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之谜鸿门宴

 清风湖畔有人家 2022-03-11

马上就讲《鸿门宴》了,查阅了众多资料,大多分析中都说项羽有勇无谋。在宴会中范增“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还有项伯也劝项羽“不如因善遇之”,项羽也是“许诺”。要知道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难道项羽果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糊涂蛋吗?其实不然,在古代能做王的人绝对不简单,更不会是弱智,表面上看这是项羽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放走了自己在未来的心腹大患,但是如果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许多人其实是冤枉项羽了。

研究历史,我们必须抛弃现代人的上帝视角,用一个当时人的眼光,来看看局势到底如何。刘邦和项羽名义上都是楚王的臣子,在项梁死之前,两个人还是一起作战的战友,后来形势突变,项羽先是杀了空降兵宋义,自己当了老大,然后孤注一掷的决定北上决战并获得大胜,之后又是连连的战胜,消灭俘虏了秦军主力,而刘邦这一路也非常顺利的挺进关中,灭亡了秦国。楚怀王和诸将的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刘邦先入了关,有意称王关中,因此惹恼了项羽,于是便有了鸿门宴的由来。

著名学者吴汝煜先生曾说“司马迁写鸿门宴只写了项羽、刘邦一席,而实际上,当时的宴会场面应是很盛大、很热闹的。随从项羽入关的赵、燕、齐、魏、韩等国诸侯王及主要领导都参与了。他们虽没有行诸笔端,但通过被实写的的人物的语言行动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们的存在。正因为人都在场,才制约了项羽的言行,启迪了张良的智慧,帮了刘邦的大忙。”所以,鸿门宴的时候,整个形势是非常的微妙复杂,参加宴会的并不是只有刘邦和项羽两方,至少还应有其他诸侯参加。只有理解了这个大背景,才能理解鸿门宴上各种风波诡谲之处。

那么,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首先,要知道这是一个大型的宴会,各诸侯王都在场,如果真杀了刘邦,项羽首先在道义方面就输了,要知道国际规则是“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项羽杀了有功之人,那么其他诸侯还会死心塌地跟着项羽干吗?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个道理项羽不会不明白。另外,如果是项羽真敢铁了心要杀刘邦,诸侯必然会离心离德,四十万大军里面,项羽的军队不过十几万,面对关墙之后的刘邦军,和同仇敌忾的秦人,项羽就算赢了也必然伤亡惨重,最后获利的只会是诸侯和楚怀王,对项羽来说这是两难的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不能杀。

其次,刘邦已经向项羽认怂了。“臣与将军勠力而攻秦”,一口一个“臣”,刘邦已经俯首称臣了你项羽还想怎样?另外在座次方面有能体现出刘邦的态度,“沛公北向坐”,北向坐也是把自己的姿态摆的很低,我就是您项王底下的臣了,我是无意跟您竞争的啊。这时的项羽才二十多岁,而刘邦已经五十多岁了,按照那个年代人的平均寿命来算,刘邦也活不了几年,所以项羽认为已经认怂的刘邦并不是自己的主要对手,这是非常符合情理的推断。所以,不必杀。

刘邦和项羽看似对立,但是在名分上来说,双方均属于楚军,而且上面还有一个名义上的老板楚怀王,项羽和刘邦最大的分歧不过是因为刘邦先一步进入关中,再加上“先入关者为王”的约定。项羽敢杀上司宋义,那是因为宋义是空降兵没有根基,而且那个时候一切以反秦为先,大敌当前的危局之下,有着项家子弟的支持,没有人敢冒着分裂的风险来动他。而今天的刘邦根基很深,有沛县老兄弟和亲戚子弟,最关键的是刘邦非常识相,他果断通过项伯的渠道,来给项羽认怂,表示自己充分尊重项老大的地位不敢画地为王,并且承诺主动让出关中。

可能已经开挂的项羽并没有意识到世界上还有一个更加开挂的刘邦,在他心理的剧本,是自己以盟主的身份分封天下,过几年刘邦这些老将死了,自己就可以随便欺负剩下的孤儿寡母了,项羽大概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短短几年就会被刘邦打爆。

其实,仔细读文本,我们还会发现其他许多值得怀疑的地方,比如刘邦出去上厕所之后,“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然后呢?陈平去没去召沛公回来喝酒呢?在营帐中守着诸侯的面不方便杀刘邦,刘邦上厕所的时候为何不派个人杀他?还有项伯为什么会主动联系刘邦呢?而且还要帮助刘邦逃出一劫,就因为跟张良有交集,这也太扯淡了。

所以历史的魅力就在于这些细思极恐的地方,如果你能破除迷雾看到真相,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不爱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