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学忠| 搭救不如了债—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穆斯林葬礼侧记

 西宁的表情 2022-03-11


Table qing in Xining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穆斯林葬礼侧记
作者|马学忠(青海)
 

宁夏固原地区的回族丧葬礼仪吸收兼容了陕西汉族娘舅的丧葬习俗,具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特点,与青海省西宁市、甘肃省临夏州等地的丧葬仪式迥然不同,笔者之前对此知者寥寥,2021年4月3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固原市原州区一位长者的葬礼,印象颇深。

01
停     尸

回族一般主张简葬、速葬,人去世以后,如果当天能举行完葬礼,就当天举行葬礼并埋葬。但宁夏固原地区的穆斯林将去世的亲人在家停尸一天,须在第二天下午两点后举行葬礼,好让远方的亲戚朋友都能来得及参加葬礼,尤其在现如今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的情况下,给漂泊在天南海北的亲人留足回家奔丧的时间,充分体现人文情怀。
02
跪   丧

葬礼当天逝者儿孙在停尸房前的一侧列队跪着,男的跪在前面,女的跪在后面,俗称跪丧。每一波来客异口同声地给跪丧者说赛俩目,之后掌手做祈祷,然后女客直接进入停尸房,男客列队与前排的跪丧者一一快速拿手(双手握手),拿手结束,再次互说赛俩目,然后,男客也进入停尸房。
03
哭  丧

凡是被邀请参加葬礼的阿訇社头、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要先到停尸房瞻仰逝者遗容。当有参加葬礼的客人来到,负责迎接的人就往停尸房带,当来客进入院子里时,停尸房前跪丧的儿孙开始哭泣,之后待在屋里的逝者平辈、长辈亲属也哭泣着从屋里走出来,逝者亲属跟在来客后面进入停尸房。此时,站在门口的阿訇高声提醒——阿米乃,大家一起为逝者祈祷。祈祷后,逝者的一位亲人掀开苫在逝者头上的白布,让来客瞻仰逝者遗容最后一眼。此时,逝者的至亲放声大哭——“我的大哥呀,我的大哥呀!……”一声声悲催的哭喊让人潸然泪下,顷刻间,整个房子都氤氲着生离死别的愁绪。      
04
丧    服

      代代相传的穿戴丧服规矩虽有变通,但依然保存了下来。逝者儿子一律穿了平时做礼拜时才穿的白色长衫,权当孝服。当来客从停尸房出来,丧家族人中的一位男性开始给其舍散搭救亡人的钱,钱的多少随丧家的经济条件而定,一般在20—30元不等,凡来客每人一份。然后,给成年男性来客一顶白色礼拜帽,男性幼童一顶红色礼拜帽,给女性年长者一个白色头巾,未成年女性一个红色的纱巾,给重孙辈分发绿色礼拜帽或绿色纱巾。来客一律就地开始换装,男性来客脱了自己原先戴的帽子,戴上丧家分发的帽子,女性来客在自己头巾之上戴丧家分发的头巾。

05
待  客

      当来客穿戴了丧服后,负责待客的人就带到另外一个院子里。那个院子里早搭设了帐篷,帐篷里摆放着两排桌凳,可同时容纳六桌客人。由于地处宁夏南部的崇山峻岭之间,虽有小汽车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但翻山越岭还是无法避免的,一路劳顿辛苦,尤其是年大的亲友,被左转右拐的十八弯山路折腾的早就口干舌燥了。若逢雨雪天,团雾弥漫,急着奔丧又看不清道路,一路心惊胆战。出于感激,丧家早早为来客准备了主食油香、花卷,大锅里熬好了地方特色的绿萝卜肉菜。来客吃完饭,就安排到清真寺去洗小净并参加集体礼拜。     

06
转 圈

     集体礼拜后已经是下午一点半了,来客等人全部集中到停尸房前的院子里,本坊清真寺阿訇在停尸房门口(此地全是瓦房,无法到屋顶)念古兰经,屋内开始洗涤亡人,俗称濯水。院子里外坊阿訇和来客等男性围城一个大圈子,在一位德高望重阿訇的宣讲、主持下,开始了替亡人赎罪的转古兰经仪式。转经由亡人的至亲,最好是念过经的儿孙。转经人手拿用白色毛巾包裹着的古兰经,给圆圈内的每位阿訇和念经人舍散古兰经,接受人又将古兰经转手舍散给转经人,依次进行。转经人身后一位族人负责给参加转经仪式的阿訇、念经人等人舍散钱。转经之际,主持人请各坊清真寺的阿訇出列并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念转经祈祷词,直到转经仪式结束。负责舍散钱的族人给出列的阿訇另外舍散20元钱。与此同时,逝者的儿孙女婿紧挨着转经的大圈子,另外组成一个小圈子并按顺时针方向转圈,每当转够一圈时,就往圈子中间的纸箱里(以前是盛粮食的大筐子)扔钱,扔的钱有一元的五元的不等。洗涤亡人结束,转经仪式就结束,转圈仪式也随之结束。儿孙女婿等转圈凑的钱,全部用于给逝者濯水的人。屋里洗涤亡人,阿訇屋外念经,院子里分别转圈,宗教仪式和民间习俗同时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阿文化在这里早已水乳交融。

07尊  重

濯水仪式结束后,将逝者头朝北脚朝南停放在门前的空旷场院,当送葬的人在逝者东面排班站好,丧家族人拿出洁白无瑕的头巾,俗称戴斯达勒(礼拜时缠在头上的头巾),主持人高声说:请各坊阿訇、念经人自己拿,并缠在头上。此举旨在显示对阿訇、念经人的尊重,也便于在坟头上按照阿訇、信教群众两个档次再次舍散钱。阿訇、念经人缠着此头巾直到葬礼结束。
08
了   债

分发头巾后,主持人面向大家演讲,主题有三:一是搭救不如了债。今天,我的哥口唤(去世)了,他将要进入阿黑来其(另一个世界,俗称后世),对于亡人搭救不如了债,舍散多少钱也不如替亡人还账。如果我哥差了谁的钱,请说一声,我的几个侄儿在安拉乎的百恩上知感着呢。主持人高声问:有没有差了谁的钱?下面回答没有。主持人再次说,如果大家为难不愿说,那就给个好口唤(免债并原谅)。二是请大家原谅亡人生前背谈冤枉大家的罪过。三是谁来带领殡礼。按照教法规定,由国王带领殡礼最当然,其次是尕最(大法官),再次是与亡者最亲的人。由于前两者不能带领殡礼,所以,在座的各位大阿訇给个好口唤(此处为同意的意思),今天的殡礼由亡人的某某人领拜。

一句“搭救不如了债”,言简意赅,深刻阐明了欠人账债的严重性,教育每一个活着的人要及时清偿债务,说清了搭救与清偿债务的先后顺序,讲清了天道与人道的次序。

09
送  葬

当殡礼结束抬着逝者前往坟地时,那些缠着头巾的阿訇和念经人一边走一边以高亢悲壮的声调齐声赞主赞圣,自觉担负起为逝者开道送别的重大责任,以这种特有的隆重方式送亡人前往阿黑来其的第一个栈道——坟坑,赞念直到坟地为止。
10
下  葬

当逝者被抬到坟地后,阿訇和念经人在坟墓西头坐西朝东跪坐,其余人分列两旁,当坟口被封闭,阿訇和念经人开始念古兰经,青壮年填埋坟坑,丧家的族人们开始忙着散钱。不一会儿,一个马脊梁式的黄土坟茔已经隆起,葬礼戛然而止,逝者与亲人已是阴阳两隔,在这四月天,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11
上  坟

早上晨礼后、傍晚昏礼前和晚上宵礼后,亲人们前去上坟。每次上坟,阿訇、念经人和亲人中会念的人共同齐念古兰经开端章、第二章第255节、国权章、古兰经第112、113、114章,然后共同做祈祷结束。

结束语

固原地区的回族称最小的为“碎”,比如称呼最小的叔叔为“碎爸”;问对方最近干啥,如果对方没出门,就回答“在家蹴着呢”。一句“蹴着呢”,把生活在贫瘠土地上,旧时居住在窑洞里的人们的心理状态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是啊!生活艰辛不易,饥寒交迫的人们只能畏缩着,哪能舒展身子,哪能轻松自在呢!在互相交流时,如果某件事对其没有意义、没有作用时,说“闲者呢 ”。固原地区回族的日常口语中,依然保留了这么多陕西乡音和方言,难怪其葬礼仪式中至今保留了一些地方习俗。

固原地区回族的葬礼仪式借鉴吸收了陕西汉族娘舅的丧葬习俗,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比如跪丧,表达了生者对真主的谦卑,也寓意着生者替逝者向真主求饶,比如丧服,一改披麻戴孝为戴礼拜帽、穿礼拜长衫,进而丰富了该地区回族的丧葬礼仪,使该地区的丧葬礼仪相映生辉,这充分说明了先辈们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先辈们一直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充分展示了不同文明交相辉映、共存发展的先进理念。

正如扬州市的一座清真寺冠名“仙鹤寺”,杭州市的一座清真寺冠名“凤凰寺”,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清真寺大殿外部雕刻有佛教、道教建筑物上才有的一些物品,大梁、墙壁上镶刻有龙、凤、狮子、蝙蝠、兔、猫等动物,在照壁上雕刻麒麟等吉祥物。中国部分清真寺的建筑堪称是中西合璧的典范,中阿文化交相辉映的生动写照。虽然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但是,先辈们生活在中国这一方热土之上,始终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将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糅合在一起,将爱国和爱教有机地统一起来,和谐相处,和睦生活,践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理想。

固原地区回族的葬礼仪式是历史的产物,是在特定生存环境下逐渐形成的,不是当今时代的新生事物,况且这些礼仪和习俗虽然借用了陕西汉族娘舅的一些葬礼形式,但一代代当地大阿訇已经赋予了其崭新的内涵,况且该地区的回族同胞已经自觉地对葬礼习俗中的糟粕进行了扬弃。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员交流学习的增多,相信该地区的回族葬礼会越来越规范。

最后,提请后人不要以我为中心,不要对固原地区的回族葬礼仪式妄加评论、指手画脚,更不要指责非难、互相攻讦,而要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公正地分析成因,理性地看待,友善地讨论。

              2021年4月6日

  文作者:马学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