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赋随笔·思维窗口系列》01. 几典天籁为谁弹? ——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对牛弹琴试验

 荣天书斋 2022-03-10

《财赋随笔·思维窗口系列》01. 几典天籁为谁弹?

——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对牛弹琴试验

天易功道1

【按语】

似乎,无论以何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或者以何种惊世骇俗的语言来作为行文的开始,都无助于更引人入胜地让读者进入《财赋》的主题中。权衡再三,我决定放弃所有苦心营造的「精妙绝伦」的开篇之作,以最俗套的方式来展开《财赋》起首篇的文字。——

就让我们从分享两个并不十分精彩但却是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开始吧。

2

那是2007年一个春寒料峭的上午,在华盛顿特区的地铁朗方广场站﹝Enfant PlazaL入口处,一位看上去与普通卖艺人没有多大区别的男子,正在用一把小提琴倾情地演绎着巴赫的作品。他前后一共演奏了6首名曲,整个过程约持续了45分钟。

  在他前面的地上,放着一顶口子朝上的帽子,这是街头卖艺者的一个「通用标志」。显然,这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街头卖唱人。

行色匆匆的路人并没有人去留意他,而且似乎也没有一个认识他的人〔不过后来得知,有一位路人认出了他〕。没有人知道,眼前这位正在卖力地演奏着世界名曲的小提琴手,是约夏·贝尔Joshua Bell,美国当时最负盛名的小提琴家。他所演奏的都是巴赫和舒伯特的最经典和难度最大的曲目,而他正在使用的那把小提琴,是意大利斯特拉迪瓦里家族在1713年制造的当今世界上最名贵的小提琴之一,其价值高达350万美元。

在约夏·贝尔的整个演奏过程的45分钟里,前后有1000个人在这个地铁站进出。这就是说,总共有1000多个行人有近距离、全免费地欣赏到音乐大师的倾情演奏的绝妙机会,然而,自始至终,在这数以千计的行人中却没有一个幸运者出现。

在演奏开始大约3分钟之后,一位显然是有点音乐修养的中年男子,他知道眼前的演奏者可能是一位音乐家,于是,便放慢了脚步,甚至还停留了几秒钟聆听了一下,不过,几秒钟后,他与其他行人一样急匆匆地继续赶路了。

  大约4分钟之后,约夏·贝尔得到了他的第一份赏钱,那是一张一美元的纸币。一位看上去富有同情心的女士把这张纸币扔到了他的帽子里,不过,她没有稍作停留,而是继续往前赶路。  

  到6分钟时,一位似乎更悠闲一点的小伙子倚靠在墙上,很是用心地倾听着他的演奏,不过,不到一分钟,他看了看手表,就转身离开了。

10分钟时,一个3岁的小男孩停下了脚步,想要看看街头表演,但他的妈妈却不愿意作片刻的逗留,她使劲地拉扯着孩子的手匆匆忙忙地离去。这之后,还有其他几个路过的孩子关注过「卖艺者」,但那几个孩子与前面那个孩子一样,他们的父亲或母亲不愿意为此而停下脚步,全都硬拉着自己的孩子快速离开。

整个45分钟的演奏时间里,前后只有7个行人在贝尔面前停了下来,其中有一人发现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约夏·贝尔,不过,他们逗留的时间都很短。总共有27个行人给了赏钱,但那些好心人并未因此而伫足聆听贝尔的演奏,而是「施舍」之后就继续以平常的步伐离开了。

约夏3

约夏·贝尔/图片引用自360图库

在这45分钟里,贝尔总共收到了32美元的赏钱〔不包括认出他的那人给他的20美元〕。

  而就在两天前,约夏·贝尔在波士顿歌剧院作专场演出时,一张演奏会的门票的均价要300美元,而且是一票难求。[1]

其实,约夏·贝尔伪装成街头艺人在地铁站里的演奏,是应《华盛顿邮报》的邀请前往的,而这次活动则是邀请方关于感知、品味和人的优先选择的社会实验的一部分。

只是,让实验方大感意外的是,贝尔在街头的天才演绎却成了史最成功的一次对牛弹琴的实践。

    感悟

似乎,任何主观上的评述性文字都是画蛇添足,了无益处。

况且,对于故事的感悟或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感触和理解都不尽相同,所以,尽管在笔者看来,故事中包孕了太多的能够给人带来重大启示的思想内涵,但毫无疑问,这大都是个人的看法或见解,这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东西咱不去说它也罢。我们还是借用《华盛顿邮报》在实验结束后,刊文向读者提出的一个「敏感」问题来作为我们对故事最深该的感悟吧:

在一个最普通的环境下,在一个不适当的时间内,我们能够感知到美吗?如果能,我们为什么没有停下脚步来欣赏?当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用世界上最美的乐器来演奏世界上最优秀的音乐时,如果我们连伫足倾听片刻都做不到,那么,在匆匆而过的人生中,我们将要错失多少有价值的事物或机遇呢?[2]

本文完1

——————————————————————————

参考文献

[1] 参见百度百科:《约夏·贝尔》「」

[2] 转引自豆瓣网的文章:《〈华盛顿邮报〉在美国地铁里的一个实验》

来源:独角兽博客,原作者:美‖埃莉·布劳恩·哈利,译者:陈荣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