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归本心

 江山携手 2022-03-11

对于欲望和幸福的反比关系, 东西方哲人所见略同。

在东方,孔子提倡“贫而乐”;老子提倡“圣人为腹不为目”;轮到王阳明时,你听他怎么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在西方,天天追着人问问题的苏格拉底则答道:“ 需求越少的人越接近上帝。”那他们这样说的原因又何在?

事实上,一个人这一生真正需要的东西极少:住不过一室,睡不过一床,吃不过一饭。一旦享用的东西超过了真实需要,反倒成了负累,诚如《道德经》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诚然,人需要吃饭才能保持活力、延续生命,但天天山珍海味,除了吃出满身肥肉和糖尿病、脑血栓等各种疾病,那时又能有什么好处?诚然,人需要倾听享受美妙的音乐,但是,当大街小巷充斥入耳的都是没有逻辑的歌词、没有节拍的嘶吼,那时又能有什么好听的?诚然,人需要适当玩乐、调解身心,但玩乐到忘记白天黑夜、毫无约束和顾忌,又有何乐趣可言?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王阳明所提倡的减“人欲”,并不是做一个不吃不喝、不近女色、远离名利的无欲之人,而是指将欲望降低到自己的真实需求,并且能不被虚假的欲望所蒙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