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撰写课案(中)

 方格小轩 2022-03-11

课案就是记录上课、讲座或活动的文案,课案的特点有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和文学性,课案的写作,从标题、导语、正文和结尾等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标题

标题可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和小标题三种。

标题处于居中位置,两个字的标题连写显得拘束,中间可空一格,三个字以上的标题可连写。如果标题的字数过多,也可折断分成两行写,转行要保持词或词组完整,又要在字数上搭配均匀,两行略有错落,显得醒目美观。长标题中间可用书名号或引号表示书名或引文,或用冒号、逗号、破折号表示提示、停顿、注释等。标题末一般不用标点符号,除特殊强调外,不必用问号、感叹号。对偶性的标题,中间可空出一格。

(一)正标题

正标题就是文章的大标题,也叫题目,是文章的文眼、龙脉和灵魂。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个爆款的文章标题?我们要做的,不仅要撰写出有价值的内容,而且也要学会擅长拟一个“点睛之笔”的标题,最简单最有成效的做法是抓关键词。

正标题应写在稿纸第二行居中位,左右两侧空格要尽量相等。正副标题上下各空一行,稍长些的文章,标题上空一行,下空两行,长篇巨著可用第一页写标题。

课案是一种独立成篇的文章类型,应该有自己特色的标题,其中有如下几种供参考。

1.提问型

抓住读者的需求,用提问的形式引起读者的注意。如《数学好玩在哪里?》、《爸爸去哪儿?》、《为什么你的美篇那么吸引人?》一问一答,答案出乎意料。

2.引用型

引用名人名句:《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中的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名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出自《清平乐·会昌》;《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热点型

关注当前热点问题,抓住关键词就能引起读者注意。如《聚焦“深度融合”》、《精心打造“非遗”经典课程》

4.歌词型

借用知名歌词作为标题也是常用的手法,如《又见山里红》

5.反常型

写出与常规相反的题目《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6.事件型

用事件来归纳并提炼出题目《智慧课堂范式初深》、《智慧课堂范式再深》、《“深度融合”实践与思考》、《文化脉动触发课程大融合》。

(二)副标题

副标题写在正标题下面。正标题字数较多时,副标题可另行写于正标题的右下方或正下方。正标题写于居中位置,有时会使文面活泼,也可顶格写。正标题可选用大于副标题的字号或有别于副标题的字体,使其突出,醒目。

       副标题应紧靠大标题下,中间不空行,题前要加破折号。副标题为什么要加破折号?我们可以想见,正副标题间应该是互相解释说明的关系。假如正标题是文章的主题思想,那么副标题往往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为有源头活水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培训札记》中,“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正标题,是作者的主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培训”是副标题,是文章的内容,“札记”则是文体形式。

       同样,《“深度融合”实践与思考——江城区“深度融合”课堂教学比赛散记》标题中,“'深度融合’实践与思考”中的“实践与思考”是主题,“课堂教学比赛”是内容。而《风景这边独好——江海市中英文学校教育改革调研之一》中“风景这边独好”是中心思想,“江海市中英文学校教育改革调研之一”则是主要内容。

副标题句前常常带“记……”,或句末则带“……侧记、散记、札记、纪实、纪行、偶得、有感、花絮”等等。

注意:标题与正文空两行。

(三)小标题

正文中的小标题,一般写于每段起笔(低两格)位置,行距为2以上,如果所领文字不多,作为领文的小标题,也可写于段落开头,字加粗,以区别正文,正文接写时要空一格。小标题因为是“标题”,所以句末一般不写标点符号,再小的标题也如此。

在每个段落前写小标题,类似题目,每段一个,或几段一个都可以,写在段第一行或中间,起到以下作用:

1.提示内容,体现脉络

小标题是文中每个小部分的题目,所以在拟小标题时应该抓住每部分的重点、要点,提示每部分的内容或中心。每个小标题还要围绕话题,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如:

为有源头活水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培训札记

一、课例:犹抱琵琶半遮面

二、讲座:只缘身上此山中

三、思考:为有源头活水来

2.围绕中心,体现个性

一篇文章的几个小标题应该是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中心,不能随便找几个凑数,也不能同类内容重复或交叉使用。所以,所拟标题应该典型新颖,具有个性特征,能显示作者的独特的视角和立意。例如:

风景这边独好

——江城市中英文学校教育改革调研之一

一、品牌学校见书色,英文校园闻语香

二、学科引领找突破,语数课例叶知秋

三、教学改革显身手,科组将才呈英豪

四、踏上归途难取舍,何去何从两心知

3.格式相仿,体现整齐

小标题的结构要大致相仿,字数相同,一篇文章有三到四个小标题,这样几个小标题构成一种排比关系,给人一种整齐优美的感觉。

智慧课堂范式初探

一、名师上课,异彩纷呈

二、集体议课,百家争鸣

三、主题研讨,服务觉民

四、三开课堂,点亮晨曦

五、共体共研,超越课堂

4.符合逻辑,体现联系

小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有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两种。并列关系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事物,呈现一种横向关系。递进关系是以事物的发展变化为线索组织小标题,呈现一种纵向关系。

“深度融合”实践与思考

——江海区“深度融合”课堂教学比赛散记

一、深度融合海滩拾贝

二、深度融合理论回顾

三、深度融合问题透视

四、深度融合教学误区

二、导语

(一)什么是导语

一般情况下,在开头段或段首简明扼要地揭示课案的核心内容,或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这就是导语。要使导语吸引人必须记住两点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二是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技巧。

(二)导语的种类

1.叙述型

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活动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例如:

区教研室莫明锐老师,X师教授李明洁,平安小学陈开特,安民小学教导主任王小区及学校教学骨干等30多人,组成教研共同体,于10月20日在安民小学进行了课例研究活动,共同研讨了课堂的范式和策略等问题。

2. 描述型

对课案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2018年11月2日,正值南国初冬,早上的太阳暖洋洋的,照在身上忒惬意。此时,爱民课堂第三轮课例研究在利民小学拉开了帷幕。参加活动的有:XX师范学院老师张和平、区教研室教研员唐小慧、十五小副校长余文法、安民小学教导主任陈安戴和部分语文老师。

3.提问型

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如何深度融合?正是当前课堂教学广泛关注的话题。9月21日,江海区以区一小、区六小和华伦小学三主校为看点,认真组织数学教师观看了《同一课堂,走进越秀》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专题网络教研活动。

4.结论型

把结论写在开头,揭示活动的意义:

感恩,是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感谢别人;感恩,是在别人对你进行一些帮助后你给予的回报;感恩就是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5月17日,江港区五小为践行感恩教育的宗旨,召开了全校家长会,同时邀请教育演讲团到学校做了一场精彩的感恩励志主题报告。

5.目的型

提出活动目的,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为发挥名师共同体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课堂教学交流,提高师资水平,区教研室率李明聪和钱大英两位名师,于10月18日在金平小学举办了“我与高效课堂一起成长”名师共同体活动,为全面实行高效课堂打响了第一炮。

6.四素型

简明扼要地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3月11日,江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举办了2021年小学数学优质课展示活动。

开头各式各样,但不管什么样的开头,都是为了吸引读者,有问题、有悬念、有结论、有记叙、有议论、有抒情……

三、正文

课案正文包括描述、分析和总结。

(一)清楚明白客观描述

首先,交代清楚背景。比如《风景这边独好》:

《1分有多长》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课。这个课的构课流程是:说秒——数秒——做秒——换秒。本课从情境入手,以活动为着力点展开。

其次,客观地描述(课堂教学)行为、事件,作为评课的基础。如果没有对课堂教学或活动内容的客观描述,读者就不清楚你是依据什么而做出的评价与判断,也无从对你所做的评价的价值做出判断。客观描述是课案的基本依据。例如:

《分数除法(一)》是一节探究式课例,其模式是:“课前预习——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集体订正”在此模式下,注重交往互动,其中以小老师形式见长。可以说,黄老师使用这个模式,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老师轻轻松松地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互动,一环接一环,环环紧扣,步步为营。我观察到,老师指令所到之处,学生齐刷刷步调一致,纪律超然的萌!如此协调的学习秩序非一日之功!

(二)事件回顾,评价分析

针对你所描述的客观事件,运用你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对学科的理解进行分析、判断与评价。这种分析与评价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可以涵盖教育与教学、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方方面面。凡是你觉得有话可说的地方,都可以进行描述与评价。分析与评价是课案的主体内容。例如,在《智慧教学范式初探》中,对《四边形分类》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1.导入:平平淡淡才是爱

【课例节录】

师:智慧老人给我们送了一个礼物,让我在大家面前打开并送给勇敢答问的同学,大家有没有信心拿到礼物?

(老师让一位学生上台,逐个从信封里抽出一个图形,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图形,直到把8个图形由出贴上小黑板上)

师:猜一猜,这些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在学生分类后,老师顺势板书课题)

【课例评析】

习惯于问题情境或故事情境的导入,对此项导入可能不怎么上眼。因为这个情境不但不引人,还有些传统。乍一看,抽图形、眼辨认、贴黑板,完全是传统手工操作,开始时我也有些担心,但听完后我释然了。谁说传统不科学?这么轻松、自然和接地气的导入,仅轻轻一拔就过渡到下一节,不觉得平平淡淡才是爱吗?我的评价是:导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省时实效,常态化,可操作性强。

2.活动:千锤百炼始成真

【课例节录】

该课以仨活动贯穿全课:活动一是初分图形“分一分”,活动二是探究特征的“ 练一练”,活动三是准确分类的“议一议”。

【课例评析】

活动化是这节课的又一个亮点,活动一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主动操作,注重学生参与,注重学生个性的自由猎取;活动二以小组自由讨论等形式,充分展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达到共同提高;活动三侧重学生的个性发挥,促进求异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该课通过三个活动的磨合,最终达成认识图形特征的目的。

3.微课:雪中送炭方为贵

【课例节录】

在体验图形特征过程中有两处用了微课,一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二是在展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关系的集合图。

【课例评析】

觉民课堂常态化,才有可操作性;只有融入信息技术,才能走得更远。这里,朱惠操老师在学生疑惑时插入微课,使数学学习变得显浅易懂。雪中送炭方为贵,微课是课堂的天使,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觉民课堂勇做教学的弄潮儿,敢于直面风口浪尖。故,觉民课堂可以植入微课或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以体现课堂的开放性和信息化。

(三)科学建议,理性总结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分析与评价,你可以对这堂课或者某些教学行为提出你的教学建议,归纳出自己的感受,从而找出自己可以借鉴或者引以为戒之处,从理性的角度给予提升。总结与归纳是课案的点睛之笔。《“深度融合”实践与思考》不仅分析了原因,还提出了建议:

这次课堂比赛,主题是深度融合,内容是几何图形,理念是核心素养,背景是信息技术。由于把握不准,出现了不少误区。

缺少实用,侈求花哨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重在实用,并非图花哨。有些课展示了很多图片,除了搞图展看不出有什么实用价值,这明显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或融合教学的初衷。教师要认真领会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规律,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驭下发挥最佳作用。说实话,城乡结合区域教学资源有限,设备不全,技术欠缺,侈求花哨咱玩不起。

忽视实效,盲崇深度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型都适合深度融合。因此要做到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统一,显浅易懂的,何必一定要制成三D?为了所谓的深度,板书让贴纸代劳,舍掉黑板转用屏幕,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更甚者,老师不留时间不提要求的“合作一下”,为学生创造了“放风”的机会,何来实效?何来深度?

缺失分寸,脱离思维

课件能使静态变动态、抽象变形象,确实有其不可替代的功效。但是无原则地使用信息技术,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反而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要知道,抽象能力的削弱将导致数学后继学习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分寸”,不要折断学生想象、判断和推理的翅膀,不要忘记信息技术是为提供素材或是加以验证提供帮助而已,不是万能的神器。

偏离生活,凌驾太空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是数学教学的永恒定理,许多与生活深度关联的应用被凌驾于太空,教学偏离了联系生活的轨道。实不相瞒,赛课中有三个课例展示了从生活中搜集的生活几何图形,到课尾也不回来照应一下,正如放风筝扯断线,不知飘落谁家。生活是数学之水,数学是生活之鱼,世上岂有鱼儿离水而生之理?

四、结尾

结尾一般起到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画龙点睛等作用。我们要掌握好写作技巧。结尾写作技巧有:

(一)顺其自然,收束全文

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刻意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智慧课堂范式初探》就是这样写的:

总而言之,智慧课堂不囿于一招一式,倡导多元多式。只要适合自己的课堂实际,皆可作为优秀范式“拿来”使用。

(二)妙语传情,画龙点睛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如《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结尾: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多的是依靠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让我们共同为下一代的成长大声喊出:“孩子,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

(三)激起波澜抒发情感

用抒情或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霜叶红于二月花》结尾也有些类似: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吟唱着《山行》信步走出中英文的时候,我自言自语:“民办学校尚且能把学校办得这么好,公立学校怎么就赶不上趟呢?”

(四)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风景这边独好》就实现了开头中间和结尾相呼应的效果:

开头:

……这一幅幅梦幻般又真真切切的画卷,铸就学校礼仪学校,书香学堂的形象,让人感觉风景这边独好

中间:

学校的教学改革,就像高山下的牧场,正演奏着一曲动人的牧羊曲,让人感觉这边的风景确实独好

结尾:

风景,还是这边独好

(五)形象生动,点化主题

有些结尾,同时要提示读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题,但是作者不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直截了当表述出来,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加以暗示,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余地,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悟,产生意犹未尽的效果。《文化脉动触发课程大融合》就点化了主题:

此次参展的“非遗”项目,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文化脉动,不仅铸就了大品牌,也塑造了一大批优秀传承人。从品牌上,我们看到了文化融合的潜力和魅力;从这些传承人身上,我们领略了敬业、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以及对于文化不懈坚守的情怀与信念。我们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融合创建工程的“合力”,以民族“非遗”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必定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六)描写结尾,渲染氛围

以事件勾勒、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往往会在朴实中渲染一种或恬静或哀伤或明丽或迷蒙的意境,表现出一种诗情画意。比喻《“深度融合”实践与思考》结尾把“安慰”和“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

写完这个散记,放下案头那迭比赛案例,我收获几许安慰,又萌生几许担忧:小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如何推进?从10个参赛课例看开去,个人认为,要做到深度融合,必须深度组构和优化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及时更新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教学设施。

(七)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结尾提出问题,以引发思考,引起读者共鸣。《聚焦“深度融合”》的结尾耐人寻味:

同一课堂,走进越秀,聚焦“深度融合”。要实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少,首先应该在系统结构和信息技术上来点变革,其次我们要在师资配备上做调整,注入新鲜的血液;第三,我们的老师准备好了吗?准备以怎么的姿态去迎接挑战?若能极尽此事,势必会给觉民教育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