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声 哀声满耳一回回,岂忍多看劫后灰。 亚裔纷纭传媟语,欧洲叱咤滚霆雷。 惊心每鄙狼头纛,恨眼唯横狗屎堆。 拯世之师迎战勇,源源疾进可衔枚? 【注释】读元代诗人王冕的《立春日》诗,依韵而咏别事。原诗云:“葭吹六管动飞灰,便觉春从地底回。草木一时生意动,关河万里冻云开。宁须生菜传纤手,且引春风入瓦杯。天北天南问音信,故人何处寄寒梅?”依韵诗作于2022年3月8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哀恸之声满耳,哭过一回又一回,哪里能忍心多看一眼那劫后之灰。亚裔们乱纷纷地传播淫言秽语,欧洲在风云叱咤滚动霆雷。惊骇之心每每鄙视狼头纛,愤怒的双眼唯在横扫狗屎堆。拯救尘世的军队迎战中越战越勇,源源不断的士兵,在急行军的时候可曾隐蔽,衔枚? 首联中的“劫后灰”,指劫后所剩的灰烬,见苏曼殊的《为调筝人绘像》诗:“湘弦洒遍胭脂泪,香火重生刧后灰。” 颔联中的“媟语”,指轻薄或淫秽的言词,见唐代诗人杜牧的《李府君墓志铭》:“尝痛自元和已来有元白诗者……淫言媟语,冬寒夏热,入人肌骨,不可除去。”又见宋代诗人汪晫的《贺新郎》词:“田舍炉头语。便如何学得,三变美成家数。村酒三杯狂兴发,拔剑偶然起舞。只麽也、迎寒送暑。待草万言书上阙,似忧端、倚柱东邻女。卿相事,未易许。渔歌且和芙蓉渚。又何须、淫辞媟语,诃风诋雨。劝人生、且随缘分,分外一毫莫取。那富贵、由天付与。身蹈危机犹不觉,如布衣、自在都无阻。空博得,雪千缕。” 这一联中的“叱咤”,形容风云盖世,见唐代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泜水》:“韩信经营按镆铘,临戎叱咤有谁加。犹疑转战逢勍敌,更向军中问左车。”又见宋代诗人胡榘的《濠梁凯歌》诗:“铁鎗匹马首破阵,暗呜叱咤风云生。”还见明代诗人王泽的《题十八学士图》诗:“晋阳天人赤龙子,按剑叱咤风云起。” 这一联中的“霆雷”,指迅雷,比喻巨大的声威,亦比喻盛怒,见《梁书·武帝纪上》:“治兵教战,则霆雷赫於万里。”又见宋代无名氏诗人的《贺新郎》词:“近帐外、干将夜吼。直指禾川弄霆雷。”还见清代诗人顾炎武的《淮东》诗:“徬徨阙门前,一时下霆雷。法吏逢上意,罗织及婴孩。” 颈联中的“狼头纛”,指用狼头作标志的大旗,见《隋书·北狄传·突厥》:“其先国於西海之上,为邻国所灭,男女无少长尽杀之。至一儿,不忍杀,刖足断臂,弃於大泽中。有一牝狼,每衔肉至其所,此儿因食之,得以不死。其后遂与狼交……狼生十男,其一姓阿史那氏,最贤,遂为君长,故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本也。”又见唐代诗人吴融的《绵竹山四十韵》:“戎提虎仆毛,专奉狼头纛。”还见清代诗人赵翼的《偶阅考汴州沿革爰补其缺》诗之六:“领得狼头纛一枝,仍容守汴建朝仪。” 这一联中的“狗屎堆”,指行为举止令人深恶痛绝的人,见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的宪政》:“顽固分子,实际上是顽而不固,顽到后来,就要变,变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又见何其芳的《悼郭小川同志》:“这种人习惯于'四人帮’的臭气,他鼻子也嗅得出诗的芳香?岂不是魔鬼也崇拜神?蔷薇也会开在狗屎堆上?” 尾联中的“衔枚”,指士兵横衔枚于口中,以防喧哗或叫喊,见《南史·沈约传》:“林子衔枚夜袭,即屠其城。”又见宋代诗人宋庠的《和子京旅况》诗:“春城岑寂早花开,久脱冠梁有薄埃。安邑本缘饥腹累,茂陵非为富赀来。惊罗晚雀同茅宇,争席春农伴茗杯。自有忘言记真意,不烦骚客赋衔枚。”还见明代人冯梦龙清代人蔡元放的《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遂挑选精兵万人,披挂衔枚,从间道杀出大别山后。诸军得令,依计而行。”以及清代诗人陈梦雷的《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衔枚趋鸟道,卷甲护巖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