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土淄博,64件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齐王墓青铜方镜举世罕见。

 weimiao 2022-03-10

出土淄博,64件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齐王墓青铜方镜举世罕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自商周时代起,古人就喜欢将青铜磨光作镜子,并在其背面雕刻精美的纹饰。

在古代,铜镜多为圆形,方形次之,因为方形的铜镜锻造技术更难。直至唐代,铜镜才开始多元化。

其实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古代最大的方镜——齐王墓青铜方镜就已问世。1980年,西汉齐王墓考古队在距齐故城遗址23公里处——山东淄博窝托村南进行考古挖掘,于五号陪葬坑欣喜地发现了一面大型方形铜镜,令专家叹为观止,并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

西汉齐王墓

1978年,为配合胶济铁路线复线的建设,考古人员对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窝坨村旁的齐王墓进行抢救性的挖掘。

齐王墓规模宏大,随葬品极为丰富,出土铜器多刻有“齐大官”“齐食官”等铭文。“大官”即“太官”,是汉代少府属官,主管宫廷膳食。“食官”掌管皇后、太子事务。西汉初年,诸侯国在制度上均仿效皇室,“宫室百官同制京师”,满城中山靖王和广州南越王墓出土铜器铭文中均见“大官”、“食官”,说明诸侯国中也设置“大官”、“食官”,由此,这座西汉古墓只能是齐王之墓。

至于齐王墓的墓主,由于考古部门对5个随葬器物坑进行了勘探发掘,主墓室并没有发掘,墓主身份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即使在5个随葬器物坑中,就出土文物1.21万余件。

根据淄博市博物馆资料显示,西汉齐王墓平面布局呈“中”字形,中间有接近方形的宽大墓室,墓室南北各有一条墓道,墓道两侧不对称分布有五个随葬器物坑。一号随葬坑位于北墓道西侧,是一处器物坑,随葬品主要是礼器和生活用具。二号坑位于墓室西南方向的墓道西侧。为殉狗坑。三号坑位于二号坑以南的南墓道西侧,是一处兵器仪仗坑。四号坑位于墓室东南方向的南墓道东侧,是一个车马坑。五号坑位于南墓道东侧,是兵器、器物坑。

而在五号坑中,就发掘出一枚举世罕见的矩形龙纹铜镜。

齐王墓青铜方镜

齐王墓青铜方镜被发现时,已经断为三截,经过专家精心修复和打磨,这件沉埋于地下1000多年的艺术珍品才重见天日。

这枚矩形青铜龙纹方镜,长115.1厘米,宽57.7厘米,厚1.2仅有厘米,重达56.5公斤。形体之大,工艺之精,举世无双,正是齐国泱泱大国之风的真实写照。

青铜方镜背部有五个环形弦纹钮,两短边又各铸二钮。每一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尤为特殊的是铜镜背面的龙纹图案,龙身卷曲,张嘴吐舌,栩栩如生,线条自然流畅,极为生动活泼。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龙的符号出现很早,1987年,濮阳市西水坡遗址考古发掘出距今6400年左右的蚌塑龙形图案,被誉为“中华第一龙”。齐王墓青铜方镜是西汉时期的遗物,这一时期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强盛和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当时的皇帝把自己与龙的形象联系起来,夸大龙的灵异、神秘和权威,汉高祖刘邦就声称自己的诞生与龙有着神秘的联系。

世界最大青铜方镜

齐王墓青铜方镜 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铜镜,打破了秦汉以前铜镜以圆形为主导的说法,充分证明了秦汉时期我国铜镜制作技术的高超。

从西周发明青铜铸造法开始,青铜器就开始了它的传奇,中国古代铜镜在唐以前以圆形为主,方形的少见,到宋代镜形变化多样,花形、柄形、方形增多,并且出现了钟形、鼎形等形式。镜背纹饰也由于坐具的增高、高镜台的出现,而偏重于实用忽略了图纹。

《说文解字》里说:“夔,神魅也,如龙一足。”《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龙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口、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

齐王墓青铜方镜背面的装饰龙纹是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早期流行的纹饰,以其匠心独运的装饰手法使纹饰与长方形镜体相得益彰。此镜为青铜镜中的异形镜,器型硕大,镜身长达1米多,厚度却仅有1厘米多一点,铸造难度非常大。为当今世上现存最大的青铜镜,当之无愧为国家一级文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