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发展趋势与产业技术创新方向(全文)

 wupin 2022-03-10

收稿日期:2013-08-28

基金项目: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14B07);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2GZC21022)

作者简介:万鲁长(1965-),男,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及循环农业技术研究。E-mail:

*通讯作者:辛淑荣(1966-),女,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产后加工技术研究。

摘要:综述了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现状、技术成果、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方向以及产业体系建设任务内容和规划目标。

关键词: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产业技术体系

中图分类号:F307.13-1(25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2-0103-04

山东是我国食用菌生产规模第一大省,2012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到366.1万吨,产值207.3亿元,创汇2.34亿美元,年产量和产值均占全国的1/8左右;创汇额占全国的1/10;工厂化食用菌产能占全国的1/3,其市场份额是全国水平的2倍以上。山东省食用菌主栽品种有:平菇、金针菇、双孢蘑菇、香菇、毛木耳、黑木耳、鸡腿菇、杏鲍菇、白黄侧耳、白灵侧耳、草菇、灵芝、秀珍菇、银耳、猴头菌、斑玉蕈、柱状田头菇、蛹虫草等,另外还有滑子蘑、灰树花、大球盖菇、鲍鱼菇、榆黄蘑、大革耳、黄伞、金福菇等,其中平菇、鸡腿菇、灵芝、毛木耳的种植规模位居全国前列。食用菌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山东省食用菌产业优势在于栽培菇种多、栽培模式多、工厂化生产发展快,生产方式正在由传统大棚生产向工厂化及简易设施周年化生产转变,组织形式由农户分散式栽培向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集约化生产转化,在区域布局上已形成鲁北香菇、鲁西双孢菇、鲁东金针菇、鲁中珍稀菇、鲁东南黑木耳和鲁南平菇等六大产业带,基本实现了生产规模化、品种多样化、布局园区化、经营产业化的“四化”格局。目前山东省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约有120家,年产能占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的14.3%,因此,产业的总体形势是:常规设施栽培与工厂化生产方式并存,传统大宗菇类优质品种与珍稀新型高档菇类共同发展。

1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是食用菌工厂化、现代化高效栽培迅速发展,工厂化食用菌市场占有率、标准化生产和食用菌优质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逐步向“高产、高质、高端、高效”方向发展,实现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二是优质、抗病、耐温、适应各种基料及产业生产方式的专用品种不断培育开发,野生菌种种质资源不断驯化利用,新的栽培菇种及品种越来越多,总数有望超过果蔬。

三是食用菌各种保鲜和精深加工产品不断研发上市,国内外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与开拓。

四是以食用菌生产为纽带的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不断完善,菌渣资源的利用途径越来越多,增值会越来越高。

2山东省食用菌产业主要技术成果

2.1建立了食用菌“三品”生产和工厂化栽培的标准体系

山东省制定了食用菌国家行业标准 4项:《双孢蘑菇》、 《鲍鱼菇生产技术规程》、《秸秆栽培食用菌霉菌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和《食用菌菌渣基质化发酵技术规程》;实施了山东省食用菌地方标准70余项,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起到了主导作用。

2.2集成创新了多项食用菌高效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

2.2.1菌菜阴阳复合棚栽培模式 改进了中隔墙空气交换和阴棚与外界的换气方式,实现了菌菜气体、热量、湿度的内循环互补和外循环补充,提升了菌棚冬季保温和夏季降温性能,达到了“四节”以及多品种食用菌周年高效生产。已在寿光、章丘、历城、淄博等地应用。

2.2.2多功能控温拱棚周年化出菇模式 集成了控温、通风、喷水及隧道发酵供料等管控技术,实现了草腐菌周年化集约化低本节能生产,达到一年4个周期,空间利用率、生产效率和单产大幅提高。已在莘县、武城、邹平、东营等地应用。

2.3初步形成了食用菌病害防控技术体系

在国内首次研究报道平菇、鸡腿菇、金针菇等菇种的8种致病菌并探明病害发生机理;最早研发出食用菌专用消毒剂、防病剂、栽培料发酵菌剂等产品;为6种国内外食用菌专用药物的登记提供效果评价。

2.4培育食用菌优良品种

全省育成食用菌审定品种:国家级3个,省级16个,包括11个菇种。另外,先后选育出大宗和珍稀菇类30多个优良菌株,建立了平菇等食用菌种质资源库(650余株),为解决山东食用菌当家品种少、菌种退化快等问题提供了种质保障。

2.5获奖成果、授权专利和论文、出版书籍

近十年来,全省获得食用菌科技成果奖励30多项,发明专利3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食用菌论文300余篇,编著食用菌书籍 20余本。其中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 10余项,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 6项,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3项以及东营、济南、泰安、聊城、济宁等市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

3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3.1工厂化和轻简化高效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有待加强,与食用菌质量安全相关的病虫害防控和信息化应用技术薄弱

食用菌栽培营养生理、环境因子调控生理、有害重金属吸附及农残代谢规律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工厂化设施条件监控、质量安全管控、可追溯体系等物联网信息化应用技术,专用配套设施设备及新型材料器具,工厂化及轻简化高效栽培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不足;病虫害发生机理、预警体系以及栽培、生态、生物及物理防控技术应加强研究应用。

3.2品种选育工作滞后,食用菌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当家品种少,菌种繁育标准化水平低

抗逆性强、不同用途、适销的农法栽培品种较为缺乏,工厂化栽培适宜菇种单调,专用品种较少,难以满足不同地区菇农、生产企业对品种的需求;对山东省菌物资源调查整理保藏和具较高经济价值的菌类驯化栽培或创新利用研究较少;菌种优质快繁与质量检验控制、菌种活力评价与良种提纯复壮以及菌种标准化商品化生产、包装贮运配套技术研究不力;菌种厂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较差,品种退化快,菌种质量难以保证。

3.3产后加工缺乏技术支撑,菌渣资源利用链条尚未完善

采后生理、保鲜贮藏、初级加工及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成果较少,食用菌保鲜加工技术落后,生产工艺不规范,加工产品系列单一,缺乏具自主知识产权的保鲜加工标准化技术;食药用菌活性物质提取及功能性产品研发力量薄弱,产业的加工增值能力亟需提升;菌渣资源转化利用技术研发不深入,高效利用率尚低,以食用菌生产为纽带的农业废弃物循环产业链条衔接不畅。

4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立伊始,由10个岗位专家和4个综合试验站组成,以全面提升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水平为目标,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种菇效益、保障食用菌安全为核心,针对影响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品种选育滞后、设施高效栽培和质量管控技术薄弱、产后加工缺乏技术支撑等瓶颈问题,以创新团队为主体,组织开展研发创新、试验示范,重点突破全省食用菌产业或区域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由遗传育种岗位选育抗逆优质高产专用新品种和研发食用菌良种标准化繁育技术,建成山东省最大的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库;由栽培与设施岗位、质量控制岗位和病虫害防控岗位联合创新建立食用菌标准化节简高效栽培、工厂化设施环境调控及物联网应用、病虫害安全防控和质量控制保障技术体系;由产后加工岗位研发先进的食用菌保鲜、精深加工及功能成分提取新技术新工艺。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实现研发成果共享,发挥科技引领支撑和创新驱动力,带动全省整个食用菌产业技术、产业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升级,以稳固山东食用菌产业地位,并向食用菌国际化强省迈进,实现产业的健康持续高效发展。

5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的研发方向和重点任务

5.1食用菌优良专用品种选育和菌种标准化繁育、检测技术

针对山东省当前食用菌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当家品种少、菌种繁育标准化水平低等问题,将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远源杂交等技术相结合,重点开展高产优质多抗和富含有效活性成分的具有适宜农艺性状与优异商品性状的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工厂化生产优质专用新菇种及新品种开发以及食用菌菌种标准化繁育和检测技术研究。

5.2食用菌野生种质和核心种质资源整理、评价与创新利用

开展野生种质资源的调查、整理、保育与驯化培育工作,进行食用菌核心种质资源搜集、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编写山东省大型真菌多样性名录;建立菌种保藏、优质快繁与质量检验控制、菌种活力评价和良种提纯复壮的标准化技术体系,指导全省食用菌产业菌种生产健康发展;开展野生菌株的驯化栽培试验,培育经济价值高的优良菌种。

5.3工厂化、节简化、标准化、信息化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集成适合山东省食用菌生产的轻简化和工厂化生产管理技术规程,建立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构建食用菌节简高效栽培模式,优化菇房设施结构;研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及环境调控专用配套设施条件,形成工厂化杏鲍菇栽培环境条件调控技术手册,提升工厂化生产管理技术,初步集成建立工厂化杏鲍菇栽培环境监测调控的物联网信息化应用技术体系;研究提出立足于山东省原料资源条件的新型丰产栽培基质制备技术及以棉秆、花生秧、玉米芯等为主料的双孢菇、草菇等优化配方,并示范应用。

5.4食用菌质量管控和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建立

在全省主产区建立主要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调研监测点,开展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亚硝酸盐、有害微生物等项目的检测;研究生产投入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和安全控制标准;建立食用菌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安全管控技术体系。

针对平菇、金针菇和双孢蘑菇以及工厂化食用菌等主栽菇种的病虫发生特点,建立预警体系,研究集成栽培、生态、生物药剂及物理综合防控技术,引进示范国家产业体系“两网一板一灯一缓冲”防控技术和引进筛选高效、安全防控病虫害的环境预防消毒剂及生物源药物,替代传统化学药剂防治。

5.5食用菌保鲜、精深加工与发酵工程应用技术研发

研发冷链物流保鲜、包装、贮运和初级加工及精深加工技术,建立干品类和鲜品类食用菌保鲜加工技术标准,研发平菇等食用菌休闲即食脆片;针对目前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后加工能力和技术创新性不足的瓶颈问题,在食用菌精深加工、功能成分提取以及发酵工程技术三个研究方向搭建食用菌产后加工创新平台,建立和完善金针菇等食用菌精深加工工艺,优化食药用菌多糖等活性物质提取纯化工艺,研发功能性产品与食(药)用菌发酵工程技术,并进行中试和转化应用。

5.6菌渣资源化、无害化、高效化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集成不同菌渣资源化(肥料化、基质化、发酵床养殖垫料化及经济昆虫饲料化、二次种菇等)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建立一套完整、成熟的菌渣高效利用及循环利用产业化技术体系,并示范应用。

5.7前瞻性研究

研究食用菌遗传规律、创新育种方法,研究主要性状的分子标记和核心种质等辅助选择技术,挖掘和克隆优异基因;对山东省大型真菌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系统研究,提出野生真菌的就地保育和异地保育措施,并创制育种材料;系统研究建立食用菌栽培生理的基础理论,为物联网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研究分析食用菌生产全过程有害物质的积累与代谢规律;研究食用菌病害、虫害发生机理;研究食用菌采后生理和食药用菌液体深层发酵工程技术,挖掘其活性组分资源;研究菌渣资源循环利用的物质转化途径和规律等。

5.8基础性工作

开展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的调查、整理、保育工作,进行食用菌核心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评价与保藏,建立山东省菌物标本馆、食用菌菌种资源保藏库和菌种信息共享平台;开展适宜品种筛选、新品种示范展示,高效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等试验示范;调查全省食用菌生产规模、产量、劳动力、原料消耗、经济效益、主要栽培技术措施、质量安全信息等;建立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发生状况及有效防治技术档案;建立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经济研究数据库,主要包括生产数据库、价格数据库、成本数据库、贸易数据库以及农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数据库等,为系统描述、分析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经济问题打好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