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休生活|退而不休,老年人“再就业”越来越火

 千冰室 2022-03-11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再就业。《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全国有9000多万的60岁以上老年在业人口,老年人力资源储量正在逐年上升。2021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表示:探索适合老年人的灵活就业模式,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专家表示,老年人口红利期已经到来。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也提出促进老年人再就业的建议。

两会关注鼓励“银发族”再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任贤良表示,老年人群是巨大的社会资源,支持老年人再就业,是应对养老金收不抵支风险、维持政策代际公平的有效选择,也是应对老龄化最现实的选择。

全国人大代表毛宗福则表示,引导乡村振兴中发展适老化农业产业,设立乡村公益性岗位,可以帮助农村老年人再就业,从而增加农村老年人收入,提高老年人的基本保障。

老有所为走出家门发光发热

68岁的孟广明是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部院区耳鼻喉科的返聘医生。在耳鼻喉科,像他这样返聘坐诊的医生有5位,“从专业技术上说,我们可能临床经验更丰富一些,但在一些科技问题上,我们是不如年轻人,互相取长补短吧。”孟广明说,自己非常支持老年人再就业的建议,“只要是自己自愿的,身体条件允许,老年人就该走出家门,继续发光发热。”

田玉文和王翠琴来自辽宁省葫芦岛市,因儿子毕业后被公司派到青岛公司,老两口在退休后不久也来到了青岛。由于赶上疫情、儿子一家在日本已经两年多的时间,今年70岁的田玉文和老伴王翠琴“临危受命”,接管了儿子的公司,帮其打理。“感觉找回了年轻时的激情,很开心。”王翠琴笑着说道。“有时确实挺累的,但更多时候也是乐在其中”。田玉文说,即使退休了,也要老有所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应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期待保障畅通“老有所为”渠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老年人多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寻找工作,也反映了社会在帮助老年人就业工作上还不够完善。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崔荣华建议,应制定《中老年人就业促进法》,建立中老年人才信息库,为老年人再就业提供法律保障、搭建社会平台。

上海锦天城(青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婷表示,虽然市场需求大,但老年人再就业的法律法规尚处于原则性设计和讨论阶段,老年人再就业实际上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期待老年人再就业保障政策早日出台,一方面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另一方面也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记者许瑶

老年人才社会“富矿”

老年人是社会的最宝贵的财富。且不说当今的屠呦呦,袁隆平,钟南山这些“高山仰之”受人钦敬的英雄楷模,就是在广大老年群体中,就有无数“老而弥健”的人才志士,他们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必将得到进步社会的尊重与感激。

我国低龄老人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开发老年人才富矿,可以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双赢。可以充分利用“智慧红利”弥补一些技术行业的青黄不接,降低培养成本缓解部分行业劳动力的短缺现状。另外老年人根据健康状况身体力行参与社会活动,可以保持良好身心状态,延缓失能失智的发生时间,降低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照料压力。

宏观上看,继续就业有助于满足老年人被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价值实现,增进健康老龄化全面发展,可以形成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微观上说低龄老人以自主就业方式参加社会发展,可以发掘自身优势和潜能,增加收入,促进消费,减轻家庭养育压力,使生活更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