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场中的清流,明末江南士大夫群体——东林党

 泊木沐 2022-03-11

提到明朝末年的历史,少不了要了解一下东林党,这个由江南士大夫组成的群体。东林党中的文人大部分是官员,他们因相同的理念走到一起,成为明末政坛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明末的几件历史大事件中,都有东林党人的身影。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争京察,让人看到了东林党人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

东林党这个名字的由来和明末文人顾宪成、高攀龙有关,他们讲学的地方叫“东林书院”,于是自称为“东林人”。之后随着他们势力的扩张,形成了文人士大夫群体就有了“东林党”这个名字。东林书院位于无锡,顾宪成被罢黜免职之后回到家乡,与一众好友决定开办书院,传业解惑。无锡知县很支持顾宪成的想法,在无锡城东划拨了一块土地,盖成了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的师资力量十分强大,除了顾宪成还有高攀龙、钱一本、史孟麟等,随便一位都是名震江南的大儒。东林书院的授课内容与传统书院不大相同,在这里可以对朝政大事发表看法,对朝中官员进行评价针砭。有一副对联可以概括东林书院的教学情况,“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由于书院的学习氛围极其浓厚,并且学习的知识具有现实意义,受到了赵南星、杨涟等多位朝中官员的关注。他们对东林书院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自此以后,东林党人名满天下,江南名士都以自己是东林人为荣。

在一段时间里,东林党更像是一个民间组织,手中没有什么实权。到了天启年间,有一位叫叶向高的东林党人成为首辅,东林党才慢慢成为朝中第一党派。由于叶向高对阉党采取了步步紧逼的态度,成为魏忠贤等人的眼中钉。叶向高最后无奈辞官,但是东林党人与阉党的斗争继续进行。

东林党人的施政纲领主要有三项,除了斗阉党之外,还有开放言路和反对矿税。从万历二十四年开始,皇帝派宦官到各地征收矿税,严重影响了百姓生活。由矿税衍生出很多商税,加重了百姓负担。东林党人希望朝廷能够还利于民,不要残害百姓。说到底,东林党人的要求很简单,就是通过安抚百姓,让大明的统治延续下去。

天启皇帝执政7年,在7年里,东林党人与阉党进行了多次斗争,党中精英大多被阉党陷害致死。直到崇祯皇帝登基,魏忠贤畏罪自杀,东林党人才躲过一劫。在这场残酷的斗争中,东林党人成为“清流”的代名词,成为朝中正义势力的代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