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073

 本能学堂a昨年 2022-03-09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这一条主要是为了对比五苓散跟茯苓甘草汤两首处方,两个方证以渴与不渴为主要的区别。

本条也存在简文的情况,不是说见到发汗后口渴的就用五苓散,像是71条的第一种情况——发汗太多,津液不足了,病家也会口渴,那是体内水少了,得给病家补充水分才行,万万不可再祛湿利水。一定是太阳病发汗以后,病家出现口渴,并且小便不利、舌苔又厚、脉浮或者浮数的,才能使用五苓散;如果不渴,可以用茯苓甘草汤治疗。

茯苓甘草汤在后面356条有详细说明“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这就是说茯苓甘草汤主要是针对心下悸,也就是胃脘部水气阻碍的病证,这个部位有了悸动不安,病家还会有舌苔厚等水湿的表现。

这里我们把几首相似的处方做个对比: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太阳表证很明显,会有头疼、发热、恶寒、无汗、身上稍有疼痛;体内也有水饮,但症状不严重,表现为胃脘胀满稍疼痛、小便不利。

苓桂术甘汤——本证很常见,以胃脘部水饮表现明显,会有胃脘部的胀满,还会有胃脘向上的气冲,病家猛的站起来会头晕,严重一些的存在不自觉的肌肉跳动,可能伴有咳嗽、有痰。

五苓散——全身的水湿都重,尤其是中下二焦,病家小腹胀满,小便不利,口渴明显,饮水也多,微微有热,可能出现腿肿、脚肿等,这是个利水祛湿的常用方剂。

茯苓甘草汤——水湿集中在胃脘,对全身的影响不大,也很少出现气上冲,主要是胃脘部胀满,舌体白厚,胃口差一些。这个方证可能伴随睡眠问题,也就是病家会有入睡困难、多梦等,出现睡眠问题时再加上生龙骨、煅牡蛎。水饮引起的睡眠问题,多用本方。

苓桂枣甘汤——水饮在下腹部,病家会有小腹部位向上的气冲情况,这个病症是关键点,还会有舌苔白厚等表现,本方的茯苓、桂枝都是大量使用。

这几首处方都是茯苓、桂枝配伍而起到主要治疗作用的,我们可以把它们都称为苓桂剂。

每首处方具体的茯苓、桂枝剂量以及煎服方法如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9克、9克,八碗水煎至三碗,三服。

苓桂术甘汤——12克、9克,六碗水煎至三碗,三服。

五苓散——9克、6克,六碗水煎至三碗,三服。

茯苓甘草汤——9克、6克,四碗水煎至两碗,三服。

苓桂枣甘汤——24克、12克,十碗水煎至三碗,三服。

茯苓甘草汤的常用剂量:茯苓9克  桂枝6克  炙甘草3克  生姜2片,四碗水泡四十分钟,煎至两碗,分三次温服。原方茯苓是二两,胡老考证三两比较合适,遵从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