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安之行

 hsgzlgg 2022-03-11

    5点50分开车出发前往延安,一路上都没见到传说中的光秃秃的黄土山和千沟万壑的黄土沟,见到的都是一座座绿油油的山,听说延安用了40亿植树造林,现在看来成果显著。


早上8点18分到达延安市区。正在大兴土木。


    车经过延河大桥,由于下雨,看不到宝塔。只见延河水几近干涸。


大巴直接到第一站:王家坪。

    王家坪位于宝塔区西北约4公里处,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同志和中央军委及八路军总部所属机关负责同志住过的地方。



    一进王家坪大门便到南院,首先看到的是军委礼堂。这是一座土木石结构的平瓦房,整个礼堂可容纳二百多人开会。




    绕过军委礼堂向东是政治部会议室:两间普通的平房。1946年1月,毛泽东由枣园搬到王家坪后,这里就作为毛泽东会客的地方。


    1947年3月14日,也就是撤离延安之前,毛泽东在这里接见了保卫延安的部队新四旅的张贤约、黄振棠、程悦长等负责同志,同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反复阐明放弃延安的重大意义。


毛泽东同志旧址。


    这两孔窑洞原是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住着,主席搬来后,他把窑洞让给了主席住。在这里,毛泽东先后写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8篇。



    毛主席和儿子毛岸英的合影:毛泽东旧居旁的柳树边,这是师哲为毛泽东父子拍摄的。


    这就是当年毛泽东和儿子亲切谈话的地方,也就是从这里毛泽东送儿子去上劳动大学的。

周恩来旧居




    防空洞,抗日战争中,为防止日寇飞机轰炸,军委、总部工作人员同石工一起开凿了这个防空洞,全长50余米,宽1.2米,高1.8米,防空时可作办公用。1947年3月,国民党飞机轰炸延安时,毛泽东、周恩来在此防空。


警卫班旧址


    桃林公园是军委与总部在此居住时,开辟建成的一个娱乐场所,占地12亩,因园中遍布桃树而得名。园内有露天舞场、篮球场、养鱼池、俱乐部等。



   有人表演陕北腰鼓,当然是要付小费的。据说:星光大道2005年度总冠军阿宝在这里学艺,他的老师刘老师经常在这里表演陕北原生态民歌和舞蹈。
    朱德旧居:由军委礼堂向西行,过座小桥就来到了参谋部住院,就是朱德旧居。1941年3月,朱德从扬家岭搬到这里,一直住到45年8月离开。正面三孔窑洞,右起分别为办公室、会客室、寝室。朱德在此居住期间,同毛泽东领导了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了党的七大,起草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旧居前两棵高大挺拔的柳树是当年朱德亲手栽的。这块当年被誉为“小南泥湾”的小菜园也是他亲自开垦的,里面种了20多种蔬菜,总司令用它招待过许多前线回来的将士。


   这张照片是1943年朱总司令和夫人康克清在桃林公园的合影。

   参谋部小院:三孔窑洞分别是总参谋长叶剑英的办公室、会客室和寝室。1943年3月,彭德怀由华北敌后回到延安,起先住在杨家岭,后来搬到枣园,1947年3月初,为了指挥延安保卫战,彭德怀由枣园迁住这里。 


    下一站枣园。枣园又名“延园”,原是陕北军阀高双成的庄园,土地革命时期归人民所有。中共中央来延安后,于1941年开始修建,至1943年竣工。共修窑洞二十余孔,平瓦房八十余间,礼堂一座。1943年,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等先后迁居枣园,这里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1944年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








    枣园旧址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春、夏、秋、冬景色秀丽,环境清幽,交通方便,终年游客不断。
    书记处小礼堂坐落在绿树环绕之中,这是1941年建成的,砖木石结构,礼堂呈凸字形。当年中央书记处在这里举行过各种会议、舞会、宴会等活动。


    里面可以看到有内外两个厅,内厅是红色的木质地板,中间摆放一圈桌椅,陈列简朴却也不失考究。

    小礼堂的外厅是当年中央机关的餐厅,也是主席经常招待客人的地方。说是餐厅,也只是青砖铺就的地上,摆放着两张油漆脱落的旧圆桌。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中央领导同志就在这里请群众吃饭。


    延安时期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铜像。由延安市政府投资78万元订做的,铜像重3吨,像高2.2米。


    幸福渠是由边区政府建设厅的工程师丁仲文勘测设计、当地群众集资、政府资助,陕甘宁边区政府与中央机关以及中央警备团的指战员共同为群众修建而成的,1940年4月19日正式建成并投人使用。渠全长6公里,是边区第一条长渠,可浇地1400亩。这条渠修成后,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给群众带来了幸福生活,群众亲切地为它取名 “幸福渠”。



    任弼时的旧居。1943年10月,任弼时由杨家岭搬来居住。小院一共有三孔窑洞,左起第一孔是工作人员住室,第二孔是寝室,第三孔是办公室。

    任弼时同志对事业和工作恪守着“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的准则,长期抱病工作,过度劳累使病情突然加重,1950年10月27日逝世,终年46岁。




    拾级而上,便是周恩来的旧居。他是1944年10月由杨家岭搬到这里的。左起第一孔窑洞是他的办公室,第二孔是寝室。1947年3月,他随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周恩来旧居的隔壁就是张闻天的旧居。1944年秋至1945年10月,张闻天居住在这里,右起第一孔是寝室,第二孔是办公室。


       地处半山坡上的这座幽静的小院,是毛主席1943年10月至1945年底居住过的地方。我们看到的小院共有五孔窑洞,右起第一孔窑洞是会客室兼会议室,第二孔是办公室,第三孔是寝室,第四孔是李纳和保姆的住室,第五孔是工作人员住室。




    毛主席在此居住期间,撰写了大量的理论著作,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其中有《学习和时局》、《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愚公移山》、《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以及《重庆谈判》等,收入毛选的有28篇。

    这是毛主席的会客室。在这里他曾接见了中央派往前方工作的同志,教导他们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群众,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像种子一样,在人民这块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

    毛主席的寝室。为了中国革命,在这里他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我们看到床头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看书对他来说就是休息了。

这幅照片是毛主席在这里居住时与女儿李纳、妻子江青的合影。





    朱德元帅居住过的地方。1945年8月,朱德由王家坪迁住这里。左起第二孔窑洞是寝室,第三孔是会客室,第四孔是办公室。第一、第五孔窑洞是秘书和警卫员住的。









    院子里的这张小石桌上刻着一副象棋棋盘和一副民间玩法的老虎吃羊的棋盘,这里是朱总司令常常和同志们娱乐、下棋,打扑克的地方。

    刘少奇同志的旧居。1944年10月,刘少奇由杨家岭迁住这里。左起第一孔窑洞是办公室,第二孔是寝室。










     东边的这两孔窑洞是彭德怀住过的,中间的那孔窑洞是他和刘少奇共用的会客室。1947年3月初,为指挥延安保卫战彭德怀由此迁住王家坪军委驻地。


     地处枣园西山脚下的这方简陋的土平台,就是毛泽东主席为战士张思德召开追悼大会并发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

    观看大型表演“延安保卫战”。正下大雨,演员们依旧情绪饱满。

延安城墙


八路军练兵

老百姓安居乐业

胡宗南攻打延安

毛主席主动撤离延安。

胡宗南占领延安

八路军收复延安

激情奔放的安塞腰鼓



路过延安市区。
延安的标志:宝塔山和延河大桥。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在山上可鸟瞰延安整个城区。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称作宝塔山。宝塔山高1135.5米,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建国后,国务院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旧址之中。

    巍巍宝塔山,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人们歌颂宝塔,怀念宝塔,其实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想当年,贺敬之的一首《回延安》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多少人耳熟能详,又激发起多少人对延安的无限向往?

    宝塔山下的延河大桥,1959年建。是一座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敞肩式拱桥建筑传统技艺的石拱桥,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全桥总长123米,3孔净跨各30米,主拱采用立墙空腹拱的形式,即在每个大跨上设有6个小拱,桥身轻秀,承载力强。



    1973年周总理重返延安,要过河上宝塔山,因没桥,汽车只能涉水而过,走一半陷入泥中,无法动弹。闻讯而来的四里八乡的群众,齐心协力把总理和车子抬了出来。总理非常感动,当众泣不成声。他边哭边说:“解放这么多年了,延安还这么穷,跟我当年在的时候没什么区别,过个河还这么难,我这个当总理有责任哪!”“虽然这么穷,老百姓还对我们那么好……”看见总理哭,群众也开始嚎啕,并高呼“总理好”总理也举起那只没有伤残的胳膊振臂高呼“人民万岁”。按照导游的介绍,当时哭泣声、口号声连成一片,最后连老天爷都被感动了,天上下起雨来。

    周总理回京后,排除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在国民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拨款建了这座桥,叫“宝塔桥”。从此延安人民生活工作方便了许多,于是亲切地称之为“恩来桥”。该桥长86.94米,为6孔12.5米钢筋混凝土板桥。新建的宝塔桥设计长度85米,总宽24米,比原来宽一倍还多。



    又见著名的延河。浑浊不堪,且几近干涸。导游讲起了一段顺口溜:“60年代淘米做饭,70年代洗衣灌溉,80年代鱼虾绝代……”。
    延安之行圆满结束。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中:为什么毛主席解放以后回韶山、回井冈山,而不回延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