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翰墨因缘为供养——我与周慧珺书法

 齐彦国 2022-03-09
 

本文作者

 

周建明 

又名剑鸣、补拙舍人,湖南益阳板桥周氏,周艺社名誉社长、《周慧珺题字书法作品集》编委、《周慧珺谈艺文综》副主编,曾自编出版《周慧珺题书刊名精选》和《周慧珺早期作品集》。

所有相遇,皆是重逢(缘起)

对文字爱好,真有与生俱来这回事。小时候,我在湖南洞庭湖农村长大,我时常关注家中大衣柜柜门里侧父亲写着“周炳生置”的毛笔字;有一次偶然见到澡盆底部爷爷写有 “周章甫製”大字;伯父周军佑在镇政府当秘书,他的钢板油印字远近闻名。我就不明白,他们也没读几年书,为什么字写的那么好?
刚上小学,父亲就让我写毛笔字。没有字帖,他就画好米字格自己写范本;没有纸,他就从外公所在纸厂废纸堆里捡来薄纸张,把它裁整齐对折缝纫成册,让我蒙在上面写。读中学时,我也干过出黑板报、抄写批林批孔大字墙报、帮老师刻钢板印复习题之类的写字活。
家中有一个红木托底加盖的镂花砚台和一个铜墨盒,应有上百年历史了,也不记得具体哪一年传到我手里;后来,我儿子上小学时也用过,竟然成了传家宝。



最早见到周慧珺的字,是高中时(1980年左右)见过《故事会》期刊,我喜欢这个封面字,但不知是谁写的。1984年春节,我第一次收集到周慧珺作品,那是从伯父家墙上取下的花鸟诗词年画,上面有陆游和黄巢绝句的两幅字,那时也不懂收藏,就把年画的上下是花鸟画的部分裁掉,只留下中间部分落款“慧珺书”的书法。



1986年,我中专毕业分配到工厂工作已经两年多,被人认为字写得好,厂部机关把我从车间借调过来,做些抄抄写写的事;同时借调的另一个同龄人叫孙敏,他写字有天赋,比我快又好,笔画收放自如、工整洒脱,令我十分钦佩。他学的正是周慧珺《行书字帖——鲁迅诗歌选》,它已经出版12年了,我一直无所闻见,便把它借来复印,常常晚上练字不知不觉写到天明。我开始对有关周慧珺的任何文字和作品感兴趣,反复看《书法》期刊上介绍周慧珺文章的《成如容易却艰辛》和作品;反复拜读《书法研究》第六辑首篇周慧珺书法专业论文《学书琐议》;一读再读《文汇月刊》上赵丽宏描述周慧珺的报告文学《心画》;读周慧珺参与编写的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书法》,在书上画了一道道印记……越了解,越敬佩周慧珺老师及其书法。
1990年夏天,我参加了株洲市大型企业书法展览,获三等奖;我写的内容是雷锋日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身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其中很多字写不好,写不出一个字多种写法,更达不到上下贯通、左右呼应,特别想有一本周慧珺书法字典,可以用来查找学习。后来,我多次参加展览,都是临摹周慧珺作品参展,只是改换一下上下左右格式、略微变通而已,也获过几次奖。
从小到大,我的爱好也不止读书写字。我也曾经喜欢过武术、田径运动、集邮、文学、包括唱歌跳舞、学英语等等。就算写字,我也学过柳公权、张猛龙、王羲之、米芾、胡问遂等碑帖;众多爱好,都是一阵子,我怎么会与周慧珺书法结下终生不解之缘? 
冥冥之中,我同周慧珺书法的结缘和对之狂热喜爱,似先天已定,如久别重逢。 
 

千万里,追寻你(续缘)

起初,一有时间,我就到株洲市图书馆找有关周慧珺资料。在图书馆过刊室逐年逐月翻阅《文汇报》《电影新作》等报刊,找周慧珺题字的文章标题,不便复印时就用描图纸双钩描下保存。
后来,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关注周慧珺动态,寻找收藏周慧珺书法资料。利用休息、出差、工作、旅游等机会先后到湖南、湖北、安徽、福建、四川、广东、广西、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内蒙古、贵州、江西、海南等省市图书馆找资料、或书店购买周慧珺字帖、或在题字景点留影、或观展;就连去日本培训、去韩国参展、途径香港,总要挤时间逛书店,每每都有收获。在孔夫子旧书网等网站上,我每天查找、购买有周慧珺作品和资料的报刊书籍。为了表达崇拜之情和求教,多次给周老师写信。有一次,出差上海,同妻子一起特地到上海中国画院拜访周老师不遇。
我学周慧珺书法,主要是自学,虽然比一般人用功多、写得比较好,但与高手比起来,又感觉到自己悟性差、上手慢。因为痴心不改,年纪大了以后,我就将重点专注于周慧珺书法字帖、作品、书籍报刊、文献资料、视频图片等的收集、整理、研究上。
2016年4月,我接到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的邀请函,参加了“周慧珺从艺六十周年书法学术研讨会”和“作品展”。因为在研讨会上的表现受到众人关注,我被《书法报》报道为“超级周粉”。这一次,我终于见到了周慧珺老师。我有幸牵着周老师的手,与上海、江苏、浙江、山东、云南、四川等地的全国周粉代表同周老师第一次合影,同去的妻子给我拍下了这一珍贵的镜头;我有幸第一次请到周老师在我编的作品集上签名。



2016年10月,我参加了上海文庙周慧珺书法艺术馆的开馆仪式,第二次同周老师合影。2018年12月,我赴上海参加周慧珺老师八十寿诞宴会,有幸第三次同周老师合影。


 

翰墨因缘,烟云供养

(因缘供养果报)

在上海文庙周慧珺书法艺术馆展览大厅正中,有一幅巨大的周老师自书对联:“翰墨因缘,烟云供养”。这八个字,源自清代伊秉绶撰联“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用在这里,可以说,浓缩地概括了周老师的一生。


周慧珺老师与书法结缘,得到了海派书法大家沈尹默等众人传授,她不断从历代先贤碑贴和民间书法中吸取营养,出版了一本又一本大众喜爱的字帖,创作出大量异彩纷呈的作品,演绎出历经苦难、一生做好一件事的励志故事。她是真善美的化身,她大爱无疆,无我利他,为振兴海派书法、为社会和大众,成就卓著,奉献了自已的全部。
2012年,我被李静老师写的《周慧珺传》感动,感到岁月匆匆,时不我待,我开始加快研究整理自已收集的资料,传播周慧珺书法艺术、弘扬周慧珺人格精神。
2013年底,我编印了一本《周慧珺题书刊名精选》寄给周老师,根据周老师的意见我又进行了完善;2015年底,我将修改整理的《周慧珺题书刊名精选》(二版)和《周慧珺早期作品集》两套通过李静老师捐给周慧珺书法艺术馆做展品。2016年4月,在上海文艺会堂周慧珺从艺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我发表了论文《周慧珺书法研究文献索引》,该文被编入研讨会《论文集》正式出版发行。2018年7月,我参加周慧珺书法艺术大搜索活动,获得二等奖,我是唯一一位上海之外的获奖者。2018年10月,《周慧珺题字书法作品集》正式出版,我作为编委会主要成员之一参加编写,本人文章《大地留胜迹,我辈常追寻——亲历周慧珺书法艺术大搜索活动前后》《洒向人间皆珠玉,拾掇文明为传承——我集周慧珺题书刊名》被编入书中;在上海文庙新书发布会上,根据李静老师安排,我作了《从江湖到庙堂——周慧珺书法研究之我见》专题报告。2018年12月,在周慧珺八十寿诞晚宴上,播出了我创作的《周慧珺是谁呀?》的8分钟视频。2021年12月,《周慧珺谈艺文综》正式出版,作为副主编,我把四十年收藏收集整理的周慧珺书论文集呈现给广大读者。
我认为,周慧珺书法艺术的学习传承、推广传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何让青少年在学古人的同时也学今人周慧珺,如何让周慧珺书法易学易用、惠及大众,还需要方方面面付出很多努力。“周艺社”的成立,为发现、凝聚、壮大周慧珺书法爱好者队伍和扩大周慧珺书法艺术传播提供了组织保障。我已开始集众人之力,编《周慧珺书法字典》;同时,不断积累资料,准备以后编《周慧珺书法年谱》。
不久前,周慧珺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从湖南赶到上海,参加了先生的告别会。悼念大厅外,广场两侧令人震撼的翰墨旗幡中,有我为先生撰写的一幅挽联:
历经苦难开新路,熔铸百家成周体,振兴海派雄风,真是先生;
因缘翰墨为供养,德艺双馨嘉后学,弘扬中国文化,堪称典范。
——敬爱的周慧珺老师千古


 可以说,周慧珺先生与书法结缘,她得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海纳百川的海派书法艺术成果的供养;同时周慧珺先生不断创作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精品力作,又彰显出大气谦和的人文精神,将自己的成果供养着我们当代人。作为受到周慧珺人品和艺品果报滋养的我们这一代,我们有责任将周慧珺书法艺术和人格精神薪火相传,让周慧珺书法艺术这个中国文化的非物质遗产,不断传播传承,开出繁花、结出硕果,生生不息,利益大众。

2022年1月12日晨初稿
2月5日晨修改
于长沙金汇园

本文作者:周建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