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说:一粒米也咀嚼入肚

 火生土生金生水 2022-03-11

​文/章杰


二月里一次周末午餐前,解平君当着儿孙们的面,没好气地自语道:“现如今,我们中好多人,每天都吃着又香又甜的大米饭,碗里吃不了,就倒了,一点儿都不觉得是在浪费,道像是无所谓似地。”“难道真的不知道粒粒皆辛苦这个道理吗?”


解平君走近小孙儿面前又说:“好孙儿,你说说,现在,我们不妨试想,农民当时是怎样在地里为庄稼除草松土的呀!”——一位农民伯伯正在地里除草,已忙到中午,热汗都滴到苗下泥土里——你要在地里看到这一情景,能去端上一碗水,上前送给农民伯伯吗?”


儿女们说:“都要开饭了,好不容易在家聚餐,说这些干吗呢!”


“要说,还要经常说!这涉及到家风传承的问题呀!”“儿女们都忙,好不容易回家,你咋尽说些大话呢?先吃饭,慢慢再说,行不行嘞?”老伴劝说道。


孙子跳起来拍手说:“爷爷说的真有道理!”午餐依然进行中——


其实,解平君都是花甲的人了。解平君风雨几十年,下乡当过知青,在部队当过兵,参加工作当过工人,后又考上大学再转干,在农村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他对农民的情结深着哩!——大伙对他的勤俭行为多有不解的,还送他一个绰号,叫“解抠门”。


“解抠门”,穿行于工作、生活的小溪里,凡乡邻哪家有红白喜事,他都要去看看、瞅瞅,以示乡亲情意,但送的“籽”顶多不超过一百元,可人家总以为他小气;近一、二十年里,他还用结余不多的钱,资助了三十多个困难户和贫困的学子,算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他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外、公事还是私事,只要是在餐桌上,连一粒米、一点菜都不放过,就是掉在餐桌上的饭菜,也要夹起来,入口咀嚼下肚。他就是这么个人——


家中午餐毕,小孙儿看着爷爷解平板着的脸,对爷爷说:“您咋不高兴呢?”“你要说对了,把爷爷我逗笑了,说明你就慢慢长大了,明白事理了,我就放心了!”


“好!那我就说了。这很简单又不简单呀!”“那咱就给你朗诵一首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其二》嘛。”小孙儿站在客厅中间,有模有样地咏诵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啥意思?”爷爷大声笑着问小孙儿。


“就是说,不论什么人,不论是在困难时,还是在富裕中,都要尊重劳动的人们,要勤俭持家,要节约食物,绝不可铺张浪费!”


解平君听着小孙儿的论道,笑嗬嗬地说:“孙儿说的真好!有句话叫什么来着:贪污和浪费,极大地犯罪!”——当此时,全家老少三代都拍手称快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