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文帝杨坚的龙与凤(一)

 桐源居士 2022-03-10


隋朝(581——618),是中国历史上终结了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后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王朝,享国38年。

隋文帝杨坚,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

姑不论其看法是否偏颇,但中国封建社会确有两位皇帝的影响力可谓至大:一个是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另一个是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来源:hi.baidu.com)
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千古一帝、震古烁今的历史地位无人可以撼动。但完成、深化统一,将和平安定的宝贵与福祉落到实处,沁人心扉,让人民共享其伟力的君主,则非隋文帝莫属。

即使置于整个封建帝王的队伍中,论文治武功,经国济世,隋文帝也堪称人中龙凤。

人中龙凤,马中赤兔。古人认为,皇帝是龙,皇后是凤;赤兔马则是公认的马中极品。整句话专指族群中的佼佼者,云龙风虎,出类拔萃。

风水上的龙凤,堪舆实践中两种无比尊贵的形峦,就镶嵌在隋文帝赖以发迹的祖上根脉吕梁山北端黄土高原上。

中国四大干龙之北干龙浩荡东出,偶见南北纵向山脉穿插其中。如果说,自西而东第一条纵向的贺兰山脉在历史上并没有太多出彩的表现;那么,第二条山脉就足以让人刮目相看、名垂千古了。

公元581年起,短短一百年间,中国历史上一男一女两位最具特点的顶级帝王杨坚、武则天,肇始于这条神奇的山脉——吕梁山脉

很少有人知道,两人的风水与龙凤相关。

更加让人惊诧的是,龙凤合体中,男的是一只龙中凤,女的是一条凤中龙。

人马山,今朔州平鲁区西北,与阴山山脉接合的吕梁山北端黄土高原,杨坚五世祖杨元寿就长眠在山上。作为隋朝的龙兴之地,那会是怎样高妙秀绝的连串风水景象呢?

使人唏嘘叹惋的是,杨隋享国绚烂而短寿。人马山缔造的王朝,二世颓糜渐亡。

其原因固然很多,风水上有必然的预示吗?

2020年6月7日,《人文中国行》摄制组赴山西朔州平鲁区双碾乡人马山考察隋文帝祖地

《北史・隋本纪》云:“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也。”纪将杨元寿列为隋朝皇帝的始祖。

保定三年(563),“皇考出武川,过故宅,祭先人,飨将士,席卷二十余城。齐人守陉岭之隘,皇考纵奇兵大破之”

文中的“皇考”指的是杨坚父亲杨忠

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重要将领,官至柱国大将军。山西旧志“古迹篇”曰,平鲁境内有“武州故城(太罗城)”,有“杨忠故居”

专家考证认为,杨元寿家居之地在人马山一带的古树颓太罗城,即今朔州市平鲁区双碾乡将军会村。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树颓城,在州南。”州即北魏时的朔州,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标示的东汉并州刺史部武州位置,树颓水在今平鲁区双碾乡的将军会村。

人马山下,那条早已干涸了的古河道名太罗河。太罗河流向内蒙古的清水河,清水河在古代称为树颓水

人马山北侧,有一座山峰叫“领杨山”,意为当年杨忠祭先人时,当地乡民带领杨忠找到了先祖杨元寿的陵墓。
杨元寿墓
杨元寿墓,就在人马山顶东南侧。杨元寿墓南偏西约700米山麓上,一座高高堆起的封土,是杨忠的衣冠冢。史料记载,隋太宗杨忠病死后,遵照其遗嘱,在人马山上距杨元寿墓不远处建衣冠冢。

解开杨氏祖坟风水之谜,须从其来龙去脉之发轫入手。

杨氏祖坟龙脉北南走向,祖山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东摩天岭。

阴山山脉于东行中突然自灰腾梁折西南而下,过大黑河,起为蛮汉山。蛮汉山逶迤西南,接摩天岭,是杨氏祖坟太祖山

摩天岭又称黑山,是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海拔最高的山峰,海拔2031米。群峰巍峨,中有碾盘梁连接南下。
鸡山
浑河南北,老虎洞山、香炉山一东一西护卫两翼,龙脉过浑河,起鸡山,是为杨氏祖坟少祖山。

龙脉左右摆折,经太子山,委蛇南下。经盘山、黑台山,至三岔河村西北,起轿顶山。

东西宽达4公里的轿顶山,两角微圆,下摆拖撑,中有条形褶皱向前布下,两面有如波浪般间接起伏,宛若一顶大轿,在今石峡口水库东北稳稳地停放下来。
大轿(载《玉髓真经》)
龙身带出大轿,面水停靠候主,风水基因极致显赫,主人一股华贵至尊的气息扑面而来。

轿顶山南,清水河如玉带缠腰。与鸡山得水围裹相类似,清水河愈加缠绵,环绕幅度亦有所增大。清水河自左后而来,至右前,汇汤溪河,横绕山前至右后,潺潺流逝。水口处,轿顶山右翼出一指强势关拦。龙脉校正身子,随即展开一次壮观的过峡。

同是一河之隔,少祖鸡山过峡得牛眼睛山直接牵引一蹴而就;轿顶山过峡,龙脉拉开的架势及实施过程,则没有丝毫的马虎松懈。

在两翼绵密拱卫下,龙脉自轿顶山一脉中抽,南渡清水河,逶迤摆折,起桑树子山,然后长驱直下。至北黄榆沟,过为背阴山,作玉尺龙,性质仍属过峡。过峡少了水的加入,是为山的接转。
令人惊叹的是,已现玉尺龙的龙脉,迤延东南,10余公里不见停歇迹象,沿途宛转腾奋,高程不减,形态不变。至刘家窑村北,庞然崛起为爬楼山。

爬楼山,海拔1800余米,山顶椭圆,形如半月,长逾2公里。山体西南——东北走向,面向东南,两翼有砂首连出,中起一脉,衔接前后。

爬楼山又为过峡。山南,乌龙洞山对而横亘,两端翘起,最高点海拔1830米。

今非昔比,但言爬楼山、乌龙洞山过峡无水,或有不确。

约1500年前,该地苍松翠柏,树木参天,河流密布,水源丰沛。志书载明,刘家窑一侧,有清水河支流发源,经将军会出境,平鲁境内全长9公里,河床宽5米至10米,包括大小沟道266条。河底坚硬多石,两岸多山,坡度较陡。平时泉水流量较小,洪峰最大流量,每秒可达230立方米。基本可以认定,爬楼山、乌龙洞山井栏迎送,实为渡水过峡。

植被茂盛、水系发达的自然优势,伴生一流的生养环境,适于屯军、驻跸。刘家窑西南约6公里,为赫赫有名的将军会村,明朝建造的将军会古堡至今仍在。

专家研究认为,此即北魏时期的武州太罗城。也许,北魏尉古真将军和奚斤将军的会师,才是将军会村名的来由。

这片谜底深藏的山川,留待史学家考证的课题尚多。结论到底如何,无妨风水探索。

事实清楚地表明,阴山南下,干龙发脉的河东首结就在眼前。

爬楼山东南,一脉中联,大起连接乌龙洞山后,仍往东南。
金斫木一(载《玉髓真经》)
爬楼山圆大为金,乌龙洞山横亘为土,木脉金头,逢金克伐,又穿落为木。

风水上,此为金斫木,木盛而为成器之材。爬楼山、乌龙洞山亦因此合为人马山杨氏祖坟之父母山

张子微曰:
“木星逢金穿落土,金斫木乃是其名。金星稍高木星倒,此是受斫器渐成。”

并具图断曰:“金斫成木,文星带笏,大富大贵,皆出秀骨。

蔡元定发挥曰:
“金弱木强,故不能胜木而变文星,所以富贵皆盛也。秀骨者,所生之人出秀骨也。”

张、蔡所言,简直就是杨坚人生的真实写照。祸福倚伏,无有不验。生就一副奇相的杨坚,为其“秀骨”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隐忍艰辛。

龙虎卫侍,青龙、白虎等量齐观,高度相若,各司其职。扈卫深严,龙脉在前呼后应中于乔沟村西北顿挫而下,止于关河东港支流北面。

河南之山,去意果决。龙脉停歇的正面,可见600多米宽度上开出两支,自北而南渐次升高。西支大起后,如领头大将,率先径直南去,一骑绝尘;东支稍散开,中起一圆峰,逐渐弯转西向,融入南下远去的西支,河边留下两条一尖一圆、扁平开叉的尾巴。

朝案不备,前砂有去无回,自身徘徊欲去,此处龙脉无为大结。

与两翼之山包抄南向密切协同,河水亦弯抱向前,形如反弓。砂水情性清晰而直白,龙脉仍将继续南下。万山云从,宽延展布,集于水北,是龙脉大结前的最后一次总动员,意味着短暂的修整之后,将腾然而去,迎来一个崭新的世界。

砂水集结聚止,萦回不前,宛若安营扎寨,风水上又为驻跸。如同征途上的驿站,驻跸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大规模的驻跸,目标绝非宵小之物。

乌龙洞山东西两翼,作势欲抱,只待一飞冲天。但见关河东港支流南,一牵引之脉翛然而起,起承转合速度之快,异乎寻常。

河南之山开口两接,连起远去,迅疾如飞。风水上,此为何物呢?

这是燕尾。一边尖挺,一边宽大,凸起金星,为秀丽金曜。

燕瘦而秀,多清秀绝伦。燕尾属实,张子微言“女喜”“生女嫁得游宦郎”等应验无异。

杨坚因女加分,得助贵显,最后顺利即位称帝,这多少沾了女儿的光。燕尾所蕴发挥到了另一种极限。
飞燕五(载《玉髓真经》)
风水上,人马山杨氏祖坟之燕尾,诸吉纷呈独不见其凶,这是为何呢?

“后龙见之则无害”后龙见燕尾的杨氏祖坟,不但无害,而且女秀、女贵兼备,催动了杨氏一族的极品至尊大贵。

同样,与燕尾主女性诸多不祥之应截然相反,贵为皇后的杨丽华,人品、为人亦堪称完美无暇。

借秀曜一点,还灿烂一片。燕尾,仅是人马山后一隅风姿,恰似空中炫目的一抹云彩。连接之山出落如此,主山真面目又该是何等的超世绝伦呢?

以上内容除考察照片外均出自桐源居士新著《千年堪舆——开皇大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