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失败的家庭教育:父母只管教孩子不管理自己

 富书 2022-03-11



进化妈:懂得管理自己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愿每位父母都能用榜样的力量,托举孩子美好的未来。


作者:小小柏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凌晨1点,做了噩梦惊醒。

起床倒水时,看到儿子卧室的门没关严。

他用被子蒙住头,一丝微弱的光亮透了出来。

后天就要上学了,他却在熬夜!

我冲过去一把掀开被子,夺过手机看了一眼,凶巴巴地说: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

儿子扁了扁嘴,“我睡不着,才刚开始玩”。

“赶紧睡觉,明天再收拾你。”

转身要走时,儿子说,“把手机给我”。

“你是我生的,手机是我买的,我保管一下还不行了?”

儿子又重复了一句,我没搭理。

没想到平时听话的儿子竟使劲掰开我的手指抢走了手机。

我气得打了他一耳光。

他呆愣几秒,红着眼睛吼道:

“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要再像以前那样,天天就知道管我管我管我!

你怎么不管管你自己?你深更半夜照样追剧,你以为我不知道?

你天天说我这不好那不好,你怎么不看看你自己?”

儿子吼完,用力把我推出卧室,摔上了门。

我既生气又伤心,觉得自己这12年的教育很失败。

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流。

冷静下来后仔细想了想,儿子没骂错呀!

我的确只管教他,从没想过管理自己。

常听说教育是父母的一场修行。

父母管理好自己,就是修行中最重要的事。

正如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所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父母唯有管理好自己,给孩子榜样的力量,播撒阳光和雨露,才是一流教育。

管理好你的期待、习惯、语言和情绪,抵过100位名师。

先跟大家分享两个故事。

一位妈妈希望女儿将来有出息。

让女儿5岁开始弹琴,每天练习10个小时。

如果弹错,妈妈就让重弹,弹不好不让休息吃饭。

妈妈把期待变成了控制,导致女孩得了心理疾病。

一次争吵时,妈妈没收了手机,把女儿锁在屋里。

女儿疯狂砸东西,绝望地拿起陶瓷碎片想要自杀。

幸亏心理师及时出现,才让她走出阴霾。

另一位妈妈对儿子的期望也很高。

一旦儿子达不到目标,要么冷嘲热讽,要么歇斯底里,新账旧账一起算。

高二那年暑假,儿子参加了一个月的封闭式美术集训。

随后又和爸妈一起去云南旅游。

返校后的一周,别人都在为高三入学考试做准备,他却在补作业。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位妈妈调低了期待值。

成绩出来后,儿子果真考得很一般。

但她十分淡定,还反过来安慰儿子。

后来,儿子学习成绩慢慢变好,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好。

看过电视剧《女心理师》的朋友应该发现了,第一个故事讲的是暴食症患者蒋静和妈妈。

第二个故事则是文学博士刘汝兰的经历。

你看,父母对子女期望越高,越容易焦虑,继而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

孩子要么在压力中前进,关掉心门,拼命活成父母期待的样子;要么逃避压力,破罐子破摔。

当期望降低时,父母放松了,孩子也得到了“解放”。

《弹性养育》一书中写道:

父母不会因为期望过高而焦虑,不会因为落空而失望,孩子也更容易获得自信和成就感,更乐于学习,调动自己的积极性。

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期望,孩子才能飞得更稳更远。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给你带来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

家长们不厌其烦地唠叨,拼了命地管束孩子的坏习惯。

却忽略了一个扎心真相:家长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教科书。

曾看过一个新闻。

11岁男孩无缘无故地离家出走了。

民警连夜寻找无果,第二天终于发现男孩。

这时才得知,男孩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爸爸。

爸爸沉迷于手机,但男孩玩会儿游戏,爸爸就说要揍他。

男孩生气地说:“为什么他就能玩,我怎么就不能玩!”

再加上爸爸从不做家务,男孩看不惯,这才做出傻事。

作家莫言曾说:现在有很多父母将孩子的坏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的身上,就是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的确。现实生活中,“双标”的父母经常可见。

自己每天放纵自我,却埋怨孩子不自律;

自己脏话不断,发现孩子说一次就怒骂;

自己刚闯完红灯,转头又要求孩子遵守交规。

每一次“双标”,就是在教育路上挖的坑。

有远见的父母,早已远离了“双标”。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视频。

一位爸爸每天和孩子一起练字。

练完之后,会和孩子一起阅读。

不管睡得多晚,第二天都会陪孩子晨读。

爸爸身体力行,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们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教育家井深大说:

父母的言行就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

换句话说,好父母都会当榜样。

你想让孩子有什么好习惯,你就要以身作则。

孩子的坏习惯和好习惯,都藏在父母的一举一动里。

父母管理好自己的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灵丹妙药。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相信很多父母说过这样的话:

你真是笨死了。

连这点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干啥?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自己!

在父母看来,这些随口而出的话并没什么。

可事实上,父母负面的语言对孩子而言,如同一场狂风暴雨。

多年前看过一个新闻,至今记忆犹深。

一个男生爬上33楼楼顶,准备轻生。

他这样做,是因为爸妈恶语相向。

原来,送货员把冰箱送到家里时出了点问题,孩子只好打电话询问。

因为信号不好,一些话听不太清楚。

妈妈生气地骂道:“你咋这么笨呢,死了得了。”

紧接着爸爸也骂,“这么大了,这点儿事都整不明白。”

你看,这两句话多么刺耳啊!

作为一名旁观者都听着不舒服,更何况当事人。

想起前段时间爆火的《小敏家》。

剧中,黄磊和女儿佳佳的聊天模式十分和谐,令人羡慕。

女儿过生日时,黄磊觉得她穿的衣服不好。

便接过女儿的话头,风趣地表达了观点:

“还集团继承人。你看你穿这衣服,大麻袋似的,松松垮垮的,上面还都是什么眼睛,看着都肉麻。”

试想,这个场景换其他家长,多半会说:

“难看死了。”

“以后再别穿这样的衣服了,你也不怕丢人!”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父母的一句话足以让孩子陷入黑洞,吸走他们的快乐和自信。

一句话也能化为铠甲,为孩子抵御风雨。

不说恐吓、贬低、嘲讽、否定的话,少说指责、攀比、抱怨的话,多说鼓励、肯定的话。

管理好语言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父母好好说话,孩子更加优秀。

教育学家尹建莉曾说: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父母每一次的情绪失控,对孩子而言都是一场灾难。

作者虫儿飞讲过朋友阿乐的故事。

阿乐小时候,父亲动辄就打骂他。

有次不小心摔碎了一瓶啤酒,父亲恶狠狠地把他关到门外。

漆黑的夜晚,路上没有一个人,几只野狗在不远处狂吠。

年幼的阿乐十分无助,害怕得浑身发抖。

情绪失控的父亲,成了他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母有很多。

轻则伤了孩子的心,重则酿成悲剧。

两个孩子快开学还没做完寒假作业,爸爸暴怒之下撕了作业扔进浴缸。

一个少年窝在沙发上玩手机游戏,妈妈发现作业才做了一点点,一怒之下撕了作业本。

结果少年离家出走,至今没有下落。

情绪就像一面镜子,父母平和的情绪照出孩子的阳光自信,失控的情绪照出孩子的紧张恐惧和累累伤痕。

为人父母,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面对孩子时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曾看过一个视频。

女儿在学校误伤了同学眼睛。

爸爸知道后很生气,却没有打骂孩子。

而是严肃地告诉孩子,用她的零花钱承担治疗费用。

你看,爸爸没有发火,依然能让孩子明白事情的重要性,懂得安全和责任。

一位网友评论说:

这就是教养。有一个好爸爸的样子,孩子以后必成大事。

是啊!

父母懂得控制情绪,把好情绪留给孩子,才能为孩子撑起一片晴空。

正如《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一生》一书中所写:

“父母的好情绪能让孩子感到愉快、自信,是促使孩子进步的助推器。”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

哲学家托尔斯泰说: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懂得管理自己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愿每位父母都能用榜样的力量,托举孩子美好的未来。

底部点个“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跟大家共勉


作者简介:小小柏,富书专栏作者,80后宝妈,左手带娃,右手写作。喜欢用文字描摹缤纷多彩的世界,让生活处处有彩虹,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