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文明之五代十国

 金色年华554 2022-03-11

五代十国(907—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更迭的政权,在唐末中原地区之外还存在过杨吴、桀燕等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北宋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北宋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五代皇帝

一:后梁:9O7--923年,建都汴梁
1、太祖(朱全忠)——在位六年
2、末帝(朱友贞)——在位十一年

二:后唐:923--936年,建都洛阳
1、荘宗(李存勗)——­在位四年
2、明宗(李嗣源)——在位八年
3、愍帝(李从厚)——在位一年
4、废帝(李从珂)——在位两年

三:后晋:936--946年,建都汴梁
1、高祖(石敬塘)——在位七年
2、出帝(石重贵)——在位四年

四:后汉:947--950年。建都汴梁
1、高祖(刘知远)——在位两年
2、隐帝(刘承佑)——在位两年

五:后周:951--960年。建都汴梁
1、太祖(郭威)——在位三年
2、世宗(柴荣)——在位六年
3、恭德(柴宗训)——在位一年

十国皇帝

一:前蜀:907--925年,建都成都
1、王建——在位十二年
2、王衍——在位八年

二:吴:892--937年,建都杨卅
1、杨行密——在位十五年
2、杨渥——在位三年
3、杨隆演——在位十年
4、杨溥——在位十七年

三:楚:896--951年,建都长沙
1、马殷——在位三十五年
2、马希声——在位两年
3、马希范——在位十五年
4、马希广——在位三年
5、马希萼——在位两年
6、马希崇——在位一年

四:闽:897--946年,建都福州
1、王审知——在位四十年
2、王延均——在位三年
3、王昶——在位四年
4、王延义——在位四年
5、王延政——在位三年

五:南唐:937--975年,建都金陵
1、李升——在位七年
2、李璟——在位十九年
3、李煜——在位十六年

六:荆南:907--963年,建都荆州
1、高季兴——在位二十二年
2、高从海——在位二十年
3、高保融——在位十二年
4、高保勗——在位一年
5、高继冲——在位一年

七:南汉:905--971年,建都广州
1、刘隐——在位十二年
2、刘䶮——在位三十二年
3、刘玢——在位一年
4、刘晟——在位十六年
5、刘鋹——在位十三年

八:吴越:893--978年,建都钱塘
1、钱鏐——在位四十一年
2、钱元瓘——在位十年
3、钱佐——在位六年
4、钱倧——在位一年
5、钱俶——在位四十年

九:北汉:951--979年,建都太原
1、刘崇——在位四年
2、刘钧——在位十四年
3、刘继恩——在位一年
4、刘继元——在位十一年

十:后蜀:933--965年,建都成都
1、孟知祥——在位一年
2、盈昶——在位三十年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在各地的藩镇乘机做大做强,而黄巢之乱以后的唐朝更是出现了“极目千里、无复烟火”的局面,乱事波及两淮江南地区,当地群雄纷起抗敌,十国中的吴国与楚国得以建立, 秦宗权之乱直到唐昭宗时才在朱全忠的努力下平定,朱全忠(朱温)、李克用与李茂贞这三派藩镇影响了唐朝后期、五代前期的政治,而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更成为五代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的君主,朱全忠与李克用因故不合, 双方上至朝廷,下至藩镇,都斗争不断,朱全忠利用朝中的势力打压李克用,并且趁李克用与李茂贞等人抗衡之际威服河北各藩镇,并吞河中军、淄青军等节度使领地,地盘的扩充使得朱全忠的势力远大于李克用, 而关中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虽然威胁唐廷,但因李克用与朱全忠的干涉而失败,唐昭宗继位后,宰相崔胤与宦官韩全诲争权,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幽禁,崔胤紧急召唤朱全忠入援,而韩全诲强迫唐昭宗投靠李茂贞,朱全忠于是率军围困凤翔,隔年,凤翔军粮草耗尽,李茂贞只好杀宦官韩全诲等人,与朱全忠和解,朱全忠趁机掌控朝中大权,还屠杀宦官数百人,派兵控制长安,后朱全忠杀崔胤,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同年八月弑唐昭宗,另立唐昭宗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朱全忠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淮南失利,逼迫唐哀帝禅让,不久又杀之,五代十国开始,他受禅称帝前夕改名朱晃,国号梁,史称后梁,他即梁太祖,最后定都东都东京(今开封),当时藩镇割据普遍出现,部分实力强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国家,只是藩镇型的朝廷, 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正朔(后梁时期的晋、岐、吴除外)而称王称藩,其中十个历时较长且称王或称帝的政权被后世史学家统称为十国,该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中原内乱,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后唐,同年灭后梁,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后唐历经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不久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辽朝,同时刘知远(称帝后更名暠)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周世宗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周世宗在稳定国内后即意图统一天下,他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为目标,率军击溃后蜀,占秦州汉中一带,又率兵击溃南唐,获得江北之地,迫南唐称臣,959年周世宗率军北伐辽朝以收复燕云十六州,周军陆续攻陷瀛洲、莫州等地,当他准备收复幽州时,却突然生病,被迫班师,不久去世,其幼子柴宗训即位,即周恭帝,960年禁军领袖赵匡胤以镇定二州遭北汉、辽朝入侵为由,率军北御,而后军队在开封的陈桥驿发生陈桥兵变,受禁军拥护为帝,赵匡胤回师开封,接受周恭帝禅让,后周灭亡,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十国方面,江南地区初期以吴国最强,而后吴帝杨溥将皇位禅让给徐知诰(李昪),建立徐齐,后改国号为南唐,其次有吴越国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楚、武平与南汉等占据,十国为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平、楚、南唐、清源、北汉、武平,即“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平楚”,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两川地区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北汉是十国中惟一在个北方的国,是后汉高祖刘暠的弟弟刘崇所建。

太祖继位之时,十国仍有后蜀北汉南唐吴越南汉荆南与湖南武平军周行逢、闽南清源军留从效等,这些国家或藩镇大多奉宋朝为宗主或臣服之,而此时宋太祖开始采取赵普的“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策略开始准备统一全国。

962年荆南主高保勖去世,同年湖南周行逢去世,两国新主年幼无能,宋太祖趁机于隔年以平湖南之乱为由派兵南下并湖南,途中假道伐虢,并吞荆南。

后蜀后主孟昶闻知荆南与湖南被并吞后,联合北汉以拒宋师,然而朝政不修,军队皆无战斗力,结果不出六十多日,后蜀帝孟昶投降,后蜀亡,其宠妃花蕊夫人在亡国后写下:“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南汉后主刘鋹将政事交给宦官龚澄枢及女侍中卢琼仙等人,由于只信宦官,官员都需阉割才能进用,970年宋廷派潘美伐南汉,由于南汉将领大臣宗室皆死光,只有宦官领军,隔年南汉帝刘鋹投降,南汉亡。

南唐后主李煜是词坛高手,前半生,他是帝王,后半生,他是阶下囚,生前,人们称他江南国主,死后,人们叫他“千古词帝”,下面欣赏一下比较有名的几首: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他虽然终日以外患为忧,但不擅政事,宋朝建立后,李煜亲近小人,滥杀大臣,终日与臣酣宴、愁思悲歌,南唐国势混乱,975年宋太祖以南唐帝李煜称病不入朝为由,派曹彬南征,并以吴越军为辅夹攻,最后李煜投降,南唐亡。

吴越国方面,虽然忠献王钱弘佐时趁闽国内乱获得福州,但是本身课税繁重,民不堪苦,到忠懿王钱俶时,因为对宋朝十分恭顺,宋太祖没有夺取地。而闽南清源军留从效割据一方,去世后多人争位,最后由陈洪进夺得,978年钱俶与陈洪进纳土归顺宋朝,吴越国与闽南清源军亡。

而十国最后一个国家北汉的末主是英武帝刘继元,979年宋太宗派潘美围攻北汉都城太原,宋将郭进击败辽国援兵,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汉灭亡。

至此十国时期结束,中国基本统一,正式进入宋朝时期,然而,尚有燕云诸州还未收复,宋太宗灭亡北汉后不久,他不顾大臣反对,从太原北伐辽国以图收复燕云失地,起初宋军攻下东易州(岐沟关)和涿州,但在燕京高梁河之战惨败而退,至此进入宋辽对峙的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