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宋词】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第1365期)

 陈德功 2022-03-10

图片

柳梢青·春感
【南宋】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图片

注释

1柳梢青:词牌名,又名《陇头月》《早春怨》,双调四十九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2、铁马蒙毡(zhān):战马披上了御寒的毡子,指侵入杭州的蒙古骑兵。铁马,指战马。

3、银花洒泪:指花灯似落泪。银花,明亮的花灯。泪,指烛泪。

4、愁城:借指临安。

5、笛里番腔:笛子吹出了外族的腔调。番,古时对外族的称呼。

6、街头戏鼓:街头上舞动的是元人的大鼓。

7、青灯:光线青荧的油灯。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

8、高台:高的楼台,比喻京城。

9、辇(niǎn)下风光:故国的都城风光。辇下,指京城。

10、山中岁月:隐居山中的日子。

11、海上心情:想念海上的心情。临安沦陷后,南宋的爱国志士多逃亡至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参加抗元复国的事业。或认为暗用苏武海上牧羊,坚守汉节的典故。

译文

处都是披着毛毡的蒙古骑兵,亡国后,人们去观看上元灯市,花灯好像也伴人洒泪。春天来到这座悲惨的城市,元军在街头打着鼓、耍把戏,横笛吹奏起蒙古的腔调,哪里有一点儿春天的光景?耳闻目睹,心头不是滋味!

在微弱的灯光下叹息,悲伤无聊的生活把人折磨,在这明月高悬的上元灯市,我十分留恋沦陷的楼台房舍。那令人眷恋的临安都城的风景,那隐居山林的寂寞岁月,那逃往海滨的小朝廷的君臣,怎么进行抗敌斗争,复兴祖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创作背景

景炎元年(1276年),元兵陷宋京临安,这年,词人避居庐陵山中。宋王朝已经灭亡,但抗元斗争仍在进行,词人亦是对此念念不忘。在一个充满亡国愁绪的元宵节,词人饱含深情创作此词,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可以说亦包含着对抗元志士的挂念。

赏析

这首词借写元宵节以抒发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上片遥想故都临安而今在元人统治下的凄凉冷落,下片抒发作者凄苦的心情,对在海上继续坚持抗元斗争的南宋君巨深表关怀。全词节奏明快,笔调苍凉,从想象落笔,虚中见真意,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显著的特点。

作者简介

刘辰翁(1232-1297)南宋词人。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

格律对照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仄平平。仄,仄平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仄平平,仄,仄平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仄平平,仄,仄平

说明:中为可平可仄,彩底字需要押韵。

图片

明日词牌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卜算子令”“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正体。此调意脉贯串,流美含蓄,有平和婉转的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