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盘又冰点了,摆烂救不了中国电影

 冰城老D 2022-03-09

图片

作者 / 坦克


全国有近一半的影城,票房收入不到1000元!

3月7日周一,全国总场次30.7万场,观影人次54.8万,场均不足2人,上座率仅为1.53%,全国影院营业数量近10500家,总票房2170万。根据微博@电影温特统计,全国有近一半的影城,票房收入不到1000元,而这也预示着有近一半影城的分账款不足500元,别说房租成本了,连人工水电费都很难覆盖,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全国影院有1/3都将倒闭。

图片

而这样的日子,在2022年,依旧会是常态。


图片

又冰点了,影院人的日子不好过
   
一边是春节档赶超疫前、影史最快突破百亿的喜报频频,另一边则是惨不忍睹的票房惨案。

刚刚过去的2月,虽然票房报收103.57亿,但观影人次仅有2.15亿人次,创造了2017年以来(不含年2020疫情期间)的最低值,对比2018年(2.66亿)、2019年(2.62亿)、21年20(2.67亿)。要知道今年春节是2月1日,是正好可以把2月票房和观影人次最大化的月份,如此成绩也说明了今年春节档较为拉胯的市场表现。

而从3月开始,更糟糕的市场形势也打破了人们的幻想。整体大盘形势继续延续着冷清态势,上周五单日票房报收3933万,是年20209月(复工一个月后)以来的最低值,周六单日综合票房更是连8000万都没有,依然是复工后“市场全面复苏”以来最差的常规周六。本周一票房更是只有2000万出头,工作日市场的萧条态势加剧。截至目前,三月累计票房创近十年以来最差。考虑到周一这天一般是一周工作日票房最高的一天,未来几天的单日大盘,大概率也会继续下探单日大盘的新低。

春节档的整体票房以及人次下滑,以及未来确定定档的重量级影片稀缺,让不少业内人士对2022的内陆影市开始抱有悲观情绪。


图片
冷热档期两极分化加重
将是2022年的“主旋律”
   
2月14日情人节以来将近一个月,票房最高的国产片竟然是票房目前仅有605万的《我心飞扬》,可见市场对影片的渴求。

图片

然而目前来看,除了清明档之外,未来一个月内普通周末出现票房2000万+国产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进口片方面,仅仅放进来一半的进口片体量也难以支撑大盘,相对比去年3月《寻龙传说》《阿凡达》《哥斯拉大战金刚》领衔的大盘更是难以超越。

冷档期年年有,今年额外冷清。虽然2018年、2019年也曾经出现过多个冷档期,但是除了除夕之外,还没有出现票房跌破3000万的情况出现。今年才到3月初,就已经出现了好几次。另外,疫情也阻碍了学生群体在工作日的出校难度,也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加剧。


图片

持续冷档期,

电影人应该怎么办?

在冷档期面前,“猫着过冬”只会让电影公司的价值越来越小。电影公司越是束手束脚,越是选择保守的方式,越是缩衣减食,越是生产不出具有竞争力的作品。相反,电影公司在这个时候更需要加强内容产出,敢于在冷档期定档自己的优质内容,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其实经过多年的发展,内陆的市场早已经进入了多元化且尊重优质内容的时代,并不在乎影片的国别、类型和因素,类型的扩宽和内容的加深下探是未来内陆电影市场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关键。

虽然工作日票房日趋下滑似乎已经成为了不可逆的趋势,但这也值得我们去努力去改变这一现状。此前情报君曾多次强调,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下,是不应该有冷热档期之分的,每个档期都有其价值所在,能应该得到最有效的能量释放。而对于工作日和周末/节假日,也都应该有一个较为健康的票房表现,周一骤减70%以上,这种跌幅无疑是不可控和不健康的。

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发现下去,4月、5月、6月、9月、11月还都将复制目前三月初的惨景。

对于有关部门,让更多的影片公映,是拯救工作日票房最有效的手段。对于国产片来说,定档的自主权在片方手上,但是对于进口片,尤其是买断批片和好莱坞经典重映来说,电影局以及中影进出口,拥有选择空降的权力。部分几千万体量的进口分账片,以及目前积压的十多部日本批片虽然对工作日的提振作用有限,但是对于挣扎在亏本边缘的诸多影城来说,依旧是一笔不小的票房营收。

图片

另外有关部分即便按照目前能够过审的影片进行更科学地排布,也远远不止这个成绩。例如把《花束版的恋爱》安排到情人节档期,《神秘海域》安排到3月4日,《新蝙蝠侠》《月球陨落》《精灵旅社4》《神奇动物3》《坏蛋联盟》则可以从3月中旬开始一周一部进行安排。

对于片方、宣发方来说,也需要对工作日票房更多的信心。几年前,大多数对影片自身有信心的国产片,都会选择提档到周四晚进行公映。相较于后延公映时间的现象,更多的影片会选择提前公映,抢档周四或者说提前同档期影片一天上映。这种策略选择往往发生在重大档期或者档期内有比较强劲对手的时候。这些影片提档原因或许各不相同,或惮于同档期竞争对手实力太强,或有意识提前抢占市场,甚至像《我不是药神》因为先期点映过于火爆,提前入市收割票房。但影片本身都具备足够的先期声量,其提档策略也都具有很强的临时性。

而最近两年,大多数片方不再选择周四提前开画,甚至不少影片把影片密钥开启时间选到了周五晚6点才开画,如此操作也让工作日大盘越来越差,所有的观影情绪,都要累积到周五晚6点才统一释放。

对于影城来说,面对电影市场冷淡,无片可放的局面,影院最自然的反应就是减少放映场次,尤其是工作日的放映场次。

目前来看,很多影城都会在淡季适度地缩短营业时间,减少低效放映场次,尤其是观影人次少的影院,有的甚至会推迟到下午一两点才开始排期放映电影。减少早晚场低效放映场次自然是影院降低运营成本的有效手段,可以直观地减少水电和人力成本,疫情期间也可以适度降低消杀成本。

对于一些票房本就不高的三四线城市影院、区县影院以及一些非核心商圈的社区影院来说尤为如此。缩短营业时间,是节流地最有效手段。据情报君观察,有一部分县城影院,淡季日均观影人次不过百人,甚至只有几十人,有影院便大刀阔斧的削短营业时间,工作日甚至只在上座情况较好的晚场黄金时段营业。

即便如此,伴随着疫情和行业监管的双重压力,影院倒闭潮在今年也会继续推进,当然在大的环境背景下,中国银幕数和影院数还是会继续刷新纪录,倒霉的只是普通的电影工作者们。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