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清*冷枚《麻姑献寿图》文字步骤

 天空的迷彩pv2w 2022-03-11
来自话题
#晒晒喜欢的书画作品
9.4万篇

缘起

      其实,个人对于体态瘦削、神情萎靡的清代仕女人物画并不是很感兴趣。而对于清代冷枚的仕女画却是情有独钟。他笔下的仕女风神秀逸、生动有致,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契合我的审美。所以在继《春闺倦读图》之后,又开始着手临摹他的另一幅作品《麻姑献寿图》。

      麻姑献寿,从古至今是一个被各路画家画滥了的题材。冷枚画中手持灵芝仙草的麻姑衣袂飘飘、灿若朝霞,梅花仙鹿紧随其右,整幅画面色调柔和,呈现出一片祥瑞之气。细读之余,唯一感到不足的是麻姑的开相不是很美。原作中的麻姑圆脸、短鼻且不够秀挺,看起来整个面部缺少动人的神采,与飘逸的身姿不搭,因此在正式过稿之前对于面部五官做了大胆的调整:鼻子拉长,嘴巴下移,眉形也做了修正。几经易稿得到老师的肯定之后,方才定稿。

     老师平时教学中经常会提点我们: 临摹古人经典画作,一定要对原作进行细致分析和推敲,把原作中不足的部分修饰过来。摹古要有新意!临摹古代经典画作,是要临其中的精气神,取画中最精华的部分,而不是只临画作经过千百年岁月沉淀被风蚀过的脏旧残破的表面。师古不泥古,在临摹的过程中也可以大胆融入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也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

     基于老师给出的思路,开始了麻姑的绘制。绘画的过程是不能分心的,需做到心无旁骛。多少个日子,一门心思全在这丝绢、笔墨、颜色上,想着每一种颜色通过自己的手,一笔一笔画到这薄如蝉翼的丝绢上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

    发丝勾勒、衣袂着彩、平涂分染、细入毛发、精尽纹络……多少个繁杂的日子都被阻在了颜色之外,心中的麻姑仙子在丝绢上渐渐地清晰起来。当我在她的眼眸处落下最后一笔 时,她就有了神采,与我静静对视,目光温暖而宁静。。。。。。

      今不揣浅陋,整理出临摹学习的文字记录,一是对于自己绘制过程做一个梳理,二是供喜爱这幅画作的朋友们作为参考,如果能够使同道中人通过我的文字获得一点点灵感和启示于我将是倍感快慰的事情!


冷枚《麻姑献寿图》原作


雪君临作



  首先用淡墨细致刻画人物面部五官,按照生长结构一遍遍丝染,刻画出眉毛由浅入深、由深入浅的自然变化。同样用淡墨刻画出眼睛的厚度,注意虚实变化。嘴巴的表现也要有虚实变化,嘴缝线稍深,上下唇用线虚淡。墨色部分完成后,接下来就开始面部着色。

1, 首先用淡淡的赭石色刻画出面部暗的部位(包括:眉弓下方、眼窝鼻翼周围、嘴角、耳边、下颌、脖颈、手部),用色要薄,可以多染几遍,不要染得过重,也不要过度强调凹凸,染到适可而止。

2, 接下来朱磦加少量赭石对面部进行大面积渲染,从脸颊边缘向内多次渲染,要求色调润泽,了无痕迹。额头、脖颈与手部也用此方法染到饱和为止。

3, 用非常清淡水润的胭脂色润染仕女面颊,染出红晕是从皮肤里自然透出的效果,切忌不可太红。然后用胭脂染出耳垂、指尖健康色。

4, 以上步骤完成后开始罩肤色。朱磦加少量赭石加白粉调出浓度适中的肤色对面部、脖颈、手部进行整体罩染。罩过之后会增加面部柔润的质感。

5, 提三白:额头从眉毛往发髻处提白,鼻梁处、下颌提白。耳垂、脖子、手部也适当提一下,增加质感。最后用赭石色复勾肌肤线条。反面托白粉。



  粉色衣服:胭脂加赭石加少量花青调出粉紫色多次分染出衣服的明暗,随着结构加深,分染时可以逐渐增加花青的比例,染足后,赭石加胭脂薄薄统染。再用此色调入白粉从亮面向暗处提染。反面也用此方法托粉。然后勾装饰线,胭脂色复勾线条。


  白色部分:赭石加花青加少量藤黄分染白色土裙和袖口部分,染足后,在此颜色中调入白粉从亮面提染,白粉勾装饰线,赭石色复勾线条。反面背衬白粉。



橘色衣带:赭石加少量花青勾染出衣带质感,然后反复罩朱磦,直到染足为止。反面衬朱磦。



石青衣带:花青加墨调出螺青色分染、罩染。底色染足后罩染三青(建议使用天然矿物质石色)。薄薄的石青分染几遍后,可以用清水笔轻轻洗去浮色,使颜色更加沉稳。之后局部提染,使色相产生一些变化,避免平板。最后用赭石色复勾线条。


青色袖口:老色打底,螺青色分染。反面托三青。正面石青复勾线条。最后用螺青色勾出袖口花纹,用笔要细劲,花纹周围用淡螺青稍稍勾染一下。


领边、袖口:老色打底。然后在老色里加入胭脂褪第一层,再加入淡墨褪第二层,加入更深一点的墨褪第三层。然后分别用胭脂加朱磦调出朱红色,螺青色,赭石加白粉调出粉黄色分别用饱和的笔触点出袖口的花纹。


石绿衣带:分别用螺青和汁绿打底。底色染足后整体罩染石绿,然后反面分别托石青和石绿。这样绿色衣带会呈现出一种细微的色调变化。最后用汁绿复勾线条。



粉花:胭脂加赭石分染花瓣,白粉提染亮面。

蓝花:螺青打底,三青从尖部提染,根部提白粉,反衬石青,浓粉黄点花蕊。

青花:螺青分染,白粉从尖部提染,浓粉黄色点花蕊。


石绿叶子:偏赭色汁绿打底,三绿提染。反面托石绿。


点叶:老汁绿打底,三青点染,注意笔头的颜色要饱满,点染出一种水润的流动感,切忌僵板生硬。反面托三绿。


梅花鹿:淡赭墨分染结构。淡墨层层丝染发须。颈部项圈用螺青勾染,之后罩染三青。淡墨用灵动的笔触点出身体瘢痕,皴擦出鹿角的质感。


灵芝:赭墨加少量胭脂分染结构,朱磦罩染、提染亮面。


仙桃:老汁绿分染根部,赭石加朱磦从尖部倒染,最后在此颜色的基础上加入胭脂小面积提染尖部最深处。


  整个画面着色完成之后就到了最后调整阶段了。此幅为绢本,绘制的过程中我用老色薄薄的进行了多次整体统刷,正反面都可以刷,反复进行三到五遍之后,空出主体人物对周围环境进行多次烘染。此过程并不是一次性做足,就是为了给后面调整留出余地。

      整幅画面是否出彩,最后收拾整理阶段是非常关键的,切不可虎头蛇尾,草草了事。此幅画作整体做了仿古底色,但是我为了避免整个画面过于暗沉,在一些需要精致刻画的环节:包括提染、复勾、勾金、纹饰、石色等这些环节又做了细致的修饰,使画面看起来更加有质感。最后再次烘染调整画面时。我又用老色将梅花鹿及周边物体整体统染到背景里去,为的是从视觉上让它削弱一些,以便更好的突出主题人物,使画面更具有节奏感。至此,整幅画作全部完成!


  后记:因为没有保存墨稿,所以线描和墨色部分略过。文字步骤中提到的螺青(花青加墨)以及老色(赭石加藤黄加花青加胭脂)这几种颜色调出的,具体比例要根据画面的情况酌情加减。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所以文字中一律用螺青和老色加以描述。当代一些绘画技法的书籍很少用到这样的名称,为了不使大家在使用上造成困惑,特此说明一下。


              雪君    2019/9/28于君宜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