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故事之六十五:叶县县衙

 晨曦深处 2022-03-11

黄河故事之六十五:叶县县衙

上小学的时候,就学了叶公好龙这个成语,这种贬义色彩一直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直到去叶县县衙参观,才转变了观念。

一次去扶沟县学习回来,顺路去叶县看了保存完好的县衙。看了有关介绍,才知道叶公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叶地的第一任行政长官。叶公在当地治水开田,有很高的声誉。或许是考虑到龙王是主管行云降雨的神灵,他便在出水口、设计图、墙壁上到处都画有龙的图案。不知什么缘故,一个勤政亲民的形象竟然被流传成言行不一的代表。在为叶公鸣不平的同时,也为那些造谣中伤、搬弄是非之人感到可气可笑。这种人自古有之,要不《诗经·小雅·巷伯》中就对其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鞭笞。

当然,叶公时期一定不会有眼前这么排场的县衙,但他的精神肯定激励着历代知县。

县衙就在叶县县城东大街,建于明洪武二年。站在街上就可以看到县衙大门上方“叶县县署”四个大字。匾额下方的楹联是清同治六年叶县知县欧阳霖所撰,“天听民听,天视民视,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看着这副对联,可以想象得到县太爷大堂审案的情景,天在看,民在听,怎能不正大光明,公允合理;可以想象得到县太爷为民着想,为民办事,如果民众陷于饥荒之中,那县太爷的乌纱帽不也就戴到头了吗?这里面有严格要求自己的信心,更有与民众同甘苦共患难的情怀。

走进大门,穿过仪门,就是人们熟知的大堂,这里可以举行重大活动,但更多的就和电影上看到的一样,审案子。和其他县衙一样,正面大大的“明镜高悬”金字下是大海里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叫“海水涨潮日出”图,两边有“肃静”的招牌,中间是有一块明显跪痕的大方石。柱子两边悬挂着很多县衙都有的那副对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这副对联就是知县的座右铭。上联谈对官的看法,既要保持宠辱不惊,淡看风云的肚量,又别太轻看芝麻官,他是地方发展的领头人。下联谈对民的看法,也就是管理对象,民是衣食父母,官穿的吃的都来自于民,要平等对待平民,因为官本身就来自平民。

还有一副短联,联虽短,却铿锵有力,字字落地有声。

中如卖法脑涂地;

尔敢欺心头有天。

试想一下,知县天天在审案前,都要看着这副对联,时刻告诫着自己不能贪赃枉法,这是多好的廉政教育模式。

大堂前面还有一个卷棚,据介绍它不仅建筑上融合了南北特色,而且还代表着县衙的等级,可惜我对建筑是门外汉。

二堂是知县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有时候大堂的遗留问题可以在这里合议。正中间的四扇屏门上方是写有“清、慎、勤”三个金字的匾额,取意于三国时期魏国司马昭训长吏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 配上两边檐柱上的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还真一个修身养性的地方。

没到三堂,就看到了青碧色堂柱上的对联“今古今古今今古,古今古今古古今”。关注这副对联并不是它有多么出彩,因为他是我的一位好友李泰伯的书法获奖作品,自然要仔细端详,拍照留念了。

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的墨宝。矗立在庭院中间的戒石铭碑,正面大书“公生明”三字,碑阴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即为黄庭坚所书。另外这里还有黄庭坚的《幽兰赋》。据说是知县欧阳霖感念曾在叶县任职的黄庭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搜寻到了他的《幽兰赋》,在此勒石而立。碑刻现在收藏在室内,有玻璃罩着,也不准拍照,只得站在那痴痴地看看。

在叶县县衙看到的不仅是高规格的县衙建筑,更看到了古代县文化的传承。从第一代县官叶公开始就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怀念。元好问的《叶县雨中》有“龙公有力回枯槁,客子何心叹滞留”;明代陈洪谟《叶县道中》也写道“地有古祠称叶令,人怀遗德说周王”。

只要是为民办事的县官,早晚都会留下好的口碑。

谒叶县县衙步元好问《叶县雨中》韵

雨霁豫南时正秋,县衙过罢释前忧。

诸梁治水功堪誉,山谷书碑墨得留。

月影千年分楚野,春风几度入嵩丘。

汝坟不再伐条苦,霞长河印碧流。

悠雲于北海拾贝斋

2022/03/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