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仲华院士在金陵中学“阅读的足迹”

 钟楼语文 2022-03-09

你是从哪里知道了他的名字?

是科学馆外的半身塑像,

是科学馆里的院士墙?

是科普读物,

还是物理课堂

学科竞赛的教学处通知,

还是招生咨询的校长宣讲

吴仲华

(1917-1992)

工程热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创立了叶轮机械吴氏通用理论,被称为“斯贝发动机之父”。

吴仲华先生出生于上海一个职员家庭,祖籍江苏苏州,祖上曾出过状元。1932年就读上海格致中学,1933年转入南京金陵大学附属中学(即今南京市金陵中学),直至毕业。1935年,抱着“工业救国”的理想,北上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后留校任教。194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先后任美国NACA研究科学家、PIB教授。1954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教授兼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工程热物理学报》主编等职

从1948年在美国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刘易斯喷气推进实验室任研究科学家开始,至1992年去世,吴仲华先生从事科研工作44年。他一生的学术成就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一、创立叶轮机械三元流动通用理论。

二、创立工程热物理学科。

三、参与国家能源动力战略研究与中国科学院决策,倡导总能系统与能源战略构思。

四、研究发展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

为纪念杰出校友吴仲华先生,1997年,金陵中学在科学馆楼前为先生立雕像一座。立像前,金陵中学曾向吴仲华先生的妻子李敏华院士征求意见。

当时金中汪庆云老师致李敏华院士信与李敏华院士回信的草稿(原件于2017年4月在孔夫子网站拍卖,为网友“幕府旧烟青”拍得)

李敏华院士在金陵中学吴仲华塑像前

2012年,金陵中学开始举办“吴仲华杯”学科竞赛,以继承吴仲华先生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6年来,数以千计的金中学子以吴仲华先生创新报国的思想和业绩为榜样,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金陵中学图书馆特藏室收藏的一部《纲鉴易知录》,其中夹着一张借书卡,卡上有吴仲华在金陵大学附属中学就读时的借书记录。

在卡片上记录借者姓名,借者将书归还后划去姓名,是金中图书馆一度采用的借书登记方式。从下面这张借书卡可以看出这种方式采用的大致时间。

此卡借书表格第三行孙明经(1929-1936年在金大附中任教)的借书,发生于1933年至1937年之间,也是用划去姓名的方式表示书已归还。吴仲华就读金中是在1933年至1935年,正是在这个时间段内。

根据借书卡的记录,吴仲华借阅了这部书的第45和46两册。金中图书馆收藏的《纲鉴易知录》是三元堂刻巾箱本(17.5x12cm),第45和46两册是《明鉴易知录》的卷六至卷十,记录了明英宗至明神宗时期的历史。(《纲鉴易知录》最末部分的明代历史,主要依据朱国标从清初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节录的《明纪钞略》,这部分亦称《明鉴易知录》)

金中图书馆现存的借书卡来看,民国时期借阅线装书的,主要是文史类学科的老师。吴仲华作为高中生,在当时能阅读这样的古籍,是非常难得的。

当年,吴仲华应该也像这张照片上的学生们一样,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借书、阅览,之后走入清华园,求学、治学。

图书馆二楼阅览室(约1935年拍摄)

吴仲华先生在清华

那些线装图书,还一直在这里,只是已经从旧书架上,移到了新制的樟木书柜里。

现在置身金中的你,会用什么方式向吴仲华校友学习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