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语教学名扬金陵,抗战弦歌声起万县——金中名师何锡嘏先生事略

 钟楼语文 2022-03-09

陆平 编著 ▍《沙河记忆》

抗战中的金中毕业生

  老师的恩

「难忘师恩,常念师情」

金大附中何锡嘏老师(英文系主任)

There are thousands to tell you it cannot be done,

There are thousands to prophesy failure;

There are thousands to point out to you,one by one,

The dangers that wait to assail you.

But just buckle right in with a bit of a grin,

Just take off your coat and go to it;

Just start to sing as you tackle the thing

That cannot be done—and you’ll do it.

by e.a. guest

The quotation given above is written on the occasion of miss Hsiong Chi-ming’s graduation from the U.N.M.S,June,1941

Ho Sih ku

      这是作为高七班班主任的何锡嘏老师给熊启宁题写的毕业赠言。给毕业同学题写英文赠言是何老师的习惯。在同班傅爱诚同学的毕业纪念册上,何老师的赠言是:“A person is judged not by himself,but by the company he keeps”(判断一个人不是看他本人,而是看他结交的伙伴。)

1941年万县金中高七班毕业合影上的何锡嘏老师

赠言解说

我们试将赠言中译如下:

所有的人都说你做不到,

所有人都预言你必将失败;

一个接一个,所有的人都警告你,

危险正在不远处等待着你。

但是,请你一笑置之,继续努力,

请你甩开膀子,大步向前;

请你一边工作一边歌唱,

最终你将把“不可能”变成现实。

——埃德加·格斯特

上引诗句书写于熊启宁小姐1941年6月于金陵中学毕业之际。 

何锡嘏

[1] “U.N.M.S”为金陵中学英文名“University Of Nanking Middle School”的缩写。

[2] 赠言中的人名拼写采用了威妥玛式拼音法,“Hsiong Chi-ming”就相当于汉语拼音的“Xiong Qining”,“Ho Sih ku”就是“He Xigu”,因为“锡”是入声字,所以加了“h”做韵尾。 

赠言的主体部分抄录的是埃德加·格斯特诗歌《这是做不到的》(It Couldn’t Be Done)的最后一段。全诗如下:

Somebody said that it couldn’t be done,

But, he with a chuckle replied

That “maybe it couldn’t” but he would be one

Who wouldn’t say so till he’d tried.

So, he buckled right in with the trace of a grin

On his face. If he worried, he hid it.

He started to sing as he tackled the thing

That couldn’t be done, as he did it.

Somebody scoffed: “Oh, you’ll never do that;

At least no one we know has done it”;

But he took off his coat and he took off his hat,

And the first thing we knew he’d begun it.

With a lift of his chin and a bit of a grin,

Without any doubting or quiddit,

He started to sing as he tackled the thing

That couldn’t be done, and he did it.

There are thousands to tell you it cannot be done,

There are thousands to prophesy failure;

There are thousands to point out to you, one by one,

The dangers that wait to assail you.

But just buckle right in with a bit of a grin,

Just take off your coat and go to it;

Just start to sing as you tackle the thing

That cannot be done, and you’ll do it.

埃德加·艾伯特·格斯特(Edgar Albert Guest,1881–1959),生于英格兰的伯明翰,后于1891年和他的家人一起迁居底特律。1895年,他开始在《底特律自由报》当一名送稿付印的小工人,后又在该报社担任各种职务,直到去世。有那么几年时间,他曾在《底特律自由报》上坚持每天发表一首宣扬凡人道德观念的诗作,对日常生活常常有鼓舞人心和乐观的看法,一时成为欧美文化圈的佳谈。

美国计算机专家费根鲍姆和麦科达克在1983年合著了《第五代:人工智能和日本计算机对世界的挑战》(The 5th Generation: AIand Japan's Computer Challenge to the World,New American Library),其中也引用了赠言里的这段诗歌,并说:“每个人都曾被这几句诗感动不已,即使到现在仍对我们有所鼓舞”。该章节的标题是“国家无眼光,民族会衰亡”,指出日本人好强求胜,坚信要一直努力工作,而美国人忘记了格斯特诗歌中表达的精神,正变得暮气沉沉。“每个人似乎都明白,世界正在起着变化,却好象没有一件事情在催促我们随之而变。”“我们非常希望有受过良好教育的新的青年一代,他们具有时代所要求的活力和想象力,以准备迎接日本人的挑战。”(汪致远、童振华译《第二次计算机革命和第五代计算机》第214页)这种使命感所呼唤的行动力,或许也是何锡嘏老师抄写这段诗歌所要表达的。

人物经历

何锡嘏,1905年出生,字伯纯,一字达夫,河北濮阳人,1927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文科。(《金陵大学毕业同学录》(1944)第39页)后任教于金陵中学,被誉为英语教师“四大金刚”之一,任英文教员会议主席(英文系主任)。 (《金中校刊》第11期)

当时,在南京被誉为英语教师中“四大金刚”的何、冷、江、郑四位老师都在金陵中学。(杨汝纶《八十四年风雨人》)何为何锡嘏,冷为冷仲瑶,江为江乾耀,郑为郑旺华。我们以后会专门介绍其他几位老师。

何锡嘏

1

冷仲瑶

2

江乾耀   

3

郑旺华

4

1937年,何老师担任《金中校刊》第12期的顾问。该期校刊新增英语专栏,由9篇英语文章组成。卷末的《编后》写道:“这个英国脸的孩子,是何先生一手扶养起来的。我们得特别谢谢何先生。希望何先生以后每学期都能看顾他。”

英文专栏最后一篇,是何老师的文章《注意啊,你们这些家长》(Beware!You Patriarchs),表达了对当时英语教学困境的理解。文章首先指出学生不重视英语、全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正在退化,然后具体分析了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学生课业压力太大。中学课程多,一门课要学的东西也很多,所以学生很难应付。由于量大难度高,所以学生不能“咀嚼”“消化”知识,而只能“尝一下”再“吞下去”。英语学科也是如此,不及格的学生很多。

二是学校语言环境的变化。过去的教会学校是浸润式的英语教学环境,老师是外国人,学生学习圣经,平时生活都用英语。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过在当时,教会学校的学生是会被鄙视的,被叫做“洋人的奴隶”。教会学校洋人主宰的情况在1927年时得到了改变,校园的语言环境也就发生了变化。学生们其实很努力了,不过他们虽然能很好地默写课文,但如果自己作文就会错漏百出。

三是学生学习方法的错误。学生纠结于语法、拼写、大小写之类细节,只能写碎片式的句子,写不了长句。更糟糕的是,他们开始先用汉语组织好语言,然后翻译成英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成了洋泾浜英语。

文章最后说,金陵大学的教授很希望招收英语好的中学毕业生,请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不要让孩子学英语走弯路。

万县金中部分教师在校园内合影

左起依次为:姜本铭(生物)、许国樑(物理)、彭重熙(国文)、向培豪(数学)、何锡嘏(英文)

抗战时,何老师随学校迁到万县,曾担任训育主任,并任高七班的班主任。后来,何老师到金陵大学担任助教,1943年时,受聘于刘国钧筹备创设的国立西北图书馆,任编纂干事。 后任西北农专校教员。

抗战后,金中回迁南京,何老师于1947年6月回到金中,任教高中3个年级6个班的英文课和英文文法课,一周24课时。英文课教材使用《三民主义英文读本》(高一)、《林肯传》(高二)和《约翰生行述》(高三),文法课教材使用《泰氏英文法》(高一、二)和《李氏修辞学》(高三),这也是金中的英文特色课程。 何老师还同时担任英文系主任。张坊校长对何老师有评语:“言必行,行而未必言,执教鞭廿余年如一日”。

张坊校长评语

1948年金中各科教材及任课教师一览表

建国后,何老师调南京工学院(即后来的东南大学)任教授、外语系主任。

在校友的回忆中,何老师有两大特点。其一,是教学认真,要求严格:

何老师态度严肃,一丝不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几乎每课必考,不但要考已讲过的课,还要考要讲而未讲的内容,因此我们必须预习。上读本课程时,一般读名人传记与世界著名中短篇小说选,例如狄更斯、伊桑尔文、莫泊桑与托尔斯泰的作品(后两人的作品当然是英译文)。……何老师上文法课时,总是十分强调中文语法与英文语法之间的差异,这是英美教师所认识不到的。总之,跟何老师学习3年英语,得益极多,一言难尽。(周伯勋(1937年毕业)《难忘三十年代的母校》)

这里的英文教学水平很高,我们的英文老师姓何,是一位铁面无私、不苟言笑、令人望而生畏的良师。他每天要我们写作文,改好的卷子总是让学生从前排传到后排。教室里的座位是女同学坐在前几排,我的前面刚好是一位女同学,天天可以看到我的作文成绩不到25分,使我感到羞愧异常。(赵浩生(1940年毕业)《我对万县金中的点滴回忆》)

母校的英文要求严,水平高,高中三年级是何锡嘏老师教的,他极严格,同学们都怕他,其实他待人诚恳,毕业时为每位同学在纪念册上用英文写有针对性的临别赠言。我考大学时的英文作文题目是“我的英文老师”(My English Teacher),我就描述了何老师。我上武汉大学一年级时举行英文讲演比赛,我获全校第三名。在大学几年我读了大量的英文经济学名著,为一生阅读原著和研究经济学奠定了基础,这都得益于母校老师教诲之恩。(万典武(1941年高七班毕业)《情系当年:艰辛、坎坷、求索八十春》)

我进金中高一上时,很幸运的是何锡嘏老师教我们班的英语,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且感到受用无穷。每周六天,一三五上课本,二四六上高级英文文法。何先生教学认真,上课到下课,除了讲课外,从不说闲话,也不会迟到早退。再懒的学生上课时都聚精会神的专心听讲,不敢分心,且课前要充分准备,课后还得加紧作业,把所学新生字拼得滚瓜烂熟,课文要倒背如流,才敢应付下一堂课。能够读完一学期过得了何先生关的,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实际他要求的进度很快,程度很高。何先生从没有笑容,学生见到就心生畏惧,认为不好好钻英文就是不行。讲到这里,我很怀念我在那一年真的是很下功夫去受教于何先生的。每课的前一天就先请我一位长辈高伯伯辅导,我作了充分准备,会读、会译、会拼,在上何先生的课时,就很轻松地应付过来,临时抽考更不是难事了。(邓承义(1944年高十三班毕业)《一位台湾学子的深情回忆》)

其二,是热爱京剧(曾称平剧),擅长胡琴。金中很早就建立了平剧社,何老师是社团的指导老师。署名为“湘”的日记体散文《浮生闲笔》写于1933年,9月14日记有:

平剧社成立了许久,今天才初次练习。……何锡嘏先生的胡琴另有引人之处。(《癸酉学友会成立纪念特刊》)

金中早期的京剧社团

何老师的琴声对社团之外同学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何老师还是一位音乐家,胡琴拉得极好。我们常常在星期六的晚上站在钟楼南大门听何老师拉胡琴(何老师住在钟楼的三楼上),印象最深的是《夜深沉》,它是京戏《霸王别姬》中虞姬舞剑的一段胡琴伴奏。何老师当然根本不知我们这些学生在楼下偷听。(周伯勋(1937年毕业)《难忘三十年代的母校》)

金中在万县的时期,何老师仍领导大家排演京剧:

1941年冬天,在何锡嘏先生的带动下,同学们上演京剧,这几乎轰动了万县,尤其是老学长李志熙的表演,简直压倒了许多“名票”。一个中学在艺术上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十分难得的。(马立叶《对万县时期金大附中的片断回忆》)

1948年4月12日,是金中第二届校友返校节。晚餐后,在体育馆内进行余兴节目,第二个节目是平剧彩排:

校友丁乐原饰薛平贵,万长寿饰王宝川(钏),唱作均佳,可称上乘,衬以老校友何锡嘏之胡琴,妙手天成,可谓锦上添花。(T.C.《第二届校友节记盛》,《金中校友》第3期)

此次演出,引发在校同学对平剧的兴趣,平剧社不久又组建起来,请何锡嘏、吴咏怀两位老师任顾问,还有老校友、名票友马骏鸣为义务顾问,每天课后,“空匡”之声不绝于耳。

那一年,何老师还有一桩喜事:

何锡嘏先生之师母身怀六甲,据向培豪师母推算,定可卜男,本刊上期已有报告,本月二十二日, 何师母果然老蚌得珠,何先生笑逐颜开,如获异宝,但是向师母有知人之鉴,若效君平卖卜,问道访友,可悬牌题“腹相专家”,获利可操左券。(《金中校友》第三期《母校简讯》)

这则简讯虽然用语戏谑,但充满了金中师生对何老师得子的喜悦。

本文选自

本公众号近期将分章节发布《沙河记忆》的内容,

成书仓促,或有谬误,

欢迎了解这段历史校内外朋友

留言批评指正,

希望获得《沙河记忆》试印本的朋友,

可与本公众号联系。

公众号ID:jlzxzwxp

钟楼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