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贴“福”字习俗

 欧富花 2022-03-10

​过年贴“福”字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过年贴“福”字,同样源于上古挂桃符习俗。宋时开始流行,明清时期大盛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上说:“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其中的“贴春牌”即是贴“福”字。清朝康熙皇帝惜墨如金,但却留下一个号称“天下第一福”的“福”字。据说康熙在位时,从小抚养自己长大的孝庄太后重病缠身,康熙心急如焚,化孝心于笔锋,创造了独具一格的“福寿”联体字,令工匠刻在大青石上,为太后祈福,太后竟然奇迹般康复。康熙手书的这个“福”字,右上角像“多”字,右偏旁像“寿”字,蕴含了“多子多才多衣多田多福多寿”等多重含义,受到后人广泛赞誉和模仿。民间将“福”字分正福、倒福和各类小“福”字。正福斗方,一家只能贴一个,须坐东朝西贴,寓意“福如东海”;倒福也是斗方,须坐北朝南贴在门厅的正前方,寓意“福入厅堂”。贴福字的顺序应是从外向里贴,先贴拾头福,再贴门福,最后一个贴倒福,意味着一年的福气都要从外面流进来。

过年贴窗花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贴窗花,最早是一种民间迎春习俗,起初多在立春日举行。宋元以后,剪贴窗花迎春的时间逐步由立春改到夏历新年,人们在除旧布新之际用充满动植物典故及戏剧故事的窗花喜迎新春的到来。勤劳的先民们在红色或套色的彩纸上,以细腻的刀法,剪裁出诸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福)临门、莲(连)年有鱼(余)、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蟾、五女拜寿等题材的窗花,粘贴在窗户上,为夏历新年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