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陵中学校史新书《沙河记忆——抗战中的金中毕业生》介绍

 钟楼语文 2022-03-09

陆平 ▍《沙河记忆》

抗战中的金中毕业生

  序

金陵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888年的南京汇文书院,1910年更名为金陵大学附属中学,简称金陵中学或金大附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金陵中学张坊校长带领部分教员西迁至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沙河子镇,含辛茹苦地继续办学八年,写下了金中历史上重要的一页。

关于这段历史,我们从一本纪念册说起。这是万县金中高七班熊启宁同学1941年毕业时的纪念册。绸布的封面背后,中央是用彩粉拼贴成的“1941夏”几个大字,左上方有用钢笔书写的“1941年夏季”,右下方则写有“沙河子”。

全册共40页,皆为师友赠别之作,其中毛笔书写赠言21页,钢笔书写赠言16页,画作3幅,多数页上贴有题赠者的相片。女同学的赠言写于4月15日至16日,男同学的则集中在5月26日至6月9日。册页为16开,装订是在短边打孔,用细绳编扎。册页编排顺序并未按照赠言时间,应该是经过了熊启宁的后期整理。比如卷首父亲的赠言提到了其他同学对女儿的赞誉,日期也在女同学的赠言之后;第2页熊启宁的序诗题为《序在辛巳年仲夏》,辛巳年为1941年,仲夏在5、6月,所以该诗可能是册页中最后抄写完成的。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根据赠言内容和人物经历安排了章节,未按照赠言页的原来顺序。特将原册顺序整理成后面的表格,并标注了本书相应的章节,以便读者了解纪念册的原貌。

纪念册里的人物,有些已有传记或回忆录问世,我们在正文中只重点叙述其在金中前后的经历,并选择文字精当的人物小传附在后面;有些人物的事迹散见于各种书刊,我们不避琐碎,尽力搜求,整理出其一生行事的大概。人物经历所涉及的历史事件较多,有些头绪复杂,莫衷一是,我们尽量根据已有共识进行叙述,不多作论辩。

除了见于纪念册的40位同学,我们又根据资料补充介绍了7名高七班的同学,还查考了行文中涉及到的一些金中毕业生(温坚祥、田兹稔、伍垣光、罗作章、麻齐昆、汪难庸、罗先高等),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抗战中金中学子的群体面貌。

这届学生多数是抗战爆发后流徙到万县的,所以纪念册里的毕业赠言,除了常见的回顾同学友情、抒写离别伤感的内容,还染上了时代的色彩。他们身遭乱离,负笈他乡,所以回念高中生活时常常兴发了自己的乡愁;他们心系危亡,学为济世,所以展望个人前途时总没有忘记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他们的经历,让我们感慨;他们的情怀,令我们感动。

今年是金陵中学建校130周年,也是金陵中学内迁万县80周年。我们在此时编成这本小书,作为对新一代金中人的勉励。 

本书主要涉及的主要人物

书籍封面、目录、内页及封底

后记

这本纪念册是我在2017年3月通过网络在武汉一家收藏品商店购得的。初步整理了赠言释文后,选取了部分内容制作成展板,该年毕业季展出在学校橱窗里。之后继续查阅资料,愈发感到纪念册里的这些师生虽然平凡,但都有故事与那个时代息息相通,都有情怀与这个金中一脉相连,都有岁月冲洗下朽或不朽的青春可能被每个人经历,遂决意一一查考这些人物,编纂成书。

因为高三课务繁重,只能利用零星时间搜集资料,再利用假期及几次模考的间隙进行编写。2017年暑假,主要进行了文献资料的搜集,尤其是在一些收藏网站搜购汇款单据等实物资料,并且对纪念册上的人物进行了初步考证。高三期初考试期间,完成了原绍权经历的撰写。年底大雪,学校停课,董国信一节在此期间完成。2018年寒假时,完成何锡嘏老师和入学金女院的几位校友的部分,并对全书框架作了初步设计。清明假期,完成濮之珍、张寿慈部分。五一假期及三模考试期间,完成宦邦显一节及“先贤的道”一章。高考期间,完成了全书的初稿。暑假采访了濮之珍校友,并进一步搜集资料,完善了本书。

于是,那个地处内陆但融通中外的校园,那些教书中学但堪任大学的老师,那些渴求学问且感念师长的学生,那个历经艰难仍以理想共勉的时代,渐渐清晰。或许校友们的回忆被时光抹上了亮色,或许所谓的民国记忆更多承载的是我们对当下的厌弃,但纪念册上的赠言所定格的毕业生的真情与胸怀是不曾作假的。

遗憾的是,因为时间的限制,撰写过程中未能进行实地考察,当面采访也较少。但是,仅仅依据发表的文章、出版的书籍和各图书馆馆藏文献,已经让这本小书丰富到如今的程度,是出乎我预料的。可以说,正因为万县金中高七班学生积极以所学贡献于国家社会,才能在众多的文献中留下点滴的记录。即使没有这本小书,他们的生命也已经得到了纪念。

另外,本书只是以纪念册及金中万县高七班为焦点,进行了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及相关考证。如果把这些材料置于抗战史、教育史等视野中,应该能阐释出更多的意义。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碚图书馆、武汉大学校史馆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宦国铎介绍了其叔父宦邦显的相关情况。复旦大学中文系张金耀老师帮助联系了对濮之珍校友的采访。平湖论坛的热心网友帮助走访了杨家花园,并拍摄了照片。孔夫子网的网友提供了一些民国出版物的信息。我校张铭老师长期从事校史整理,向我提供了大量照片资料。校史办陈建华、彭卫平两位老师为我查阅校史档案提供了方便。程从兵老师帮助查阅了期刊全文数据库里的民国期刊。陆燕老师帮助校勘了书中的英文文献。校友聂菲、成喆等在其就读的高校帮助查阅了书刊资料。特在此一并致谢。

陆 平

2018年8月27日

期待支持

本公众号近期将分章节发布《沙河记忆》的内容,

成书仓促,或有谬误,

欢迎了解这段历史校内外朋友

留言批评指正,

希望获得《沙河记忆》试印本的朋友,

可与本公众号联系。

-Th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