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给了斯诺一首诗,发表后引起轰动:毛泽东是领袖,也是诗人

 雪峰读书 2022-03-12

前言

1975年,已经疾病缠身的毛泽东在病榻上,写下了人生最后一首诗,《诉衷情》,然后让工作人员把这首诗交给了周恩来总理。

当周总理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感慨万千,甚至眼眶湿润。他最懂毛主席,也最了解毛主席,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周总理深知毛主席的诗人情怀: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领袖,还是个伟大的诗人。

图片

图 | 毛主席晚年

就在两年前,已经80岁的毛主席,特地整理了一生所作的全部诗词,前前后后校对了很多遍,他似乎想为自己的诗词之路做一个总结。

如今,伟人已逝,他留给后人的不朽诗篇,已经成为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珍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被称为千古一人,正是因为他既是开国领袖,又是诗词大家。

俗话说,武可上马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毛泽东文韬武略,他是以文立身,以文胜武,他可以在20世纪的风云中脱颖而出,可以成为新中国的领袖,也是实至名归。从他的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毛主席可以成为千古一人的独特魅力。

图片

8岁就会作诗

写诗,尤其是古体诗,非常不易,但鲜为人知的是,毛主席在小时候就已经展露出了自己那超高的诗词天赋。

毛泽东的童年是在外婆家里度过的,外婆忙于家务,便让文运昌带着毛泽东去私塾里玩耍,文运昌比毛泽东大十岁,而且思想开放,他发现幼年的毛泽东非常好学,便带领毛泽东经常到附近的私塾旁听。

毛泽东在文家不仅喜欢学习,还喜欢看书,这种与生俱来的兴趣让他的舅舅都难以想象,最后舅舅送给毛泽东一本《康熙字典》,毛泽东就靠着这本字典学习了不少字。1902年,当毛顺生把毛泽东从文家接回来的时候,毛泽东已经会读《三字经》和《百家姓》了。

所以,当毛顺生把毛泽东正式送到私塾的时候,毛泽东在同龄孩子的眼中是非常拔尖的,甚至敢于公然和老师论断,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当然,在老师眼中,毛泽东年纪轻轻,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会作诗。

毛泽东在南岸私塾读书的时候,经常逃课,老师无奈去毛家告状,毛顺生知道毛泽东淘气,便追着毛泽东打,年幼的毛泽东害怕父亲的鞭子,便跑到外婆家。

当时外婆家正在表演舞狮,毛泽东看到如此情景,居然即兴做了一首儿歌,他说:狮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酒放热些烧,肉放烂些煮。

虽然这首诗读起来非常稚嫩,但是可以说是毛泽东的处女作了,毛顺生听到儿子居然会作诗,心里也是一软。

据毛泽东的恩师毛宇居回忆,毛泽东在他的私塾上学的时候,也做过一首诗。

1906年秋,毛泽东转到到离家不远处的井湾里私塾读书,他在这里的老师叫毛宇居,算起来还是毛泽东的亲戚,入学的时候,毛贻昌特别叮嘱毛宇居:“润之这个孩子不受管教,你要好好指点。”

不料,一天毛宇居回来,发现毛泽东逃课跑到屋子后面的小山上玩耍了,这让毛宇居非常震惊,要知道,当时大清王朝还在,光绪皇帝还在执政,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毛泽东公然逃课,这在很多老师和学生之间,就是“大不敬”。

但毛泽东敢于创新,他说,我在外面背书背得更快。

为了惩罚毛泽东,毛宇居故意出难题,毛宇居说:“润之,我听说你很聪明,这样,老师出个题目,你来作诗,回答得好,我就既往不咎。”毛泽东果断接受。

毛宇居来到屋外,看到一口井,便笑着说:“我让你赞井。”毛泽东在井边转了转,想了一会儿,便开口说道: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这首五言诗虽然读起来非常有童真之气,但是却让毛宇居大为震惊,毛泽东做的这首诗郎朗上口,而且其中说的小鱼,不就是同学们吗?这种隐喻,毛宇居真是暗地佩服,他甚至觉得,这个孩子日后必然有一番作为。

图片

此后,毛泽东的才华便慢慢涌现出来,比如他17岁去东山学堂读书前,就曾做过一首诗,夹在了父亲的账簿里,他这样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当毛顺生看到这首诗,真是暗暗惊叹,儿子的文学才气,果然非同凡响。日后,当文运昌来看望姑姑的时候,毛顺生便把这首词告诉了文运昌,这首著名的“赠父诗”才被人熟知。

在毛泽东少年和青年时期,他做了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比如《祭母文》,还有写给杨开慧的《虞美人》等。这彻底打开了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之路,他的诗词水平也被人熟知,甚至走向世界。

斯诺采访毛泽东

1936年,红军到达陕北后,23岁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了陕西保安,正式采访了毛泽东等中央首长。

他是第一个走进中国共产党采访的西方记者,在这里,斯诺看到了一幅别样的场景,尤其是红军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那种永不屈服的精神,当然,他也看到了一个别样的领袖。

斯诺来到保安后,毛泽东和斯诺谈了十几个晚上,向来不善于谈论自己的毛泽东,对这个西方记者敞开了心扉。除了谈论了红军的艰辛,还谈论了自己的爱好:作诗。斯诺感到意外甚至震惊:您居然会写诗?他这才真正了解了毛泽东,原来毛泽东还是个诗人。

最后,毛泽东把自己那首著名的《七律·长征》抄写给了斯诺,不久后,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里,斯诺把这首诗一起发表了。在书的结尾,斯诺写道:我用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的一首旧体诗作为结尾。

殊不知,这首诗的发表当即引起了国际性的轰动,在蒋介石笔下成为“土匪”的毛泽东竟然会写诗,这是多么地难以置信。随后,越来越多的记者涌到延安,不仅采访毛主席,还来询问斯诺。

这下,世界都知道了毛泽东不仅是一个领袖,他还是一个诗人。

实际上,在此之前,毛泽东就已经写下了诸多瑰丽的诗篇。而真正让国人知道毛主席是个伟大的诗人,是在1945年,毛主席到重庆和蒋介石谈判期间,公开发表了一首《沁园春·雪》,这首词本来是诗友之间的和唱,不料一经发表便震惊了世界。

图片

图 | 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

据毛主席和柳亚子面谈说,这首词写于1936年,毛主席和彭德怀胡爱玲红一方面从安定县到达山西边界的清涧县袁家沟的时候,正好遇上了一场千载难逢的大雪,毛泽东站在高山之巅,看到这漫天皆白,脑中已经形成了一首好词。

看着这锦绣山河,毛主席感慨万千,几千年来,有多少帝王将相为了争夺江山,夺取权力和财富,在这片土地上厮杀不断。如今,千古风云人物都成为了过去式,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继续革命,我们也坚信,革命终将胜利。

情不自禁的毛主席回到屋子当即写下了这旷世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图片

我们直接看这首词的下阕: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柳亚子曾说,毛主席的这首词的气势得到了顶端,从词中看,毛主席的意思就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些人,虽然都是古代历史中的一代帝王,但他们都不太行,那就是没有文采,就算是成吉思汗,也只会“弯弓射大雕”,如今还得看当下人。

我们不排除毛主席那超于常人的自信,但在毛主席心里,他说的是实事求是的,也说明了毛主席臧否古代帝王的一个重要标准,那就是看你的文采。正所谓文治武功,就是这个道理,当年在革命早期,蒋介石是国民党的枪杆子,毛泽东是代理宣传部长,也就是笔杆子,这对比显而易见。

所以,当蒋介石看到这首诗的时候说:毛泽东的这首词了不得。他也认为,这首词气势太大,一般人真的写不出来。

图片

毛泽东是个诗人的消息不胫而走,从此以后,但他自己却从来没有把诗人当做自己的标签,当他回到延安后,得知重庆的国民党人根据自己的那首词到处谩骂,他说了四个字:鸦鸣蝉噪。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诗人呢?他的诗词究竟有何魅力所在。

第一:豪放大气

充满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在古代辛弃疾、苏轼等词人的诗作中,看出这样的气势并不很难,但在毛泽东笔下,这种所谓的豪放和大气,似乎更胜一筹,这也是一个领袖,所要具备的一种胸怀。

毛主席一生有两大爱好,一个是登山,一个是游泳。在昆仑山上,毛主席曾写过一首《念奴娇·昆仑》,来表达他对昆仑山的感叹。在这首词中,他这样写道: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开头两句便展现了毛主席心中那超乎常人的气势,尤其是其中的“三百万”,如果熟读毛泽东诗词,就会发现,毛主席在诗词中实际上经常用“万”“亿”等字眼,这些词就足以让整首词看起来气势磅礴,这个毛泽东个人的性格是完全相称的。

图片

图 | 青年毛泽东

比如毛主席在1925年,也就是他32岁的时候,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可以说是问鼎天下,气势庞大。其中写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从“指点江山”“万户侯”这些字眼,就可以轻易发现,毛主席向来喜欢用这些词。再比如,“万水千山只等闲。”还有“飞起玉龙三百万”,还有“百万雄师过大江”。

另外一首就是毛主席的《采桑子·重阳》,根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记载,1929年10月11日,正好是农历的重阳节,毛主席在临江楼庭院中观菊花,看到这满地的菊花,真是触景生情,最后这首千古好词应运而生。

图片

那么,1929年发生了什么事呢?自从毛泽东在两年前带领红军上了井冈山,就经常被蒋介石骚扰,可以说红军每时每刻都在和敌人战斗的状态,而在这首词创作的半个月前,朱德刚率领红军在上杭城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全歼守城之敌,可以说大获全胜。

但人人都知道,上杭城自古就是兵家重地,易守难攻,红军可以创造这样的奇迹,一方面是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战略,一方面就是红军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而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是重阳节,毛泽东百感交集。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按照老祖宗的民俗,是要登高思念亲人的,但我们的红军却在一线和敌人战斗,此情此景,毛泽东提笔写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句“战地黄花分外香。”把这种对残酷战争的憎恨变成了一种对红军战士的鼓励,这种气魄真是无人能及,当时的毛泽东,刚刚大病初愈,在人生对低谷的时候,可以写出这样的诗词,已经说明他心中超高的自信。

有人说,毛主席的这首词,和其他的诗词完全不同,不仅可以体会到他的英雄气概,而且不管你出于什么样的处境,有什么样的消极思想,只要你读了这首词,便会变得乐观而豁达。这就是毛泽东这首诗词的魅力所在。

此外,还有一首几次不得不说,那就是《沁园春·雪》。

实际上,在写这首词前,毛主席刚刚经历了十年逆境,从井冈山到陕北,他以顽强的斗争精神不断取得革命的胜利,而在逆境中,毛主席仍然有豪迈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恰恰就是毛主席的独特之处。

一如他说过的那句话: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图片

第二:文采斐然

前面说了,毛主席不管是评价古代人物,还是在为自己选秘书或者工作人员,他看重的其中一点就是文采,而毛主席他自己的文采更是没的说。

我们从毛主席诗词中摘出一句: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其中,“云横”对“浪下”,“九派”对“三吴”,“浮黄套”对“起白烟”,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量词对量词,毛主席的这些词可以说非常工整,而且在古代的诗词中个,可以有这样工整的词语很少见,并且不是一首词这样,他的很多诗词都是如此,这也就恰恰说明了毛主席的文采斐然,在诗词中如此,在文章中更是这样。

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时的背景是,由于红军中有很多人拥有了一种悲观的情绪,甚至很多人认为革命要失败了,当时毛泽东在党内的职务受到排挤,在这种关键时期,毛主席写了一篇文章给他们打了一针鸡血。

图片

在这篇文章中,毛主席用一句话来形容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他说: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在高山之巅远望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胎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这句话用了三个非常顺口的排比句,而且是一连串的定语从句,让人读完后热血沸腾,就好像毛主席站在高山之巅正在是俯瞰大地,豪气干云。

和这篇文章异曲同工的还有《论持久战》,当时七七事变后,唐生智逃跑,南京沦陷,日军直逼武汉,很多国人认为国家要亡了,国民党根本打不过日军。全国群众人心惶惶,这是危险的信号。

毛主席闭门九天,在寒冷的窑洞里创作了《论持久战》,这本书一经公开发表,就在全国引起了轰动,蒋介石读完都连连叫好,毛主席在文章中分析了从古到今的各大战争,而且分析了我军和日军的对比,最后告诉国人:我们不会亡,而且还会胜利!不相信,就看我的论据。

图片

图 | 毛泽东正在创作《论持久战》

试想,当有人认为马上要亡国了。这时候,有个人告诉你,我们不会亡,而且很有自信。自然被打了一针鸡血,毛主席文章中的文采和论据,足以让你相信,有毛主席在,我们必然会取胜。

从诗词而言,再看那句“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就更有趣了,毛主席直接把敌人师长的名字用在了诗词中,细想就会觉得这有点不好,但你再看看当年辛弃疾的那句“试问天下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就会发现,毛主席这是借古论今,妙中有妙。

这便是除了他本身的文采,就是他文采中古为今用的重要特点。可以说,毛主席在诗词的创作中,经过艺术的创作和创新,他的诗词已经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最后一座高峰和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和过渡中的一座非常重要的高楼。

图片

毛主席的诗词大气磅礴,这毋庸置疑,事实上比起来古代的婉约词,毛主席也丝毫不逊。毛主席自己曾说:“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其实不废,实际上他的婉约词也很好,比如他写给杨开慧的相思之词《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老师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曾这样讲述这首词,他说,如果我们不看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单单读诗词的话,一定会误以为,这是宋代的以为婉约此人所做,实际上这是毛主席青年时期的一首词,他一直珍藏了几十年都没有发表。

这首词,我们理解其意思,基本不用看注释,毛泽东在新婚燕尔之际,离家很久不禁思念妻子杨开慧,辗转反侧一夜未眠,黎明的时候万念俱灰,随后写下了这首词,他和杨开慧的感情也不言而喻。

虽然是相思之词,但却从中体现了他那种博览群书的文采,日后,杨开慧的好友李淑一曾向毛主席索要这首词,但是毛主席没给她,而是新创作了一首,同样是悼念杨开慧的传世名作,那就是那首著名的《蝶恋花》

至于毛主席为什么保留这首《虞美人·枕上》,想必也是思念爱妻而不能自已吧,这也说明毛主席是一个感情细腻,对牺牲的杨开慧最好的爱护方式,直到毛主席去世,这首词才公开发表,引起了轰动。

此外,他诗词中和文章中的很多句子,已经成为了当下每个中国人,甚至连孩子都知道的经典名句,甚至说出来上句,下句张口就来。比如: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或许已经成为了毛主席留给后人的、巨大的精神遗产。甚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就这些诗词而言,毛主席的诗词的普及程度,可以说无人能及,这已经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毛主席是君师合一的人物

毛主席身上有两个独特的品质,一个是“诗史合一”,一个是“君师合一”。前者我们不难理解,意思就是在每一个历史的重大关头,毛主席都有重要的诗词面世,毛主席所创作的诗词在革命战争过程中每个时间点都有体现。

从毛主席25岁开始,他写《送纵宇一郎东行》到1949年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再到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创作的《咏梅》,毛主席不仅用自己的诗词记录了革命战斗时期的经典战争,也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的诸多事件。

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副院长朱向前教授曾说:

一介书生,起于草根,千难万险,艰苦备尝;所谓惊天动地,就是以弱抗强,以卵击石,石破天惊;所谓波澜壮阔,就是从小到大,百川归海,势不可挡;所谓翻天覆地,就是乾坤再造,捣它一个底朝天,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才是一等一的大诗人,大手笔。

这已经是非常不容易,那么什么是“君师合一”呢。这里的“君”指的就是古代的帝王的意思,就是领袖。“师”虽然说是老师,但应该是广义的导师,或者说思想指导者。毛主席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能把领导同老师角色,都融合得很好的大人物。

毛主席既可以当领袖,也可以拿着地图给你出谋划策,这就是奇才。从“师”来说,毛主席曾对斯诺说过自己的理想,那就是当一个老师。1918年毛主席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曾到北大当图书管理员。

在这里他认识了李大钊和陈独秀,经过陈独秀他们的辅导,毛泽东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此后,他回到湖南开展革命工作。他和杨开慧结婚后不久,便在长沙当了附属小学的校长,实现了他的“教书”梦。虽然很短暂,但毛主席是热爱教书的。

再加上毛主席本身从小就喜欢看书,不管是上台演讲教孩子们,还是站在战士们中间演讲,毛主席都可以如鱼得水,而且和战士,乡亲们非常亲密,他真正地走入群众,所以他也被称为是人民的领袖。

毛主席的诗词大气磅礴,从他的诗词中就可以领略到他作为一个领袖的气质和独特的魅力,毛主席曾评虞允文:伟哉虞公,千古一人!如今,我们作为后人,毛主席自然也是千古一人。

前无古人,自然也是后无来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