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模考题佳作选登】为了看到阳光,我们来到世上。为了成为阳光,我们存于世上。

 钟楼语文 2022-03-0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为了看到阳光,我们来到世上。

为了成为阳光,我们存于世上。

——常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原卷试题分析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首先解读材料,所给材料是一则名言,“为了看到阳光,我们来到世上。为了成为阳光,我们存于世上”,这是巴尔蒙特的话,这句话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为了看到阳光,我们来到世上”,二是“为了成为阳光,我们存于世上”,而两句话中都出现了“阳光”一词,故应先理解“阳光”的意思。“阳光”既是自然资源,又是文明的象征,它象征关怀,象征温情,象征奉献,象征幸福感,象征爱,象征力量……前一句是从自身对“阳光”的感受角度而言,当你得意时,阳光是幸福的奖励;当你痛苦时,阳光是支撑希望的力量;当你失意时,阳光是爱的关怀……后一句是从自己对别人的角度而言,即保护阳光,传递阳光,照亮他人……考生可以从前一句立意,也可以从后一句立意,也可以综合前后句分析立意。

佳作欣赏

陈可人老师选编

流星、人和太阳

兰斯远

金陵中学高二(1)班 

你来人间一趟,

你要看看太阳。

海子如此在诗中写道。

“太阳”是海子诗中最常用的意象。当你在海子的朦胧诗中摸索时,经常迎面撞上这么一个巨大而炽热的火球,无需过多的理解,它就是光和热,它就是北岛笔下“关于理想,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一流世界的计划”的幻梦,它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爱和生命力。

我想聊聊三个诗人。

顾城写下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然而他并没有找到那近在咫尺的光明。他不热爱人类,他不关心人类。多数人看见他执笔创造了自己的精神王国,成为了那王国的暴君;多数人不知道他现实中生活不能自理,猜疑心重,以致最后绝望到杀妻、自杀。顾城最终是没能看见太阳。他犹如黑暗时代中的一颗流星,人们惊异于那一瞬的炫目和美丽,然而流星在夜空中消灭了,人们该怎么活还是怎么活。

北岛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他不如顾城那么有才华,很少有惊世的名句,写下的只有冷峻的起初。心灰意凉的他被时代、被国家抛弃,流浪国外。“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北岛的火在那时就熄灭了。可喜的是,北岛在国外遇到了有趣的人,有趣的事,去过了许多有趣的地方,再次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炽烈的爱,正如流浪的旅人在冬日撞见了一缕暖阳。北岛看到了太阳,那太阳不仅温暖了他的心,也温暖了他的笔尖。北岛后期的诗,明显更富有生活情趣了。

最后我们还是来谈“太阳诗人”海子。海子,热爱旅行,热爱生活,热爱人类。他的心是脆弱的玻璃,易碎,但能反射光芒。他在笔下呼喊着他的见闻,向人们投去一个又一个太阳。海子本身就是一颗太阳,在无边的深夜滚动着,咆哮着,散发出光和热,高唱着爱和生命。这颗太阳最终还是熄灭了,但“面朝太海,春暖花开”这样的句子,是他永不消逝的一缕阳光,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升起千千万万新的太阳。

鲁迅先生说:“我愿年青人都成为一团火。”

我说:“我愿年青人都成为一轮太阳。”

你来人间一趟,

你要看看太阳。

今晚的夜还很长,你也可以试着发光。

一身阳光千寻瀑

吴雨蔚

金陵中学高二(1)班  

向日葵是一群仰着脸,面向阳光的生物,它们还是一粒籽的时候,就随母亲的脸庞一起转动,在多少正午的温暖之中怀想阳光,新芽初生,它们终于如愿以偿,又憧憬着成为那如江如瀑,宏大到包容万物的阳光。所以,它们,像母亲与视线一样,怀抱无数的孩子,所以它们开出最蓬勃的灼人的明黄色花朵,成为阳光。

这样一份单纯又热烈的执着,让它们用追求描摹何为生命。一身阳光千寻瀑,是它们安身立命的所在。

梵·高画下如同阳光般绚烂的向日葵时,可能也这样想吧。被排挤在生活的阴暗墙角却跳动着一颗渴望被这生活接纳的心,他望着那一片在土壤上心情绽放的阳光,心中所期盼的似乎由他人代为完成。那幅画中有志同道合的狂喜,也有落寞不甘。

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梵·高的灵感多来源于平凡的生活者。它痴迷于与家庭中富裕而僵硬的父辈截然不同的一举一动,热闹的小咖啡店,田间的农夫,那是他迫切想要融入,想要成为的,但家世与天性不允许他成为平庸者的一员,在煤矿工人中作牧师,他想着为工人们省下一些煤给自家烧火取暖,遂自降礼拜仪式的规格,结果被折腾得丢了职位。爱上风尘女子,为了一句戏言就真的割下耳朵,被邻居与好友视为疯子。做平平凡凡的工作不成,做老老实实的爱人被拒,他一点一点沦为生活的弃儿——他的追求的弃儿,安身立命的阳光不愿普照,活着不过是活着,不似那些向日葵,单纯热烈的,成为阳光的那些存在。

一声枪响,他选择去天堂寻找生活。

然而于他自我的难以实现存在,等同于真正的不存在吗?他在现实中无法成为的生活的孩子,等同于真正的被抛弃吗?

依我看来,不是。

向日葵的境界固然一路顺风顺水,但梵高所追求的阳光仍在他永世的画作中闪耀,在画的世界里,他成为了他想成为的普通人。那些写生、油画,又何尝不是在他以普通人自居的心境中完成?

向日葵的阳光毕竟短暂,花开花谢,都是琐屑的片段。

梵·高心中渴慕的阳光,悉数凋在画布上,透过斑斓色彩,他已不是那个把自己困在一隅,无法成为阳光的落魄画师。一身阳光千寻瀑,他就是那片阳光。

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许焯然

金陵中学高二(9)班 

“迎接晨曦,那是一个灵魂最容易受孕的时刻……是青春最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灵魂会在那时受到洗礼。”这段话,是从王开岭的书《精神明亮的人》中看来的,在这篇文章中,王老赞美阳光,并呼吁人们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阳光代表什么?代表光明、温暖、蓬勃、新生、活力……精神明亮的人呢?代表阳光一般的人。

日出是美丽的。饱满彤红的太阳缓缓爬升,如同升国旗一般严肃,但又是生机盎然,和你一同醒来的,有苏醒的树,绽放的花,挺直的草,枝丫间传来的几声雀啼,心动了露珠无声坠入氤氲的晨雾……光芒抚在眼膜上,渗进去,淌入心窝,在大脑的神经末梢亮着温光,它确实是能涤荡灵魂的。整个人像按下了刷新键,你仿佛获得了新生,回归了儿童时期,蓬勃活力,为周围的人带来温暖欢笑,对什么充满好奇,保有纯真,美好。你的轮回好像重新开启了。

但一切都变了。

自从城市里第一座摩天大楼建成,日出便开始变了,钢筋水泥不断累积,太阳越来越远,最后只能在大楼缝隙中窥日,树少了,草少了,花少了,雀啼几乎绝迹了。更重要的是,你变了。你“成长”了。褪去了幼稚的晨雾,驱赶了雀一般的好奇,纯真的树被砍倒,都做了人情世故的大厦的材料。你不再关注其他,生活仿佛只剩下学习、工作、虚拟世界。单调、枯燥,你却不觉得。你还能记得,你上一次欣赏日出,是什么时候吗?

不能。

多么触目惊心!

放弃日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被生活抛弃,进入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之中,他们没有特点,没有性格,只是为活而活。你的身体将永远是旧的,而且越来越陈,而你并不会像酒一样愈发香醇!那自然不是活之意义。

尼采曾提到,孩子是最伟大的人。孩子的确伟大,他们拥有无瑕的内心,纯洁的灵魂,最纯粹的好奇,永不磨灭的欢乐,几近无限的活力。没有人讨厌,正如没人讨厌太阳。谁会拒绝一个为你带来温暖与光明的人呢?孩童,是精神明亮的人的代表,是神的使者,人类的光荣。

所以,重视阳光吧,所以,回归本真吧。重拾你丢弃的本初,拆除心中的大厦迎回日光吧。向孩童学习,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吧。

那么,下次日出时,你是继续蒙头大睡打呼噜,还是像孩童一般欢快地大叫呢?

答案不言而喻。

拥抱太阳

隽之祎

金陵中学高二(9)班

我们出生时,尽力地啼哭着,浸润这个时代的温和阳光。可你曾看见吗?这是来自于谁的光芒?这是那些窒息在黑暗中的,挤压在迫害之间的,穿行在战火里的、死守在那陡峭山崖上为秃鹫食去肝脏的人手中始终高举的火把,传递的生生不息的光芒,每一粒火星嵌进我们的灵魂里,使我们拥有看见它、感受它、成为它的力量。

坐在高楼广厦之中的少年们,请你们读一读他的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小喜欢问问题却总是得不到解答的孩子们,愿你们聆听苏格拉底死前的演讲,看他为思考而生,为教化而问,为真理而死;沉溺在个人悲喜中的执拗者,可翻开眼前之书追寻他的誓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有关。”在这条踽踽独行的道路上,你可知曾经有那样一些人,以其肋骨为火炬,以其生命为木柴,燃尽于当世,却成为如今的阳光,不灭的太阳。

我们是他们的继承者,也是光的信徒。“我希望现在的青年人……能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能发一点热就发一点热,向上走。”并不仅仅是在黑夜里才生光芒,那只是他们相遇、汇聚、犹显光亮的时刻。你看到现在成为阳光的他们了吗?为建FAST天镜几十年奔走选址、一生过得如劳苦农民的总工程师;为唤醒理性与智慧,笔写“沉默的大多数”心声的王二;为保护野生物种,毕生完备中国野外物种种子库的科研人员……他们身上的光芒并非微弱了,而是融进了未被阴霾所蔽的太阳里,如同千万小流江入江海,你并非要做那些蚕食阳光、固然成蛹的异养生物,你不仅可以给予自己以“安能蹀躞垂羽翼”的食粮,你也可以成为阳光,只要你有他们那样一颗火星。

你可以饱读诗书,于“我有一壶酒”之时“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你也可以充实专业知识,早早决定“术业有专攻”的方向;你甚至也可以从头想起慢慢拾起曾经的理想和疑问,托付以余生的追寻和求索。

“你是怎样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我们生来都是最纯粹的火星,为何竟愿寥落于尘灰?为何不拥抱太阳,成为曾经洒落阳光于你的,他们的接力者?

人间一趟,看看太阳

王语同

金陵中学高二(10)班

用海子的诗开头,显得有些娱乐和随意了。我们应该知道,它来源于巴尔蒙特的诗“我来到这世上是为了看太阳”。人们评价说这表现了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人们是多么喜欢他们的诗,一遍遍的抄写背诵,对阳光顶礼膜拜,每当这时候,我们就得警惕了,然而我们也确实发现了问题——阳光是什么?王小波的话十分有道理,人们空有一番热情而没有目标的时候,是十分恐怖的。然而人们常处于这种状态。

稍稍研究历史可发现,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答卷。“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这是第一份答卷,人们沉溺于对宗教信条的探索当中,把真主视为太阳,于是大多数人类丧失理智,社会乌烟瘴气,他们在痛苦中领悟,宗教不是阳光。而后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人们把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视为太阳,顶礼膜拜,而后二十世纪,地球上消灭了数千万人。人们又一次沉默了,不断的反省中发现,他们也不是阳光。

于是在历史的潮流里摸爬滚打,人们终于明白,唯有理性的思考,才是自己的阳光。其余的一切都让人难以信赖。

阳光是用来唤醒的,也是用来救赎的。从无理数的发现,到日心说的提出,从经院哲学的倒坍,到宗教改革的胜利,从文艺复兴的火焰,到五四运动的号角。从来都是理性的救赎,推动着文明的演进,从来都是理智的唤醒,打开全新的篇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阳光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旦开启,即胜过洪水猛兽,谁能想象,叩开中国改革大门的,竟是光明日报上一篇不足三千字的文章?阳光总是能驱散混沌和愚昧,它从未缺席。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敬重那个在台上嘶吼的闻一多,尝试去接近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我们能明白矗立江头指天发问的屈原,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会赞颂那个在誓师大会上问责校方和主讲的男孩,我们会记得那个独自发声批驳闹事家长的金中学子。

因为成为阳光,是我们的责任,更是全人类的责任,我们一生都应追逐阳光,让它成为我们的信仰。

寻找阿波罗

朱清哲

金陵中学高二(12)班 

记得小时候就学过,人是动物,人是高等动物。但到现在,我却听过一句: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便是在于人对于美的追求。

这句话并不是从生物学分类上否定,而是从意识上加以区分。生物,天性中只有一个目标:繁殖。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逍遥游》中的不知晦朔的朝菌,所有结构、形态生存都是为了繁殖,而同样的事到了人这儿,便闹出了些幺蛾子。也不知是哪次变异惹的祸,人对于美的追求便使人与动物分离开。

几周前我曾有幸参观过甘肃省博物馆,对里边纷繁复杂,巧夺天工的陶制品记忆犹新,大约3500年前,人们在黄河流域的陶罐上便早已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花纹、颜色。这种对生产劳动一无是处的装饰却恰恰反映出了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而正是这种思想,原始部落的人们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

除了对生产劳动工具的美,艺术之美也推动着人类的发展。依稀记得名人传中对于米开朗琪罗的细致描写,为了艺术,他不惜糟蹋自己的身体,折磨自己的灵魂,只为那一尊尊雕像,一副副惊倒世人的壁画。而正是像他这样千千万万对于艺术美的追求者,才推动了文艺复兴,这正是“人”的重新发现。不仅如此,正坐在电脑前的老师您,当您审阅着一张又一张“千奇百怪”的试卷时,想必您也怀揣着一颗寻美之心,希望能在万千文海中寻得一篇佳作,发现一篇美文吧。所以说,古往今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正是人对于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催生出了新文化、新思想,以至于新社会。

生命,或许是人类能拥有的最宝贵的一次性财产,但在美的面前不足道也。美可以有宽广的意义。巴黎公社中的人们为了社会主义之美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奥斯卡·辛德勒为了1100名犹太人的生命付出了他视比生命更宝贵的财富,而那,却又是对生命之美的敬畏。

诚然,每个人所理解之美尽皆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超越了生存与繁殖,抑或高于繁殖的。上帝给予了人以生命,却未曾想到人已拥了一双寻美的眼睛。人之所以为人,便是建立在无数对美的追求上的,这或许是人文主义吧。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公众号ID:jlzxzwxp

钟楼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