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在幼儿园,反而学“坏”了,家长该怎么办?

 闲云野鹤qpab3u 2022-03-09

幼儿园是个小社会

我们首先要知道,幼儿园就是个小社会。社会就是个大染缸,什么事情都有。每个宝宝都来自于不同的生活环境,每个生活环境所带的信息,都通过孩子带到了幼儿园。幼儿园看起来有几十个孩子,其实孩子都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区的文化,所以其所携带的信息,都是多元的,就是一个多元的社会。

孩子原本是单一的生活,其生活场景都是父母所熟知的,孩子的表现,都来源于自己家庭的反馈,所以原先的孩子,我们是非常熟悉的。但孩子到了幼儿园后,你会发现,孩子变得陌生了,因为孩子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与模仿,学到了很多多元的东西,所以他身上所展现的东西,都是大人始料不及的东西,或者是陌生的,或者是反对的,以及不合理的东西都吸收了。

幼儿园里孩子的学习模式

在这个年龄阶段,吸收是孩子的特点之一。其心智是吸收性的心智,所以环境里有什么样的东西,孩子是不加分辨,照单全收的。大人会发现孩子好像不会明辨是非:在幼儿园好的学了,不良的风气他也沾染了,就会感到担忧,心情也随之变得又喜又忧。

同时,孩子在此环境中集体性的学习,也不光是简单的自我吸收,集体的力量也会通过社会压力的形式,让孩子去学习。

例如:如果班上的孩子都喜欢做奥特曼的动作,每个孩子都这样,那你的孩子一定也会这样。因为这已经变成了集体行为,孩子必须要与大家一样,才能找到安全感。如果不做,孩子会被边缘化,是很可怕的。所以孩子在社会集体里,首先需要通过从众,找到安全感,只有做得比别人还好,才能获得了别人的尊重,建立自己价值体现与集体地位基础。

在班里面,如果老师经常数落某个孩子,他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大家数落。老师作为班集体的领导者,他代表着集体的意志,和最高的权利,他如果这么认为,那么大家都会跟随他,达成某一种认识。

孩子“学坏”父母啥态度

首先,父母要接受孩子在集体环境里,并不是每一样都是好的。不好的是自然的,因为宝宝面对的环境并不是真空的环境,就像在大自然中,让宝宝得到自然的生长,自然的生长代表适应了这个环境,并没有好坏之分。

其次,我们要相信集体的东西,大多数是好的。不要因为某些的不好就怀疑集体,将孩子隔离起来、强加很多压力,都是不可取的。如果用更天真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复杂的社会,有时候受到的伤害的,还是自己。

第三,孩子做事情都不是恒定的,很多现象只是短期的,来得快去得也快,过段时间就会过去了。在动态的过程中,孩子也会逐渐产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也是孩子优化环境与信息的过程。优化需要时间,所以我们需要给孩子时间。

通过优化的过程,孩子就会主动筛选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反复学习的过程,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就会逐步增强。这是长在孩子内心的、自然生长出来的能力,由于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在没有外力干预下长成的,所以会对孩子会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