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 | 傅守乾:为了对“红手印”的庄严承诺

 新用户9326cauu 2022-03-10



为了对“红手印”的庄严承诺
文 | 傅守乾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托孤求生、立誓为盟,签订“秘密协议”,按下鲜红手印。共同约定:“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如今,这张“生死契约”作为改革开放的珍贵文物,陈列在国家博物馆里。
   
2022年1月25日,在凤阳县消防大队,参加滁州市散文家协会组织的采风活动,我又一次看到了一张由40名消防队员按下红手印的“契约”。那是消防队员们在贯彻“两严两准(严肃的纪律、严密的组织、准现役、准军事化)”建队标准的过程中写下的一纸决心书。在这个决心书上,他们立下了“军令状”,决心在执行“两严两准”标准中一定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高标准、严要求,保证圆满完成任务,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他们效仿当年小岗村18户农民的办法,按下了40个鲜红的手印。
 


首试“两严两准”标准,是滁州市消防支队交给凤阳县消防大队的一项光荣任务。贯彻标准之初,队员们曾经产生了很多畏难情绪,有的队员认为脱下“橄榄绿”换为“火焰蓝”何必还要执行这样高的标准;有的队员认为凤阳县条件差,不应该由凤阳先行先试。为了消除顾虑,增强信心,大队党委组织全体队员到小岗村参观学习。在“大包干纪念馆”,队员们被小岗村农民不怕坐牢杀头、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敢字当头”的精神所折服;在“沈浩生平纪念馆”,队员们被沈浩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舍小家顾大家的思想境界所感染;在当年按下红手印的茅草屋里,队员们回忆过去艰难岁月,展望未来美好前景,信心满满,深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为祖国、为人民贡献力量的责任重大。他们感到,有一种激情在心中燃烧,有一种力量在催人奋进,为此,他们在决心书上写下誓言,决心像小岗村的先辈们一样,不畏困难,不畏风险,在贯彻“两严两准”标准的实践中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从那天开始,凤阳县消防大队投入到新的战场,开始了新的挑战。
   
按下了红手印,他们是如何兑现自己承诺的,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进了凤阳县消防大队。短短的一个下午的参观学习,这里的一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感同身受,深受启发。最强烈的印象是:文化的力量和榜样的力量是他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支撑。
 


消防大院的“崇文画廊”里,设计者把当地所有的文化元素都集中在那里展示,如“大包干”精神、“中都城”文化、花鼓演绎、凤画精典、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让我们体会了文化的传承;在“清韵广场”,我们领略了“修身、立德、清廉”的意义;在“先锋浮雕”,我们感到了榜样的力量;在“火舞凤飞”雕塑,我们看到了奉献的志向和腾飞的希望。走进大楼,一股温馨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图书室里琳琅满目,书香四溢,别致的沙发紧靠着书厨,图书伸手可及;暖色调的灯光折射,静谧、清新,让读者久久不愿离去。另一侧的“氧气书吧”则另有一番意境,这里光线充足,暖意浓浓,沿窗的绿植生机勃勃,清翠欲滴;几副迷你沙发倚着绿色的背景墙摆放,春意盎然;小书架上是读者喜爱的一些书藉,每个人都可以随意翻阅。再往里走,就是大队的荣誉室了。如果说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是文化氛围,那么这里就是榜样的力量了。集体的荣誉、英雄的事迹,就像一面面旗帜,展示着消防大队的战绩和实力。陈陆、孟鸣之、彭迪、孙宏伟、孙雷宇、郑飞、管志炎、叶晓辉……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不朽的人生;他们的精神,激发了革命斗志,为消防战士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听着解说员富有激情的讲解,我们被消防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了。同行的作家云雾娇兰告诉我,她认识一个消防战士,由于长期的艰苦训练,在他裸露的手上和脚上,到处都是伤疤,很难找到一块好的皮肤。凤阳消防大队的队员们何尝不是如此,中队指导员徐成龙告诉我,在平时训练和救火现场,消防战士们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累,什么叫流血,什么叫牺牲,对他们来说,负伤是正常的,牺牲生命也是经常发生的,当了消防兵,就要有为国捐躯的思想准备。正是有了这种“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思想境界,凤阳消防大队才能够取得一个个好的成绩,才能确保全县连续九年未发生较大以上亡人火灾事故,才能连续三年被市消防救援支队推荐参评“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标兵大队”。这一切,正是消防队员们对“红手印”的庄严承诺。
   
晚上,踏着星光,我们走出消防大队。大客车迎着华灯初上的万家灯火向城里驶去,我想,这繁花似锦的夜色,这平安宁静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坚强的和平保障,消防队伍,不正是这坚强保障的其中一员吗,享受这一切的我们,要真诚的感谢他们!



图片:网络
编辑:董祖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