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涔汐 《天道》中有这么一段剧情,丁元英去早摊点吃馄饨,点餐的时候已经把钱支付了。 但是当他吃完馄饨离开的时候,老板娘急忙拦住说:
丁元英先是一愣,两人目光对视2秒,二话不说从兜里掏出钱,支付之后,洋洋洒洒穿着拖鞋回去了,没有一句辩解。 后来跟丁元英前后一起点餐的片警说:
老板娘尴尬地笑了笑说忘了。 很多人问:丁元英为什么不辩解,自己明明给了钱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探讨的问题:为什么越是层次高的人,越不爱争论。 不屑于争论,因为不值得 从丁元英愣了一下看了老板娘2秒,已经说明他记得早就给了馄饨钱,如果再给就是给了两次。 他之所以宁愿支付两次馄饨钱,也不愿意去争论,因为他不屑于跟小商贩去争论。 丁元英前妻怎么评价他:
说白了,是他不屑于去争吵,如果你看到他跟你争论,说明他瞧得起你,把你当做同一思想层次的人。
他不屑于去跟小商贩争论,因为他觉得那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他宁愿多花一碗馄饨钱,腾出时间清清净净听音乐,也不愿为了一碗馄饨钱,浪费时间跟小商贩去争论。 对于高层次的人来说,时间和耳根清净最重要。 高层次的人更容易看清本质,夏虫不语冰 王庙村扶贫是冯世杰、叶晓明和刘冰三人组团想要高人丁元英扶贫的。 当三人入股开了格律诗公司,进入创业致富之路的时候,面对格律诗跟乐圣的官司,三人火速退股,把烂摊子扔给了欧阳雪。
但是丁元英跟他们没有任何争论,更没有气愤的表现。 为什么? 因为他在策划这件事之前,早就看清了扶贫的本质,扶贫的本质: 在于认知的觉醒,在于扒掉等靠要的思想。 丁元英早就看清了贫穷的本质,但是他们三个人根本看不清。 我打一个比方,一个站在山顶看清事物本质的人,跟一个在山脚下的人说我看到了什么,他们信吗?肯定不会信。 同样丁元英如果跟他们解释争论说:就是你们这样等靠要的思想,所以你们才贫穷。 冯世杰、叶晓明、刘冰会信吗?肯定不会信。 所以,他之所以不去争论,不去辩论,那是因为他知道低层次的人看不清事物本质,你即便告诉他们事物本质,也是对牛弹琴。 这就是《道德经》里的一句话: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闻道。 高层次的人,人生境界普通人无法理解 芮晓丹的死,让很多人怨恨丁元英,尤其是芮晓丹的父母。 他们觉得是丁元英不阻止芮晓丹执行危险的任务,这是最大的罪过,更不配当芮晓丹的伴侣。 为此,芮晓丹的父亲不让任何人告诉丁元英,芮晓丹的墓地地址。 为什么丁元英自始至终没有争论?
我们提到一个关键点,丁元英难道真的不在乎芮晓丹吗? 听到芮晓丹牺牲的消息后,丁元英直接吐血,一个人最大的伤心不是痛哭流涕,而是欲哭无泪,一股悲伤之情如巨石之重才能让他从胸口喷出一口血来。 芮晓丹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犯罪分子枪对着她的脑门,因为是臭蛋,才让她免遭一死。从那一次后,丁元英就开启了说服芮晓丹放弃警察这个职业的模式了。 丁元英使出浑身解数,有理有据分析:
他潜移默化启发芮晓丹走向文坛,让她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放弃警察这个职业。 丁元英背后做了这么多让芮晓丹放弃危险职业的事情,但是无人知晓。 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境界 他宁愿背负骂名,也要帮助王庙村扶贫。 不是因为丁元英有多么高的觉悟,而在于他对芮晓丹的爱。 是芮晓丹想要一个神话,所以丁元英才在王庙村写下了一个神话。
话说回来,他为什么没有去阻止芮晓丹? 丁元英之前因为让芮晓丹放弃警察这个职业,已经跟她做了几次的争论,但是仍然无法改变芮晓丹的想法。 因为芮晓丹热爱警察这个职业,她能在这个职业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一次通话,芮晓丹只是道别,她的警察身份,让丁元英没有办法再去阻止,而并非他不想阻止。
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境界。 所谓的高层次的人,并非名利地位高人一等,而是一种人生的觉悟和境界。 而芮晓丹就是一种大爱的化身,她想为民除害,她想为王庙村扶贫,处处体现出她大爱的精神。 这种人生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就是丁元英不想去争论,去解释的第三种原因。 冯仑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为什么你永远争论不过一个泼妇?因为泼妇没有底线。 当你有一天慢慢变得不想去解释,不想处处去争论的时候,恭喜你,代表你的层次越来越高了! 作者简介:张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头发虽长见识不短,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职场的认知大坑,欢迎关注@我是涔汐,公号(id:zhangcenxi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