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学不进去了怎么办?(上)

 长沙7喜 2022-03-10

叶修

学习策略师

一个研究 思维方法学习策略 的人

新来的朋友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 学习策略师

即可免费获得深度思维、高效学习的方法

只用1张图,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张图看起来清晰、简洁,但包含的内容却很多、很深刻!我研究高效学习这个领域十几年了,看过1000+本书,和几百万字的论文资料,给几十万的学生、老师和校长上过课。而这么多资料和经验的核心内容,都融合在这张图里了。

真可谓是“一图一世界”啊。建议先收藏(至少把下面这张图收藏起来),点赞,然后慢慢看。6000字干货,看完字需要10分钟。

但,很有可能,文中的内容需要你在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里慢慢品味。

图片

上篇:让你好好学习的技术方案

1

学不进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学习学不进去了,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不是那种可以用几句话就搞定的问题。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1000个学不进去的人,不说有1000种原因的话,至少几个大类、几十个小类原因是能找到的。

从时间轴上看,整个学习的过程粗略地划分为:

启动学习——中间持续学习——长时间学习

仅仅是一个时间轴上的区分,就对应了很多不同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那些拖延着不去学习,一边焦虑学习不好一边玩手机不去做题的人,是一类;

那些学了一会儿之后(比如1个小时),学习任务还没有完成呢,但就不想学了,或者状态很差,哪怕继续坐在书桌前也没用了,是另一类;

图片

那些能够认真学上几个小时,已经不错了,但由于任务很重,需要一天持续学习10个小时的,于是后面几个小时学不进去了——比如高中生就是这种状态,或者临近期末考试、考研复习的大学生,或者要考证的成年人,也是这个状态。这种学不进去,又与前面的不一样,又要单独算作一类。

每一类,都有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认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和拖延症的研究中,以及各种实操实践中,有不少成型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下面列举几个(有些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

2

启动学习的技术

如果你是懒得开始学习,是放不下手机不能翻开书本和练习册的那种,即,你无法启动学习动作的话,你就需要一些启动学习的技术了。

01

10min技术

10min技术是指,当你不愿意学习的时候,你告诉自己,不用学几个小时,只用学10分钟就好了。

其原理是,很多人不愿意启动学习动作,是因为被长时间的学习任务吓倒了。比如,连续学习2-3个小时是很累的,你可能被这个较大的工作量吓倒,因而产生偷懒的心态,干脆躺着玩手机不去学习了。

但,如果换成一个较短时间的任务量呢?比如,只做10分钟如何?

如果只做10分钟而已,那你很有可能就愿意去做了。

这个地方,具体的数字不重要,你可是告诉自己,只做10分钟,也可以换成8分钟,5分钟。数字可以换,核心是这个思路——用较少的任务量,替代较多的任务量。

这个方法会让人有一个小小的疑惑——可是10分钟并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啊!10分钟之后呢?

第一,如果你之前的状态是根本不想学习,1分钟都不想学,那现在你已经学了10分钟了,至少也是已经学习了嘛,总归是不亏的。哪怕之后你还是去玩去了,但10分钟的学习也是有意义的啊,四舍五入一下,可以理解成赚了一个亿!

第二,人是有惯性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在于,人本能地厌恶做出状态转变。尤其是那种,有拖延症的,意志力薄弱的,很懒散的人,越是抗拒做出状态转变!

10分钟以后,你已经进入坐在书桌前学习的状态了,这时候,哪怕你知道已经过了10分钟了,但你就是本能的不想改变自己的状态,不想从书桌前离开,不想放下笔和书!

你沉溺于一种连续性的状态惯性。

理解了吗?

由于惯性,由于抗拒状态改变,当你拿着手机、小说时,你很不愿意改变状态、放下手机去学习;

但,同样由于惯性,当你已经在学习时,你也会很不愿意改变状态、放下课本去做其他事情——甚至去玩手机!

这就叫盈亏同源,败也萧何,成也萧何!

这个方法,能让你很好的启动学习动作。

02

只做一个

在启动学习任务时,还有一种情况是,对一种长期一致性行为进行启动。

什么意思呢?最典型的是背英语单词。很多人曾经给自己定过计划——从今天起,我要每天背10个单词/20个单词,持续3个月、6个月,甚至一年……

这就叫长期一致性行为——每天的任务是一样的,同样的重复很多天。

另外,像每天健身、跑步、看书之类的,也是类似的。

在这种长期一致性任务中,比如背单词,你可能前几天,每天确实背了20个单词。但某一天,你可能临时有事,或者当天状态不好,实在是不想背单词了。

这一刻,你的意志力被击垮了,你放弃了,你今天没有背单词。

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一天没有背而已。但实操中很多人会发现,不仅是那一天没有背单词,而是整个背单词的计划就莫名其妙的中断了、放弃了。很多人从那以后,每天都不背单词了,每一次想起自己的背单词计划,都是一声叹息,而难以去重新开启单词学习了。

由于一天的中断,整个背单词计划就彻底报废了。

这种情况很常见,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哪一天放弃了,就好像整个项目都完了一样。并且这种心理惯性很强大,不好改。

而所谓【只做一个】就是指,当你那一天实在没时间背20个单词的时候,你也不要彻底放弃当日的任务,而是换成一个最简单的任务——只背1个单词。

只背1个!还有比这更简单的任务吗?就算你再懒,当天状态再不好,也不至于1个单词都背不下来吧!

注意,这次你不是骗自己了,可以真的当天就只背一个单词。

它的意义在于,借由这一个单词的任务,你保证了整个背单词项目的延续性和连贯性,你避免了“从此以后都放弃背单词项目”的风险。

只要不中断,你的长期惯性就还在,你就不会在第二天无法开始背单词。它就像一根细丝线,有着藕断丝连、命若悬丝而不断的功效,在你羸弱的当下,串联起你昨日与明天。

03

列计划

有一种学不进去,比其它的学不进去更加突出、典型一些,那就是——

【假期在家学习,学不进去】

最典型的莫过于新冠肺炎期间,几千万学生被迫在家自学,结果大部分人都学不进去了。当然,即便没有肺炎,每当周末、寒暑假,一样有大量的中学生在家里面临学不进去的问题。

我在文章【为什么有些人在家里学习效率会变低?】中提到过,这种学习效率的降低、学不进去等,并不仅仅是由于自律的问题而已,也是因为,你缺乏一个宏观的学习规划。

学习的全过程,应该是【制定学习计划——执行计划——检测与反馈——修补执行漏洞】这几个环节。

图片

当你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制定学习计划】这一步骤是被剥离的,是与你无关的,是全然由学校和老师设计好的,你只需要进行后续的执行就好了。

所以,尽管一个高中已经学习了10+年了,但他可能极少甚至根本没有做过自己的学习计划!他从来没有锻炼过这方面的能力。

于是,当他进入假期以后,他就会变得迷茫——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干嘛?

假期在家中,他没有计划表,没有一个可以无脑执行的规划,不像在学校里——啊,今天第一节数学课,第二节英语课……只需要跟着老师做数学题、理解英语词组就行了。

在家里,他刹那间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要干嘛,他的大脑间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空白。这个空白很容易就被手机、小说、或者发呆占领了。

当你不知道这段时间该学什么的时候,大脑的本能就自动帮你填补了这个空白。所以你会感觉,假期在家里,你尤其的学不进去。

其实不仅是寒暑假、周末,也包括每日你完成作业后可以自由支配的的时间。比如你完成作业后,还有40分钟的空闲,那该干嘛呢?本可以用来给生物做个结构化,或者做一做本单元数学的模式识别,但由于你没有计划、规划,所以就变成了玩手机、看小说、发呆。

反正这40分钟你会觉得学不进去——想一想,在此之前做作业的时候,你怎么就学得进去了?

其实,你只是少了一个学习步骤而已——做学习计划。

如何做计划,你可以在网上搜到很多方法, 比如SMART原则之类的。这样当然挺好,但对于高中生来说,可以更简洁一点——简洁即是实用。

你完全可以仿照学校的课程表的样式,给自己做一个课程表就行了。

仿课程表的时候,稍微做一点修改——

1、稍微做得宽松一点,不要搞得满满当当的,好像一个精密的学习机器一样。多留点空余,留点休息时间,也就是留一点容错率。

图片

2、把每节课要做的学习内容也列一下。比如,光列一个【8-10点,数学】,这样不够,要列成【8-10点,数学,数列章节的结构化解题思路整理】。或者【8-10点,数学,做一张数学试卷,并提取其中重难点题型的模式识别】。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样就挺够用的了。

有了一个基础的计划以后,你就不会陷入大脑的空白,不会卡在启动阶段,无法开启学习动作了。

3

持续学习的技术

你已经学习了一个多小时了,但是作为一个高中生/考研汪/考公喵,你每日的学习时间可不是一个小时而已哦,哪怕一个上午也要至少学习3-4小时呢!

如果这时候你就学不进去了,那么你需要的是持续学习的技术。

01

休息调节

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当你学不进去的时候,你可以尝试休息。

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背后运作的原理,也不知道,这种最简单的方法经常是有效的。

很多人感到所谓【学不进去了】,其实是指的,大脑已经转不动了,非常烦躁乃至痛苦了。这个时候,他的学习效率已经降低了很多了,他感觉自己的大脑反应变慢了,数学题已经想不出来思路了,英语单词和历史人物也记不住了——大脑僵住了。

由于感到自己的大脑状态很差,所以他心情烦躁的不想学了。

这个时候,大脑就像一台过热的机器,需要关机、休息、降温了。

也可以从生理的角度去理解。很多人并不知道,大脑细胞的重量只占人体总重量的2%左右,但当你坐着学习的时候,大脑消耗的能量却高达人体总能耗的20%以上!

同时,大脑维持生存状态耗能并不高,但进行高级认知的耗能却很高。

图片

所以你猜一猜,当你的精力不足、能量不足时,你的身体这个大工厂,是选择关掉哪个耗能部门?

显然,它一定会主动关闭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思考数学题、背英语单词……

不然呢?难道让它关闭心脏跳动?还是关闭肺功能?肝功能?

所以,你学习学不进去了,经常就是能量不足、身体自动关闭了大脑的思考功能导致的。

图片

而能量不足,在短期内主要就是3个影响因素:要么就是你饿了,没吃饭;要么就是你缺氧了,ATP无法高效转化;要么就是,你需要睡眠。

所以,当你感觉学不进去的时候,要么去吃点东西;要么去室外活动下,扩胸运动、拉伸运动之类的,加强的氧气吸入;要么你就去睡觉。

根据实践经验,大部分情况下,你们缺的是运动。

所以,当你感觉学不进去的时候,你可以尝试出去活动下,休息下,加强氧气摄入和能量供给。

02

内容轮换

另一种让你能够持续学习下去的技术方案是,在学习内容上进行内容轮换。

连续学习同一门学科,一段时间后感觉学不进去了,这是很常见的。

大部分人能够理解到是,因为持续学同一个东西,学久了容易让人感觉心烦,无聊,然后就学不进去了。

这个原因当然是存在的,这也是在学校的课程表里,课程顶多两节连堂(合计90分钟)的原因。再多的连堂课,学生已经感到厌烦了。

然而还有更深刻的原因。

还是如上面所说,学不进去,很可能是你感觉到大脑的状态已经不行了,继续学也学不懂了,效率太低了,还不如放弃呢。那么你为什么会感觉效率太低了?你的效率太低和长时间连续学习同样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呢?

发散模式和专注模式

第一种情况,对于一个难度很高的内容,你学了一段时间后,已经卡住了,完全理解不了,这个时候,你应该停下来,稍微换点内容。

比如,高中遇到的某些数学、物理的压轴题,你已经做了一个多小时还搞不定;或者研究生遇到的某个复杂课题等。

在学习领域,一个基本的准则是,越是简单的任务,你越可以专注性的学习,也就是你很勤奋、很努力,带着一种焦虑、很紧绷着的状态学习;而越是难的任务,你越需要比较放松的状态去学习,即一种发散的模式去学,你需要让自己处于一种没什么压力,可以东想想、西想想的状态去学习。

比如,你要是做很简单的加减乘除题目,你就可以很紧绷着的去做,连续的做。但你要是做很复杂的科研项目,你就需要隔段时间放松一下。

最典型的莫过于高中化学课本里面的几个案例。化学家的科研是非常高难度的,对于这种高难度的科研任务,科学家们就需要在比较发散、放松的情况下才能有突破性思考。所以,门捷列夫在睡觉做梦的时候想通了元素周期表,而凯勒库也是在睡觉做梦的时候想通了苯环的结构式。

而要达到放松、发散的状态,最基础的要求就是,你不能连续高强度工作。所以,如果你是在学习对你来说难度非常高、逻辑性思想性非常复杂的内容,那么你就需要每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中断下,过一会儿再来学习。

中断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休息,也可以选择轮换点其他内容。比如,这道数学压轴题卡了我一个多小时,就连看答案都看不懂!那么我休息10分钟以后,先换着背一背语文的古诗词吧,下午再来攻克数学压轴题。

机械记忆中的分散

另一种情况则是上面压轴题案例的反面——当我们在进行最简单机械的记忆时,也不能连续长时间进行,需要进行中断、切换。

这是记忆原理中非常基础的一种——分散记忆原理。当你背诵知识点的时候,连续背诵几个小时的效果是非常差的,而把几个小时的时间分成小段,比如每次背诵十几二十分钟,多背几次,那么效果就会好很多。

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很多学生会在假期的时候进行专项背单词计划。即,他想在一个月的假期里,每天背100个单词,然后30天搞定3000个陌生单词。

他是这么规划的:我一个小时背诵25个单词,很合理吧?那我一天4个小时,背诵100个单词,也很合逻辑吧?

甚至还有狂人准备,一天8个小时,背200个单词的。

然而这样操作的人会发现,一个小时以后,他的大脑就会进入一片浆糊的状态,实在是学不进去了……接着就是,两三天以后,他们的背单词计划就会被迫终止。

这样的学生我已经遇到很多个了。

所以,对于那种机械记忆性的内容,一定不要长时间连续背诵。当你背了一个小时的英语单词后,你最好转换一下学习内容,比如去做几道物理题,或者看一看地理地图。

图片

03

番茄工作法

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个小学习方法,叫做番茄工作法,它可以帮助部分人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番茄工作法操作很简单。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进行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然后再开始下一个番茄。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

简单来说,就是以25分钟为单位进行工作,然后配套5分钟休息。

这个简单的小玩意儿为什么会有作用?

从机理上来讲,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缩短了我们的工作周期。如果不进行时间设定,我们的习惯是一次性工作较长时间,比如一小时,甚至2小时,直到我们感觉心烦意乱不想做事了为止。

而我们的动机、专注程度和大脑能量状态,并不支持一次性长时间的工作。但我们并没有注意进行人为调节,所以我们就会一次性把自己累垮,然后躺平。

所以很多人的状态是,他计划今天学习8个小时,首先他连续学习了2个小时,然后累崩了,心烦了,不想学了,接着看了6个小时的电影。

图片

而番茄工作法为我们划定了一个更短的工作周期,每25分钟休息一次,我们比较不容易崩掉。

这就是当代人的特征——信息流过载、专注涣散、精力匮乏、心理迷茫,所以我们只能支持25分钟的工作周期。

上篇总结

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上篇——让你好好学习的技术方案。

我们首先划分了学习的流程,提出了学习分为 启动学习——持续学习——长时间学习 三个阶段。【学习学不进去】的状态可以存在于各个阶段,而前两个阶段给出了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

接下来的问题还有两个:

1、为什么没有给出第三个阶段的技术方案?即,为什么不介绍下用什么方法来促使长时间高效学习也能学进去?

2、前两个阶段给出的那些方案,一定有用吗?

让我们首先回到上篇的标题吧。上篇的标题是,【让你好好学习的技术方案】——它是【技术】,而不是【道】。

作为技术,这些方法必然有一个特点——它时灵时不灵。

实际上,任何领域、任何技术都有这个特点——它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它对部分人管用,对部分人不管用。

我相信很多人已经试过了做计划、时间管理、番茄工作法或者10min技术等,但部分同学会发现这些方法对自己并没有什么用,还是学不下去,还是处于“间歇性鸿鹄大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节奏。

他一边混吃等死一边疑惑,为什么那个谁谁谁用了个什么方法就变好了,我就不行呢?果然我还是更适合混吃等死吗?

反正,你该怎么办呢?

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则还需要明确一点——目前,没有任何简单的技术方法,能够让人进行长时间高效学习的。

这又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简单的方面就是,这些技术方案,很难让你在一天内长时间高效学习,比如学个8-10小时。

第二个更复杂的方面是,这些技术方案,更难以在你在长达几个月、几年的时间里,每天都高效学习。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论是技术方法对你没用的问题,还是长时间高效学习的问题,你都需要进入更深的层面,道的层面。

在本文的下篇,我们将进一步讨论,影响你能否学的进去的几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  长期动机

●  专注力问题

●  身体精力

你会发现,这三个简单的词语,可能影响到你的一生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