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卧虎说】陈勇的《鱼鹰》

 文武入道 2022-03-10

作者简介

卧虎:作家、编辑、策划人。先后在县城、省城、京城等从事新闻和写作30余年。全国小小说高研班创始人和1-14届负责人,开创小小说网络教育先河,网上发表小小说教学相关文章万余篇。

卧虎《小小说辞典》· 陈勇 


陈勇,1963年生于湖北监利。著名小小说作家、评论家。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监利作协执行主席。出版小小说集11部,评论集12部,500多万字。主编文学专著22部。《鱼鹰》等几十篇作品获国家级奖项,百余篇作品入选年选、选刊和中高考阅读试题并被译介国外。两卷本百家论,和杨晓敏的百家论,被誉为小小说百家论的双璧。评写双全,德才兼备,在业界形成“陈勇现象”。陈德民著《陈勇评传》,是中国首部小小说评论家的评传。


《卧虎点评》·  陈勇的《鱼鹰》  


小说的制高点在于灵魂的制高点

《鱼鹰》虽短,却有着一言难尽的艺术魅力。令人想起高尔基的《海燕》,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昂扬着一种不屈的向上的力量,彰显着一种为理想而舍身忘死的崇高信念等等,让人久久为之震撼。何哉?话里有话,画外有画,欲言又止的空白中留下的多义性,言不可尽,力不可竭,滴水藏海,以少胜多中给人的无穷的艺术想象和感悟。小说的含金量,在于精神的含金量。小说的制高点,在于灵魂的制高点。这是《鱼鹰》的魅力所在,也是《立正》《书法家》《海葬》等的秘密所在。因为归根结底,作品最终是精神的图腾与灵魂的自画像。

陈勇:鱼  鹰

黄昏的落日宛如一个红彤彤的火球,悬挂西边,染红了地平线。斜阳吻着大地,渐渐下沉。

暮色苍茫的老江河上,飘过来一叶小舟。小舟的主人是一位渔翁,他的脸像秋天的辣椒——越老越红。渔翁不紧不慢地划着小舟,向前驶去。

小舟前头,伫立着一只苍老的鱼鹰,黑色的羽毛,在余晖的照耀下,依稀闪着绿光。

鱼鹰的两只眼睛已经失去光泽,变得混浊起来。鱼鹰不时地转过身,目光呆滞地回望空空如也的小舟,间或发出几声悲哀的鸣叫。

渔翁明白鱼鹰的心思,停下双浆,走到舟头,抱起鱼鹰抚摸它。

鱼鹰像个孩子似的,在渔翁怀里呜咽起来。

渔翁拍拍鱼鹰的头,伸出大拇指。

鱼鹰这才止住了哭泣,抬起头,睁大警惕的双眼,目视前方。

突然,前方发现目标,鱼鹰不顾一切地冲向河中。几番厮打,还是让狡滑的猎物跑掉了。

鱼鹰垂头丧气地上来,站在小舟前,一言不发。

渔翁停下双浆,走到舟前,拍拍鱼鹰的头,伸出大拇指。

鱼鹰受到鼓舞,振奋精神,又立于舟前,寻觅对象。

这时,又一个猎物出现了。鱼鹰吸取上次教训,没有急于下水,而是等猎物靠近些再出击。近了,近了,鱼鹰看准猎物,箭一般射下去。谁知,猎物溜得更快。

鱼鹰几乎绝望了,它眼里喷着火,发出悲伤的吼叫。

渔翁停下双浆,走到舟前,从腰间取下干粮喂鱼鹰。鱼鹰仿佛受了污辱,紧闭着跟,不受无功之禄。

渔翁只得收回干粮放回原处,拍拍鱼鹰的头,伸出大拇指。

鱼鹰扇了扇翅膀,对天长啸一声,似乎是对天赌咒发誓。

迎着一轮残阳,小舟继续前进。

家,越来越近;鱼鹰,越来越急;渔翁,更加不安。

忽然,鱼鹰发现猎物。鱼鹰既惊喜又紧张,它仰天鸣叫一声,扇动着翅膀,迅雷不及掩耳地砸下去,死死咬住目标不放。这一次,鱼鹰成功了。

这是鱼鹰有生以来捕获的最大猎物。鱼鹰用尽全部精力,游向小舟。可是,鱼鹰隐隐约约感到自己的身体在渐渐下坠,猎物也趁机兴风作浪,形势十分危急。

鱼鹰将猎物吞到喉咙口,使之动弹不得,解除了后顾之忧。随后,鱼鹰积蓄了平生最后力量,冲出水面跃向小舟。猎物终于被抛向小舟,鱼鹰长鸣一声,掉进它深深眷恋着的老江河水之中。

此时的老江河,水天一色,被黑夜溶化了。

『 相关链接 』


【卧虎说】《小小说辞典》· 许行

【卧虎说】《小小说辞典》· 司玉笙

【卧虎说】《小小说辞典》· 尹全生


卧虎小传

       卧虎,本名王卫东。祖籍山东东明,1966年春节生于河南民权。生性散淡,因虎顶汉字,故名卧虎。雄性也。

  数学,小学生水准。电脑,幼儿园水平。英语,只认得26个字母。驾车,梦里常开到沟里。情场上像个初中生,官场上像高中生,生意场上不及大学生。喜文字里纸上谈兵,诗歌,似县级水平;小说,似市级水平;散文,似省级水平;评论,似国家水平;策划,似孔明的水平;执行,不如乡的水平。所作文字多有感而发,皆收入作品总集《读书杂记》。

  自云钱不能快吾志,权不能慰吾心,色不能夺吾魂。问之何时而乐也?答曰:唯思想之盛宴,自由之天地乃吾心灵之所在,神游万古,爱吾所爱,足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