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届苏锡常镇二模作文详细解析

 钟楼语文 2022-03-09

2020届苏锡常镇二模作文试题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以前出门主要靠经验和问路,现在出门用电子导航。开车用,步行也用,离开了导航就不知路在何方成为普遍现象。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类似影响和改变还有很多……

本题不同于七市二模“记忆”的核心概念类题型,也不同于南京、盐城二模“商场边上造学校”的任务驱动题型与行为评价类材料的结合,而是以一个日常生活现象为基点,折射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要求考生去评说。

苏锡常镇模考往往以科技为话题。本届一模以马车、火车的比较为题,是以科技的进步性为出发点。与这次题目更可以比较的,是2019届三模的试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使人随时随地联系,也容易使人与人的交流因习惯用表情符号变得程式化;高铁使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夸张想象变成现实,方便了人们的来往,也容易使人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科技的发展是增进还是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


这道题的材料,最后一句点明了用意,“科技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是两大要点。

而这次的二模题,没有进行这样的关键词提点,最后一句只是点出“科技”和“生活”,并笼统地说“类似的影响和改变”。这就增加了审题难度。因为需要考生进行一个类比思维,联想“类似”的情况,并由此提炼出本题所要求讨论的科技所影响的生活的那个方面。

首先,要有精准审题的自我要求,不能从主观上就放弃精读材料并从材料出发构思,而只根据“科技”去在记忆中检索自己写过的文章,寄希望于套作。本题如果照搬上述三模作文,是肯定不能切题的。

其次,要进入材料所提供的生活情境,结合自己的经验去丰富和形象,进而得出抽象概括。

要把握“类似”,就必须读懂材料前两句话所举的例子,而要落实“影响和改变”,就要用材料设定的以往生活来作比较。

生活情境示例——“找路”。

代表科技发展的事物——“导航”。

以往生活——依靠“经验”“问路”。

改变——离开了导航就不知路在何方

这几个点看似寻常,但如果任意扩大解释,就难以得出对材料含义的精准的概括。我们下面逐个进行解读。

_


_

导航不等于地图软件。

手机里的地图APP,具有很多功能,寻找地址和导航是相关但不同的两项功能。

地址查找功能

导航功能

寻找地址功能,其实就是自己查看地图和向人询问两个行为的结合,既提供强大于人脑知识储备的资料库,又避免了向陌生人开口的尴尬。但这只是对原本行为的延伸,人依然具有主观控制力,甚至更加增强了人的把控,所以这谈不上“改变”。有点类似于课堂上的PPT辅助教学。

导航则是提供去往某地的路线,人是完全依循其指示行动的。现在的导航,有实时箭头,有语音提醒,人只要闷头走路就行了。

寻找地址,是获取未知信息,本来就是不可能脱离外物的帮助完成的。而“路在何方”之问,则是发生于得知地址,甚至得知该地的方位之后,是操作层面的问题,本来是可以自主完成的。如果类比教学,那就是按照人工智能提供的教学案甚至讲稿在课堂上教学,或者使用统一的教学视频,师生按其步骤操作。

所以本材料所谈的是:科技的发展直接提供便捷解决途径,让人对其产生依赖,减弱了人的相关能力。

如果落实“经验”和“问路”的含义,这一点会看得更清楚。

_


_

如前所述,找路不是确认目的地,而是在明确目的地位置之后,寻找到达的方式。(如果连目的地都不知道,也无从导航。)

那么,找路的经验就不是指地址信息储备,而是自主寻求道路的实践经历,会带来对于方位、距离等的感知、判断能力。古人能根据星象航海,现代人已没有根据太阳判断南北的习惯。记得小学课本还教过根据树冠判断方向的方法。但现在就算记得这个方法,你看到路边的树,能把当时课文的描述跟树冠形状对上吗?这就是知识和经验的区别。

就像我父亲,就算晚上坐在陌生的房间里,也能判断出东西南北。我这种难得出门、缺乏找路经验的人,只能将其理解为特异功能。

_


_

一般会由“问”联系到沟通能力,进而拓展到人际交往的话题。这就把这个题目扩大化了。

要注意“路”之“问”的特殊性。问路之难,不在于开口之难,而在于描述与理解之难。之前说过的东西南北暂且不论,对于一些关于路的常用叙述语,大家能有共识吗?向前走五十步和一百步,到底指多远?前面的路口,走到底左转,到底指的是哪里?不光是听的人云里雾里,说的人恐怕也没有充分自信表达清楚了吧。

如果语言不足,那么画图呢?就算手边有纸笔,绘画能力和读图能力,也是需要经验的。 

导航的出现,就使得“经验”无用,“问路”无须,由此导致自主找路经验的进一步缺失和谈论路的能力的进一步减弱。

_


_

当然,找路能力对于现代人的生活而言,已经不是必须的了,毕竟可以网络购物,在家收快递。所以对于导航这种科技的影响,不必大惊小怪。

但有些能力的退化,确实会像癌细胞一样扩散,引起连锁的病变。

关于经验缺失的,有看天气的能力。古人可以夜观天象,知道明日阴晴云雨。我父母看一下天气预报,知道提醒我明天多穿衣服。而我不仅不能预知天气,连看到天气预报上的温度数字都不能意识到明天到底算热还是算冷。所以我经常抱怨,为什么天气预报不顺便报一下前一天的天气,让我可以感知一下温度的变化。我的手机里有天气APP,是那种会提醒明天穿多厚衣服的。相信不久以后,又会把指示具体到哪件扫码录入的衣服可以在明天早中晚穿,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无法判断什么叫厚衣服了。

类似的还有,不用手机查食物卡路里,就不知道今天是不是吃多了;不用温度计测体温,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发烧了。其实本来就是一摸肚子,一摸额头的事,但科技产品让我们没有了这方面的经验,或者说常识。

关于沟通障碍的,有聊天时表达情感的能力。

比如现在多用QQ、微信交流,希望表达喜怒哀乐时,有各种表情包可用,但同时造成我们无法用文字表达一些细腻、独特的情感。其实现在的表情包虽然五花八门,或萌或贱,但各套包之间,有一半的词汇都是一样的,无非是“谢谢”“晚安”“对不起”,长此以往,我们的交流内容也会被简化。

回到教学的话题上。以往模考,需要过上一周时间,才能通过书商买到印刷好的外市模拟卷。现在网络检索即可获得试卷和答案,这相当于APP找地址。但现在已经发展到24小时内就有人把试题解析推送给你,甚至有把讲评课件做好的,这就相当于导航了。是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能更容易地利用到他人的努力成果,当然不算是坏事。但是,长此以往,或许我们不仅不能自主读懂一篇文言、独立把握一个作文题,甚至连向人请教解题的能力也缺失了,这就是既没有找路经验,又不会问路了,最终会连目的地的对错都不能判断了。

2020届南京、盐城二模文科附加文言译文及答案探讨

2020届南通、泰州、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扬州二模文言《吕晚村先生行略》精注

2020届南京、盐城二模文言《万卷楼记》精注

2020届南京、盐城二模古诗鉴赏题解说

2020届南京、盐城二模作文试题详解及下水作文



公众号ID:jlzxzwxp

 

钟楼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