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韩瑜:心智游移源于大脑特定区域的活动

 心明斋 2022-03-09

  心智游移(Mind Wandering),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即一种自发产生的“走神”。它指这样一种意识体验——在清醒状态下,一些与当前所做之事无关的想法自动地出现在人们的大脑中,持续时间可长可短。

  大脑是心理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活跃模式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现象,心智游移的产生同样源于大脑的活动。在脑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根据大脑解剖学、脑功能等研究结果,将大脑划分成数十个脑区,不同脑区有着不同的功能,而不同脑区之间相互合作则形成了特定的脑网络,弥散分布于大脑,为相应的认知过程、心理现象提供神经基础。心智游移的形成与两个脑网络密切相关,一是默认网络,二是额顶控制网络。

  默认网络在个体静息时(如醒着闭眼休息、盯着十字)活跃程度增加,而在执行任务时(如阅读、按键反应、专心听课)活跃程度下降,主要有扣带回后侧、背内侧前额叶等核心区域。由于在静息时,心智游移更频繁出现,而此时默认网络也更为活跃,因此研究者推测,默认网络的活跃与心智游移的发生有关。2009年,克里斯托夫(Christoff)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fMRI)扫描被试的大脑活动,让被试执行一个简单的按键任务,在此期间随机出现探测框,询问被试在探测框出现的前一刻是否发生了心智游移;随后的分析表明,发生心智游移时,默认网络活跃程度增加。此后,多个研究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额顶控制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顺利完成某一任务提供注意资源,进行认知控制,主要有背外侧前额叶、背侧前扣带回等核心区域。一开始,有研究者认为,心智游移是一种无组织的自发现象,不需要消耗注意资源,也不需要这一网络的参与。而克里斯托夫及此后众多的研究者发现,心智游移发生时,额顶控制网络活跃程度提高,且额顶控制网络与默认网络两者间功能连接增强。2015年,有研究者利用经颅直流电技术,令额顶控制网络区域的活跃程度增强,结果发现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个体发生心智游移的频率也随之增加,这进一步表明,额顶控制网络参与了心智游移的形成。

  对于心智游移为什么会发生,研究者给出了一些不同的解释。例如,克林格尔(Klinger)的当下关注理论认为,这些在大脑中冒出的想法并非毫无意义、杂乱无章,而是与个人相关,存在没有被个体意识到的内隐目标,在内隐目标的驱动下,心智游移就出现了。斯古勒(Schooler)等人提出的元意识理论则认为,个体具有鉴别偏离当前任务的想法、重构当前意识内容的能力,当这种能力受损时,就会发生心智游移。麦克维(McVay)等人的执行失败理论认为,发生心智游移源于人们执行控制的失败,个体无法抑制干扰信息,注意无法集中于当前任务。相较于后两种观点,当下关注理论对心智游移的看法更为积极。尽管研究发现心智游移会损害当前任务,但其同时也具有积极作用,如促进创造力、调节情绪等。心智游移作为一种复杂的意识体验,其形成的神经机制、产生的原因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