样的外婆。丑毛裤实际上是留声机的美丽碟片,记录下一段美好时光。

其实很美

袁晞玥

很早以前我就认定时代在不断进步,但这并不是因为经济和社会学的分析,只是因为我觉得人们的审美在不断进步。《唐朝仕女图》中那如同墨团一般高点在额头的眉毛一直使我无法接受古人的审美。所以对于莫高窟之行,我也是兴致缺缺。

莫高窟的石路上残存着黄釉的叶子碎碎的残片,那黄土一般的颜色浸染了石道,细细密密的像是要拼出一种奇异的图案,远处的天空也被秃枝缤纷的割裂。大大小小的佛教从我眼前掠过,却没有能让我驻足细观的。

直至飞天臂弯中的轻纱拂过我的面颊,我才恍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失敬注视了她们许久。不同于纤弱无骨的现代审美,翩跹而舞的她们是体态丰腴的,丰腴却不显得沉重。她们身姿婀娜,毫不羞涩的将自己最动人的一面展现出来。流畅的墨线饱满而又毫无顿涩的勾勒出了飞天们平挑的眼角,微启的丹唇以及饱满的指腹,经过润色后的她们确有常人难达的美丽,眼波流转间,不经意便将我的心弦勾住,随着轻纱飘动,飞仙早已离去,而我还在原地。

敦煌的飞天壁画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瑰宝。当我直面飞天时,历史的霜尘便浮在空中,飞天了,繁复的手势与多样的手位,无一不昭示着中华文化中某一玄妙的部分。近距离观察壁画,我看的十分细致,飞天上的漆皮微微翘起,脸上的漆块也带上了丝丝裂痕,板块断裂又被修复师接起,色彩在时光的冲刷下渐渐黯淡,即使看见了这么多,飞天心中的悲伤我却不能看见。飞天壁画不断被遗忘的历史,我看不见,工匠中锋行笔勾勒飞天身姿时的憧憬,我也看不见。那么多历史的痕迹,换来的也许是不断受损的莫高窟,也许是越来越接近黄土颜色的飞天?我不明白,却想明白。

地上破碎的树叶和被树枝割分的天空,在我眼中都变了模样,兴许是我以为他们便是飞天,随历史漂泊时落下的美丽的同伴?

其实很美

杨乐晨

冬风起的时候,树叶也开始飘零,夏日里烂漫的鲜花没有了,蓬勃的枝叶没有了,芳草地也没有了。除了苍松和暗沉沉的不落叶乔木,满目几乎没有绿色。十二月是井底的水,不像六月是天上的云。

若不是姥爷带我去那块土地上摘葫芦,我还真不会有奇妙的发现,姥爷退休后不愿清闲,便在一处院落看门,门口有一片土地。夏天的时候百草丰茂,到了冬天自是萋萋,我跳着摘下高高木架上悬着的几个葫芦后,要开始在园子里漫无目的的走。其实没什么好看的,月季丛只剩下干巴巴的带刺枝条,还有那种叫不出名字的树,叶子不剩一片,一树盘曲的树枝像美杜莎头上的蛇蠢蠢欲动。

"咦?这是什么……萝卜?"我的眼里突然多了一丛绿色的叶子,不是苍绿,而是鲜绿色,是漂亮的、水灵的小叶子。"嗯,白萝卜,你去拔一个吧。"姥爷回答我。我伸手揪住萝卜头顶的叶子用力向外扯,我听见根断在泥土里的声响,手被抓碎的叶子的汁液弄湿。我抖掉萝卜上沾着的泥土,见到一个漂亮水灵的白萝卜。

萝卜其实也很美,我想起鲁迅百草园中人形的首乌,便不由觉得好笑。我突然想到,许多菜其实很美,白菜嫩黄的心很美,西红柿圆润的身体很美,茄子的小紫花很美,黄瓜刚发芽时三瓜的小叶子也很美。我们总关心菜处理后做成的精美食物,给它们拍照发朋友圈,给它们拍纪录片,但对于像我们一样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的人来说,很少发现蔬菜本身就很美。

菜又何尝不是伟大的呢?我们批量的种植,毫不犹豫的收割,不像鲜花那样受到呵护,就连草坪都比不上,我依然保持着它们奇妙的姿态,即使最后仍逃脱不了被吃掉或是自己坏掉的命运,依然美美的长大。

我拔了一根萝卜,发现一个奇妙的平凡世界。我开始用心的看那些平凡卑微的事物,发现黑暗里冥王不屈的灵魂,发现能冲破冬日尘埃的绿色,还有阡陌间的渺小,其实都很美。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其实很美

徐志凌

我赶着去看落日,风在耳边呼啸。

这可不是一般的落日哟!我要去九曲十八弯的顶上看,据说照片拍的巧,画面里会蹦出十个金灿灿的太阳,每一个拖长了的尾巴――连着下一个的脑袋,那一定是美丽。

我很急。

我不屑于瞧一眼前人精心摆好角度拍到的“十日”照片,我要自己去看一看。我坚信我的运气够好,根本用不着苦苦守候一下午才换来一张胶片底,消耗一次运气看我特别想看的最美的落日,这多划算!然而――

然而我的运气似乎并不怎么好,车队挤出稠密的人群又被警察拦住检查证件再过每一道关卡,车轮“吱――”地刹住,又缓缓启动,如此往复,本来出发就晚了,我们又消费了近一个时辰,太阳也在消费者时间。

它就要沉下去了,更猛烈的咆哮。

我突然生自己的气,莫名其妙的这一切都不那么美了,看看就布满沙砾的荒芜的戈壁!看看这单调乏味一丝不挂的天空!看看这燥热得令人气愤的旋风!还有那个竟然不等我执意要沉下去的太阳!

我命令你停下!我仿佛看到金灿灿的大脸上划过一丝冷笑,模样怪异而丑陋,我隐约明白是带有功利性的目的,摧毁了我心中对美的向往,可倔强冲昏了我的头脑。

到站的前一刹,我等不及车停稳,甩开车门,三步并两步地冲向观景台,辗转腾挪,汹涌的人流拍打起浪花,我就是那激流勇进的小舟!近了,站稳,举起相机――光线消失了。朦胧的美丽的金光灿灿的动人心魄的圆盘,破碎在夜幕里。

许久,或许是一瞬,夜携着寒意逼近,我仍苦笑着,却清醒了,转身――

我记得那个美妙的转身,记得转身后眼里涌出的眼泪,记得转身后看见的一轮圆月,月亮正划的脸蛋羞我,我是多么年轻又多么傻呀!最美的不一定是刻意的风景,熬到最后的人永远不缺冷静的内心,塞翁失马往往要具备豁达与乐观,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淡定从容呢?

同伴挥着相机冲我走来,嚷:“今天咱运气真背,这太阳太不给面子,落偏了,连'三日’都没有,还是那些拍到'十日’的人幸运啊!”我笑了笑,回答他:“依我看着就足够了,其实挺美的。”他撇嘴:“你心真大!”

回去的路上,没有一朵云,满天星光灿烂,真好。想想下午一丝不挂的天空,其实也挺美的。

其实很美

赵梓涵

小时候的我,望着笔杆和笔帽,总是在想一串问题:为什么它们的顶部都要做成镂空的?这样设计很容易卡脏,多影响美观啊?难道是因为生产商可以少用一点原料?可是这样看起来并不能省多少颜料啊!这串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

某一日,我闲来无趣,便打开了新闻软件,本以为又有什么重磅炸弹,没想到上了头条的却是这样一条新闻:一男孩误吞笔盖,小设计救其一命。咦,笔帽那么大的一个东西堵在气管里人应该早窒息了呀,为什么这个小男孩活了下来?我充满好奇的点开了这条新闻。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图片:笔帽,而镂空的部分则被红圈圈出。接着往下读,我这才发现,原来就是这镂空的部分,让气流从此通过,从而救了小男孩一命。原来这镂空的部分是气孔,没想到它有如此大的功能,关键时刻甚至能救人一命。

我迅速上网搜索笔冒气孔的资料。原来以前发生过孩子吞下无气孔的笔帽窒息而亡的事。后来为了让吞下笔帽的孩子能撑到救援到达,笔的设计师们就在笔帽上开了一个气孔,让空气进入,而不让孩子窒息而亡。

同时这气空的设计还十分有讲究,不能太大也不能只是一个小孔,如果太大,那么会影响笔帽的结构强度,笔帽在重压之下很可能碎裂,而小了则会使空气流通缓慢,吞下笔帽的孩子仍有窒息可能。

读到这里,我一扫以前对笔帽的看法。确实气孔一卡脏,很影响美观,但它却包含了设计师的人性,它能在危机时刻救人一命,它其实很美。这美不是它的外观美,而是它的功能美,它所包含的人性美。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它们其貌不扬,甚至有一丝丑陋,但它们身上存在一些奇特之处,有一些包含设计者人性美的地方,让它们在关键时刻发挥不可能估量的作用,由此观之,其实很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