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方】 第92期 •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补中益气汤

 369蓝田书院 2022-03-09

Jan 29


每周一方

欢迎大家来到每周一方第92期,今天图图将带大家了解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补中益气汤。

【方源】《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18g,炙甘草9g,人参、升麻、柴胡、陈皮、当归、白术各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图片

主治


①脾虚不升证。症见头晕目眩、视物昏瞀、耳鸣耳聋、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面色萎黄、肢倦体软、纳差便糖、舌淡脉弱。

②气虚发热证。症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嫩红、脉大无力。

【方解】

方中黄芪甘温质轻,入脾肺二经,一则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二则补肺实卫,固表止汗,重用为君药。人参、白术健脾益气,增强黄芪的药力,同为臣药。气虚日久,常损及血,故配伍当归养血和营;气虚易滞,故配陈皮理气行滞,兼以补气防壅,俱为佐药。佐使以小量升麻和柴胡,协诸益气之品以升提下陷之气;炙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此三味共为佐使。诸药配伍,使气虚得补,清阳得升,发热得除。本方为治疗中虚气陷证的要方,又为甘温除热之良剂。

图片

【配伍特点】

本方补中益气,兼行和血、行滞;甘温补气升阳而能升陷除热。本方与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三方同属甘温益气健脾之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证。其中四君子汤为益气健脾的基本方,适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力弱之证;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祛湿止泻,主治脾虚夹湿之泄泻证;补中益气汤健脾补气之力大,且能升阳举陷,适用于中虚气馁,清阳不升之证。

图片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临床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兼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以助升阳止痛之力;兼腹痛者,加白芍以缓急止痛;兼气滞腹胀者,加枳壳、木香、砂仁等,以行气消痞;久泻不愈者,加莲子肉、诃子、肉豆蔻等,以涩肠止泻;烦热较甚者,加黄檗、生地黄等,以泻下焦阴火。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肌弛缓性疾病,如子宫脱垂、胃、肝、脾、肾等内脏下垂、胃黏膜脱垂、脱肛、疝气、膀胱肌麻痹、重症肌无力等;还用于原因不明的低热、慢性结肠炎、乳糜尿、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慢性肝炎、原发性低血压等,证属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者。

4.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及实证发热者禁用本方;肾元虚惫者忌用本方。

图片

【验案】

中医临床家蒲辅周医案

周某,女,53岁。诉:近1个月以来,每日4:00~5:00出现腹痛,继则腹泻,少则数次,多则十余次,曾服小檗碱片疗效不显。故来就诊。笔者最初诊为五更泻,予四神丸,服药3剂后症状不减。再诊,方知此病始于暴饮暴食之后,日泻数十次,矢气则舒,且伴胃脘部不适。四肢欠温,头晕耳鸣,背部寒冷,劳则加剧,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不升,胃肠气滞。治法:健脾益气升阳,兼通俯滞。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20g,人参8g,山楂、当归各15g,炒白术、枳实、陈皮各10g,升麻、厚朴各9g,柴胡6g,炙甘草5g。水煎服,日1剂。服药5剂后,腹泻已减大半,背部恶寒稍减,继之上方加葛根10g,干姜6g,调理1周而愈。

图片
图片

【歌诀】

补中益气芪术陈,

升柴参草当归身。

甘温除热功独擅,

益气升阳诚可珍。

01

补中益气汤由哪些药物组成?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黄芪、炙甘草、人参、升麻、柴胡、陈皮、当归、白术。

02

补中益气汤主要治疗什么病证?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诚脾虚不升证和气虚发热证。

03

使用该方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阴虚火旺及实证发热者禁用本方;肾元虚惫者忌用本方。

图片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了,同学们是不是对补中益气汤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我们下期再见吧!
图图有话说

<END>

编    辑 | 朱余音

校    对 | 李   悦

主    编 | 翟悉雯

总    编 | 张   伟

(参考书目:樊红雨主编 

《中医名方天天记》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