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后的富士康:将重心转移印度,砸10亿建厂,如今后悔莫及

 gs老张 2022-03-10

10年前,中国手机的半壁江山,被苹果牢牢攫住。当时,一部苹果5的价格相当于一台成色尚好的电视机,对于此,很多人表示“贵有贵的道理”。

文章图片1

但是,动不动就卖几千上万的手机们,其实大部分都是在中国代工厂生产的。

这是一条早就不再隐秘的产业链,小到螺丝钉,大到机壳、机身,都可以在深圳的厂房内批量生产、加工,再组装、贴标,最后装箱,销往全世界各地。

市场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每7部苹果手机,就有一部生产自富士康。

文章图片2

富士康,这家从手机零配件生产起家的台企,在创立后的短短3年内,就做到了营收10个亿的体量,还几乎垄断了包括苹果在内的全球手机代工行业。

它的创始人郭台铭更是当众放话:中国离不开富士康,富士康在一日,大陆就“有饭吃”。

然而,他完全错误预估了国内的手机市场,也不清楚富士康能成功的根本原因,自然,当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剧变时,富士康也终将成为时代的眼泪。

文章图片3

那么,郭台铭是如何从0到1创办了富士康,又是如何将富士康引向不确定的未来的呢?

文章图片4

从“塑料大王”到“手机大王”,富士康的雏形初现

1950年,郭台铭出生在中国台湾,他跟着父亲的祖籍,是山西晋城人。

文章图片5

不过,郭台铭对大陆的感情很复杂。

故乡在他心里,就是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这个小点始终牵动着父亲的心,却吸引不了郭台铭。他不痛不痒地听父亲忆苦思甜,却丝毫没有想要回去看一眼的意思。

直到多年后,他第一次来到深圳,才真正认识到这片蕴含潜力的土地。

郭台铭的前半生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按部就班读书,然后当兵,转业回来后进厂里上班,结果碰到了一生挚爱,两人情投意合、坠入爱河。

不过,郭台铭的挚爱并不是普通人,而是一名香港巨富的女儿。

文章图片6

这名巨富身家已经超过了600亿,而郭家连人家的零头都够不上。因此,不但巨富不愿意,郭台铭的父亲也打怵,觉得自家儿子高攀了人家。

但郭台铭不乐意,他觉得自己虽然现在没什么钱,不代表未来也没钱。所以,他告诉白富美女朋友,只要对他郭台铭有信心,总有一天会让她做阔太太的。

女朋友听完大受感动,铁了心要跟着郭台铭,甚至不惜和家里大吵一架。

而郭台铭确实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他把厂里的工作辞掉后,下海创办了第一家公司。从塑料制品做起,再到生产黑白电视机组件,郭台铭都展现出了经商的绝佳天赋。

文章图片7

而他的塑料工厂也开始回本,正是在这一年,他实现了事业和爱情的双丰收。

然而,郭台铭的目标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将目光瞄准了当时很少有人去做的精密工业,并且毫不客气地投了1600万进去,研究计算机线缆装配。

这笔钱最终被市场证明投对了。郭台铭的精密组件厂很快将分公司开到了美国,但美国人不懂汉语,还需要一个响亮的名字,富士康(FOXCONN)应运而生。

文章图片8

后来还有人考古,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名字?最贴近的解释是,郭台铭认为经商就要像狐狸(fox)一样聪明,而富士康一开始就是做连接器(connector)起家的。

无论郭台铭出于何种原因,但属于富士康的时代正在来临。

1988年,富士康的员工数已经超过1000人,营收达到了10亿元。同一年,郭台铭做出迁厂深圳的决定,并且光速地买下了龙华镇的1000亩地。

就在这片杂草丛生的荒地上,富士康的厂房拔地而起,一台台生产仪器被搬运进来,生产、加工、组装,随处可见身着员工服的人,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园已经初现雏形。

文章图片9

把工厂当成练兵场,九个月之内员工接连“13跳”

富士康的成功是史无前例的。

因着手机通讯的普及,原本专注电脑领域的富士康转向手机代工的赛道。这两者之间的相通性,让富士康几乎没什么过渡期,就恢复了巅峰时期的生产速度。

当时,富士康出品的产品,就是靠着效率高、质量好两块牌子。

所以,当苹果的乔布斯第一次见到富士康代工的摩托罗拉手机时,就已经心动了。一向以吹毛求疵著称的他认为自己找到了知音。

文章图片10

后来的发展,应该大家都不陌生——富士康拿下了苹果近乎垄断的代工权。

或许,我们可以把这当成乔布斯与郭台铭两人之间的商业交易:乔布斯追求产品的品质,而郭台铭同样需要一个有巨大市场的品牌为富士康背书。最终两人都得偿所愿。

文章图片11

接下苹果手机代工任务后的郭台铭,更加春风得意。

从苹果1代开始,几乎每一部新品上市都会引发人们的哄抢,还有很多“果粉”每逢新品发售,都要更换一部手机,换机速度堪比换衣服。

这样的高频率带来的是生产线上高负荷的工作量,而富士康高收益的背后,都是由几十万名中国员工们支撑起来的。

最普通的一名一线员工,一天最多能睡四到五个小时,更有甚者,连轴工作好几天后,依旧得不到适当的休息。这种场景,在富士康里随处可见。

文章图片12

不过,郭台铭并不觉得自己在剥削员工,相反,他认为富士康给大陆人带来了“福报”。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几乎没有什么手机代工企业,富士康的出现刚好填补了这一块空缺,还给当地创造了可观的GDP总量,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看似一片祥和的背后,其实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和矛盾。

从2010年初开始,连续九个月,富士康不断有员工从工厂楼顶一跃而下,即使郭台铭亲自到厂区现场蹲守,也无法阻止悲剧的发生。

文章图片13

第12跳和第13跳之间仅仅间隔了几个小时,最终,郭台铭不得不简单粗暴地将富士康的宿舍楼外全部装上铁丝网,以求不要有人再跳楼。

当时,网上盛传的一段“30名五台山高僧做法”视频,引发了公众哗然。

文章图片14

直到这时,所有人才认真思考富士康到底怎么了?高效率和高质量牺牲的又是什么?

扯开军事化管理这块“遮羞布”,富士康就像一座运转精细的机器,每一个员工都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即使零件坏了,在郭台铭的理念里,也可以重新再换一个。

所以,这一时期,富士康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社会声誉也是毁誉参半。

文章图片15

转移生产线,“加注”印度市场,却频频出现“水土不服”

富士康在大陆深耕了十几年,逐渐显现出疲态来。

这一点和它绑定苹果的商业策略离不开关系。最开始,乔布斯选址中国,看重的便是彼时国内低廉的劳动力,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不再是苹果的“香饽饽”了。

接连撤掉中国的八条生产线后,富士康也跟在苹果后面蠢蠢欲动。

文章图片16

不过,代工的生意还是要做,在郭台铭看来,富士康最好的出路在东南亚,所以,这边中国在撤厂,另一边的越南和印度已经大张旗鼓地开始投资建厂了。

光是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一个小工厂,富士康就砸了10亿美元进去。

文章图片17

甚至于,连很多媒体头条都在吹嘘,郭台铭将要再复刻深圳的传奇。但是,他们都忘记了,富士康在国内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中国人本身的吃苦耐劳。

抛开印度的国情不谈,富士康想要将中国的那一套做法移植过去就要吃不少苦头。

首先,印度人根本就不接受加班,更不可能听从富士康的军事化管理。

文章图片18

很多富士康的管理者去到印度后,发现制度变得不好用了。明明规定好了上班时间,但总有人找借口不按时到岗,摸鱼偷懒的人也不在少数。

再加上印度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往往中国一个周期的培训,到了印度得花上两倍的时间,但培训的效果却至少要打一半折扣。

同时,印度的市场也不如国内,很多人连生活温饱都顾不上,哪来的钱买苹果手机。

这些问题一连串地出现在郭台铭面前,富士康苦苦支撑了8个月后,事情变得更糟糕了。

2021年4月,印度被曝出大规模的疫情,在公共医疗追不上感染人数的情况下,大批量的工厂工人出现了密接感染,其中,泰米尔纳德邦就是疫情的重灾区。

文章图片19

在这期间,富士康始终硬撑着不肯关厂,但再大的赚钱决心也抵不过病毒的威胁。

5月12日,富士康已感染的工人数就超过了100人,密接人员更是数不胜数。迫于巨大的舆论压力,郭台铭不得不宣布关停印度工厂,内部人员只出不进。

与此同时,富士康的郑州工厂发布了一条从没有的新规:

“新员工若工作90天且到岗不少于55天,将得到公司奖励的7500元奖金。”

文章图片20

不少人将这一举动看做是郭台铭的“自救”,毕竟印度这边距离正式复工依然遥遥无期,如果再丢掉了中国市场,那可不正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了吗?

从郭台铭这一系列举动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商人,他十分出色,不过在对市场环境和行业未来的认知上,他却欠缺了一点身为中国人的底气。

富士康的成功,并不是靠一人一厂,而是靠着千千万万的员工和管理者,以及背靠我们日益强大的国家,才能从一个小型代工厂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工厂”。

不知道,当郭台铭回想过去,是否会对那一句“中国大陆离不开富士康”感到汗颜。

恰恰相反,离不开中国的,正是赶上改革开放、时代发展红利期的富士康,如果郭台铭仍然执迷不悟,那么他与富士康的未来必然还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