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城时光 | 话剧人辉煌百年

 笛子8vxrvb7uaz 2022-03-11
话剧人辉煌百年
——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与重庆之情
作者:电麦子
文中图片未特别注明,均为作者提供

 “百年话剧辉煌  话剧人辉煌百年”——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十五年前为《中国话剧的重庆岁月——纪念话剧百年》文集题词。让人惊喜的是,题词的后半句,正是这位令人敬重的艺术家的真实写照——2022年1月31日是秦怡老师百岁诞辰日。

Image

在秦怡老师的百年生涯中,艺术是她生命之中的重要标志,是秦怡老师百年不变的执着追求。而秦怡老师艺术生命的起源地,便是深植于秦怡老师心灵深处的圣地——重庆。

八十四年前,十六岁的秦怡老师从上海转程武汉来到重庆。“无论后来在漫长的岁月中遭受多少坎坷,初到重庆第一晚的感受是那么美好,那么神奇,那么诱人,它始终凝聚在秦怡的心灵深处”(摘自《秦怡传》)——这是秦怡老师踏上朝天门码头时,重庆留在她心里的深刻印象。

重庆留给十六岁的秦怡老师的不仅是外观的美景,重庆更是点亮秦怡老师艺术生命之光的原生之地,令她“贵而不骄,华而不艳的气质,至美无瑕的容貌……具有理想美的银幕形象”(摘自资华筠《同室缘》)艺术生涯的起步之地。

1938年11月,刚到重庆的秦怡老师,偶然遇上素不相识赫赫有名的导演应云卫、史东山先生。偶遇决定了秦怡老师一生的命运。两位先生介绍秦怡老师加入了当年驻扎在观音岩51号(抗建堂旁)的中国电影制片厂。由此秦怡老师步入了她的艺术生涯。

1939年初,秦怡老师第一次站上话剧舞台,在位于解放碑的国泰剧院上演的《中国万岁》一剧中,饰演一位背对观众,只有一句台词:“我也要去!”的群众演员。相同时期里,秦怡老师第一次在电影《保家乡》中扮演群众角色,由此拉开了日后被誉为“影坛巨星”的序幕,奠基了2019年在九十七岁时,作为电影界的唯一代表获得了“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我就是在应先生他们的训导下、带领下、提携之下,才能够成为今天的秦怡……。”这是秦怡老师在著名导演、戏剧活动家应云卫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型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1940年,根据八路军重庆办事处负责人周恩来的指示精神,中华剧艺社在重庆成立,社长便由当年赫赫有名的导演应云卫先生担任。应云卫先生便邀请在舞台、银幕上初露芳容的秦怡老师加入了中华剧艺社。

筹建中的中华剧艺社社址在南岸区苦竹林。在苦竹林,著名编剧陈白尘先生完成话剧《大地回春》剧本创作。讨论剧本,交流切磋,买菜做杂活儿,苦竹林的生活成为那时秦怡老师生活中的幸福时光。让这幸福时光升华与熠熠生辉的是应云卫导演力挺名不见经传,十九岁的秦怡主演中华剧艺社的开锣大戏《大地回春》。

Image

1941年冬季,话剧《大地回春》在国㤗戏院上演后轰动重庆,连续演出二十二场,场场爆满,被当年的媒体誉为“抗战五年来第一部史诗”。剧中人物黄树蕙的扮演者秦怡也因戏红遍山城的大街小巷。《大地回春》为秦怡老师日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之后邀请秦怡老师创作演出的剧目接踵而至。据统计,秦怡老师参加演出的话剧三十部左右,其中近二十部于抗战时期在重庆国泰戏院、抗建堂演出。

1943年,重庆文艺界领导人之一夏衍先生在一次戏剧创作座谈会上说:“京剧有四大名旦,话剧也有四大名旦,白杨、舒绣文、张瑞芳、秦怡……”(摘自  《秦怡传》)。由此,秦怡老师与曾经给予她帮助、指导、支持的著名艺术家舒绣文、白杨、张瑞芳被誉为重庆戏剧的四大名旦,名扬至今。

因为艺术生涯中的重庆情节,秦怡老师对重庆充满了感情,与所有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生活的艺术家一样,将重庆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回到上海的秦怡老师,凡是重庆需要她支持、帮助,无论何时何事,秦怡老师总会放下繁忙的工作、活动,义不容辞地、无偿地给予重庆全力的支持。

笔者亲历的几件事情,因为秦怡老师的温婉和蔼、一丝不苟、尽情尽力而由衷感动敬慕,记忆犹新。

2007年,在编辑出版由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现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主编的《中国话剧的重庆岁月——纪念中国话剧百年文集》之时,向曾经在重庆经历过话剧黄金时代的老艺术家们征稿。

Image

2007年作者与秦怡

当电话联系上秦怡老师,只听秦怡老师在电话里轻轻地说:“小弟走了!”  小弟是秦怡老师的儿子。我怔在电话这头,以母亲和晚辈的心境为痛失儿子的母亲心痛。金捷是秦怡老师呵扶、疼爱、照顾、陪伴几十年的病残儿子,从十六岁生病到近五十九岁去世,在疾病发作期间,秦怡老师要承受儿子挥向母亲的拳头;为了帮助儿子学画,秦怡老师背着画板陪着儿子一起学,参加慈善义拍;在摄影场里,秦怡老师将儿子带在身边细心照顾。如今儿子告别八十六的母亲,选择了远行。我无法选择更多的语言,安慰这位伟大的母亲,在电话这边安静地聆听着这位慈祥的母亲的倾述,感受着她内心凝重的痛,在心里默默地为她祝福。著名作曲家陈钢引用冰心:“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此时的明艳,可当初的芽却经历了牺牲的血雨和奋斗的泪泉”,赞美“秦怡就是这样一朵花!”(摘自陈钢《东方维纳斯》)。

在约稿的那段日子里,也正值大型交响诗剧《吁天》上演,这部再现1907年中国话剧开山之作《黑奴吁天录》精彩片段的剧作,有四十位新老实力派话剧艺术家参加演出。当已经八十六岁高龄的秦怡老师出场时,她优雅、恬静、从容、自信的表演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表达了她的观众们对这位艺术家的崇敬和深深的祝福,也因此有人称她的出场成为“《吁天》的绝唱!”更多的人们惊叹不已的是,为什么经历过无数磨难的秦怡老师会如此美丽!?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给出了答案:“首先是由于秦怡的性格和品质的美,她才能塑造出那样美丽的人物。”(摘自吴祖光《“秦娘美”》)。

秦怡老师在电话里讲,此后还有很多纪念活动需要参加,但是约稿一定如期寄出。没过多久,便收到秦怡老师为《中国话剧的重庆岁月——纪念中国话剧百年文集》的题词——话剧百年辉煌  话剧人辉𤾗百年。

时隔三、两年,重庆筹办一项大型活动,市里主要领导希望邀请秦怡老师参加。接领导的电话已经是晩上九点多钟,因为知道秦怡老师晚上晚睡的习惯,因此马上电话联系秦怡老师。秦怡老师那段时间的日程已经排满,但她表示先与相关部门啇量一下,我们第二天再联系。然而,当晚十点多钟,便接到秦怡老师的电话:已经安排好了,可以订机票随时出发了。第二天,当机场工作人员用手扶推车将秦怡老师送出机场时,迎接的所有人员无不为秦怡老师为重庆的付出而感动!

二零一五年,重庆抗战戏剧博物馆筹建之初,向健在的,抗战时期在重庆的话剧黄金时代作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们求教是当务之急。

Image

2015年在秦怡老师家中

电话联系秦怡老师时,她正在忙着自己九十三岁时,自筹资金创作、拍摄、出演的电影《青海湖畔》的后期工作;忙着与音乐家陈钢合作的钢琴伴诵《鲁妈的独白》,受邀赴国外演出的准备。十月十三日下午两、三点钟,我们去到九十五岁高龄的秦怡老师家中,拜望这位对重庆有着刻骨铭心记忆的艺术家。听说重庆开始筹建抗战戏剧博物馆,秦怡老师兴奋不已,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着那段“中国话剧黄金时代”里的故事。热情地留下我们在她那温馨的书房兼歺厅的小屋里用餐,边吃边聊直到晩上八、九点钟我们起身告辞。其间,秦怡老师几次谈及博物馆建好后一定来重庆参加开馆仪式,回到她深深眷恋的艺术生涯起步之地——重庆。

回重庆,参加抗战戏剧博物馆开馆仪式,以及秦怡老师九十五岁时,在接受一位记者采访时透露:“在写一个剧本,一个有关抗战题材的作品,估计年底写完,明年开拍……”,都是秦怡老师的艺术之梦。

 “……以梦和艺术为生的艺术家,你们说,她会老吗?”(摘自陈钢《有梦的人生不会老》)

 祝福有梦的辉煌百年的百岁艺术家秦始老师永远美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